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因一起盗墓案,一个战国古城遗址逐渐浮出水面。 今年9月,株洲市茶陵县破获一起盗墓案,缴获6样大件青铜陪葬品和4样小件陪葬品。经省文物局鉴定,部分被盗陪葬物品属于东周战国时期器物,为国家三级文物。 10月,株洲市、县文物局组建考古队,对被盗的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随着发掘的进行,考古人员不仅发现了古墓群,还初步挖掘出了护城河、城墙、水井等遗址。考古专家推测,这应该是战国时期的军事重镇晓...
因一起盗墓案,一个战国古城遗址逐渐浮出水面。 今年9月,株洲市茶陵县破获一起盗墓案,缴获6样大件青铜陪葬品和4样小件陪葬品。经省文物局鉴定,部分被盗陪葬物品属于东周战国时期器物,为国家三级文物。 10月,株洲市、县文物局组建考古队,对被盗的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随着发掘的进行,考古人员不仅发现了古墓群,还初步挖掘出了护城河、城墙、水井等遗址。考古专家推测,这应该是战国时期的军事重镇晓塘古...
一条小河连接唐咀村和巢湖。 在合肥一直有这样的传说,巢湖水下有一座千年古城,历史也记载着“陷巢州,长庐州”。 巢湖市烔炀镇唐咀村,紧靠巢湖。若你在这里的巢湖岸边玩耍,有时会捡到一些坛坛罐罐的碎片,红的、浅绿色、釉色,煞是好看。2003年初,经过数次现场勘察和论证,专家确认唐咀水下遗址是一处汉代遗址,它可能是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沉没。2005年4月,一份关于巢湖唐咀水下遗址的考古研...
昨天,南阳官庄工区正在发掘的一处战国遗址传来重大发现——700平方米内发现了6口古井,距今数千年依然能出水。 古井位于南阳市官庄工区五一路附近。本月初,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考古钻探时,发现一处战国中晚期的古遗址,初步测算有41万平方米。发掘中,陶豆、陶鬲、陶盂、陶罐、陶盆、陶甑等日常生活所用的实用器,以及一些铁刀、铁锸等生产劳动所用的器械相继出土。 昨天下午,记者在现场看到,在...
中山舰出水文物大规模修复工作近日在汉启动,文物修复人员将首次对200多件残损瓷器及5把“中正剑”进行修复。 武汉中山舰博物馆馆长王瑞华介绍,中山舰出水文物有5000多件,分为舰载设施、武器装备、生活用品、铭牌标志四类,其中国家一级文物51件(套);这些文物中有大量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器物,如各种官兵生活用瓷器、铜火锅、铜烘笼、温酒壶、水烟枪及等。 瓷器占了中山舰出水文物大多数,也是受损最多的文物...
中山舰出水文物大规模修复工作29日在武汉进行,首次将对200多件残损瓷器及5把“中正剑”进行修复。 中山舰出水文物有5000多件,分为舰载设施、武器装备、生活用品、牌标志四类,国家一级文物51件(套)。这些文物中有大量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器物,如各种官兵生活用瓷器、火锅、烘笼、温酒壶、水烟枪及等。 记者看到,此次进行修复的200多件瓷器中,除官兵碗盘盏用具外,还有一些著有“居仁堂制”...
精神如见:中山舰出水文物特展 由新加坡“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与中国武汉中山舰博物馆合作举办的《精神如见:中山舰出水文物》特展18日在新加坡开幕。这是中山舰出水文物首次在海外展出。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黎宝光代办,新加坡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长兼通讯及新闻部第二部长黄循财,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其生,中国武汉中山舰博物馆馆长王瑞华等出席了当天的开幕式并致辞。 本次特展期间,将...
我国首艘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首航 “中国考古01号”救生艇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张艳)9月4日,我国首艘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首航出发赴辽宁丹东港执行其首个水下考古调查任务。此次考古任务主要针对海底沉船遗址进行重点调查,业内专家认为此次水下考古船的首航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我国第一艘水下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首航 9月4日,我国首艘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首航出发赴...
水下钉标牌(“小白礁Ⅰ号”水下考古队提供) 出水文物(部分)黄全吉 文/图 5月21日至7月6日,浙江省象山县渔山“小白礁Ⅰ号”二期水下考古工作告一段落。经过两个月的打捞,“小白礁Ⅰ号”船体发掘与现场保护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累计下水作业500余人次,总潜水时间超过2.7万分钟,新出水各类船载文物共145件,主要有碗、豆、盘、勺、杯等青花瓷器和碗、罐、器盖等五彩瓷器,也有酱釉陶罐和砝码...
青岛频现出水瓷一男子欲建博物馆展示藏品 青岛频现出水瓷一男子欲建博物馆展示藏品 青岛频现出水瓷一男子欲建博物馆展示藏品 早在2007年,载着一大批珍贵瓷器的“南海一号”浮出水面后,开启了隐藏宝库的海上丝绸之路。从色质如玉的宋瓷、陶炼精细的元青花,到丰满浑厚的清陶瓷,近年来,作为海上丝路的重要航道,青岛海域不乏出现珍贵的“出水瓷”。在众多海捞瓷器爱好者中,渔民薛...
跃然眼前的灵动鱼儿,釉色渲染的花团锦簇,明净素雅的水墨山水,韵味深长的民间传说……这些都是越南打捞出水的陶瓷制品上所绘内容,尽管这些瓷器年代久远,可如今看来仍精美生动,引人注目。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到本世纪初,越南科学家先后在越南附近海域发现了6艘古沉船,从船上打捞出一批品相相对完好、套系相对完整的陶瓷制品。它们来自于中国和泰国等地,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在遥远年代里的繁华。 ...
我国首艘水下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张艳)据国家文物局透露,由重庆长航东风船舶工业公司制造的我国首艘水下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近日在万州至云阳长江航段进行了航行试验,预计7月底抵达青岛母港。这艘考古船将用于我国沿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承担水下文化遗产的普查、专项调查及小型发掘工作。据悉,该船计划中的首航是远赴西沙群岛开展考古调查。 我国对“水下”的关注也有二三...
昨天清晨,象山石浦港码头,微风习习,薄雾弥漫。 宁波象山“小白礁号”发掘主工作船“满洋2004”号静静地停靠在象山石浦码头,船上的水下考古人员和打捞人员们虽然被晒黑了许多,但每个人都面带成功的喜悦,因为他们已经顺利完成了任务。 昨天,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外公布:历时40多天“小白礁号”船体发掘与现场保护工作已顺利结束,新出水船载文物145件。据现场专家介绍,“小白礁号”是...
清代沉船“小白礁号”在象山发掘完成,本报记者登上工作船先睹为快 145件新出水文物,一半是青花瓷碗 14米长主龙骨,16个壮汉都抬不动 沉船被誉为“古代造船技术中西合璧首例实证”,复原需8到10年 13日清晨,象山石浦港码头,微风习习,薄雾弥漫。 宁波象山“小白礁号”发掘主工作船“满洋2004”号静静地停靠在象山石浦码头,船上的水下考古人员和打捞人员们虽然被晒黑了许多,但每个人都面带成功...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