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从石浦港坐上快艇,往东南方向大约航行26海里,就是象山渔山岛。2008年,考古人员在这片海域20多米深的海底发现了一艘沉船。它被命名为“小白礁ⅰ号”。 这是一艘从宁波港始发,前往东南亚一带的木质远洋商贸运输船。清道光(1821~1850)年间因触礁沉没。 昨日,始于5月下旬的“小白礁ⅰ号”船体发掘工作暂告一个段落,沉船船体完全出水。 据悉,此次发掘工作除了新出水...
图为水下绘图。林波摄 图为文物沉水状态。林波摄 “我看到觉得非常漂亮,考古的魅力在于发现。”7月11日,浙江省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小白礁Ⅰ号”沉船考古发掘项目领队林国聪望着出水的青花瓷由衷地感叹道。据初步统计,截至7月6日,“小白礁Ⅰ号”出水文物(含石板材)共计1050件,这为研究清代中外贸易史、海外交通史、中国古代造船史和宁波“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据了解,“小白礁...
在中国绘画中,有两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即“曹衣出水”和“吴带当风”。这两种形式,是指在人物画中,刻画人物衣服褶子时的两种不同表现,分别来自两位声名赫赫、风格鲜明的画家——曹仲达、吴道子。 曹仲达与“曹衣出水” 曹家样风格的如来立像 曹仲达,原籍西域曹国(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一带),生卒年不详。官至北齐朝散大夫。记载中说他擅画人物、肖像、佛教图像,尤精于外国佛像。所画人物以稠密...
昨天17:13,新浪网友@落枫雨 发微博:上塘河里的古纤道又露出来了,据说有上千年历史,这是杭州古人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希望能够好好保护起来! 昨天,大运河项目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上塘河是大运河首批申遗的点段之一,打小生活在上塘河边的倪师傅打趣地道:“看来,这两天浮出水面的‘千年古纤道’,就是大运河的微笑呀!” 昨天下午4点左右,记者来到拱墅区的衣锦桥,倪师傅说的“千年古纤道”位于...
昨日,来自海南省博物馆的“华光礁1号沉船出水文物”在浙江博物馆武林馆区展出,瓷器、铜钱、石器、青铜器等多种文物都来自一艘沉没于西沙华光礁的南宋沉船。 八百年前,一艘满载着中国货物的商船从福建出发,驶向东南亚地区,意外沉没在西沙群岛的华光礁,直到1996年,中国渔民打渔时才首次发现它。经过两次水下考古发掘,共打捞出水文物近万件。可以想见当时南海水域商贸的繁荣景象。 这是我国南海整体打...
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浙江象山“小白礁号”清代沉船新一轮发掘工作今天起在宁波展开,预计7月下旬船体将被打捞出水。 上午10点,“满洋2004”号工程船从北仑满洋船厂码头出发,标志着开始“小白礁号”沉船船体发掘工作。这艘沉船是一艘木质商贸运输船,大约于清代道光年间沉没在浙江宁波象山县石浦港东南约26海里的北渔山岛海域水下约24米的海底。2008年被发现,2012年基本完成船载文物发掘。宁...
展览海报 2013年11月2日15时,艾米李画廊将迎来年末群展“水墨的味道”。展览由著名批评家、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刘礼宾老师担任策展人,邀请中国当代艺术圈的7名艺术家陈琦、刘俐蕴、刘芝杏、罗苇、谭平、王璜生、吴梦诗参展。 基于“天人合一”、“物我相融”的哲学观点,有些批评家将身体和纸(或作品)的关系视为国画的专利,这一观点引起了策展人的思考,而很多不具有国画家身份的艺术家对于水墨的新探索也让策展...
记者从汕头市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了解到,在汕头南澳海域发现并已将船载文物打捞出水的明代古沉船“南澳Ⅰ号”数字化处理工作日前启动,此举将使文物更立体、更生动,使其不仅仅只是存在于博物馆里,还可“活生生”地走近人们的生活。 日前,汕头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与韩山师范学院潮学研究院等合作构建“南澳Ⅰ号”数字化博物...
越南中部广义省平山县于6月4日正式启动其附近海域的水下文物发掘工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找寻和努力发掘后,成功打捞出水大量 13 世纪沉船事件中遗失的精美古董。图为该沉船遗址中发掘出水的第一批陶器古董。 中国文物网6月6日编译报道:越南中部广义省平山县于6月4日正式启动其附近海域的水下文物发掘工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找寻和努力发掘后,成功打捞出水大量13世纪沉船事件中遗失的精美古董。 虽...
肯尼亚拉穆岛Shela遗址出水的德化五彩碗(福建博物院供图)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福建博物院2012年度考古工作汇报会上了解到,2012年11月底至2013年1月中旬,由中国和肯尼亚合作实施的拉穆群岛地区水下考古项目,探明位于肯尼亚东北部海域的拉穆岛Shela遗址呈东北—西南走向,长约41米、宽约15米,出水文物除了阿拉伯、斯瓦西里等不同地域风格的陶罐外,还有福建德化窑生产的青花碗、盘以...
肯尼亚拉穆岛Shela遗址出水的德化五彩碗(福建博物院供图)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福建博物院2012年度考古工作汇报会上了解到,2012年11月底至2013年1月中旬,由中国和肯尼亚合作实施的拉穆群岛地区水下考古项目,探明位于肯尼亚东北部海域的拉穆岛Shela遗址呈东北—西南走向,长约41米、宽约15米,出水文物除了阿拉伯、斯瓦西里等不同地域风格的陶罐外,还有福建德化窑生产的青花碗、盘以...
中国文物网1月8日编译报道:近日,一幅25年前失窃于斯德哥尔摩现代艺术博物馆 (Museum of Modern Art in Stockholm ) 的亨利•马蒂斯作品在英国埃塞克斯浮出水面。 这幅创作于1920年的油画作品《花园》(Le Jardin) 价值高达100万美元,是由艺术品交易商Charles Roberts发现的。Roberts说,一名年长的波兰藏家委托其出售这件作...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为期四个月的《泰坦尼克号100周年纪念航海文化艺术展》系列主题展览活动今天(30日)起在上海世博园区希腊馆举办。 今年是泰坦尼克号失事100周年,巡展活动将通过详尽的历史资料,结合泰坦尼克号出水的300多件的珍品文物,以及等比例的场景复制,完整地展现泰坦尼克号壮丽而短暂的历程,并运用现代高科技技术的方式,分析泰坦尼克号事故的背景和原因,向观众展示深海科学考察的最新成果...
昨天,“福州平潭‘碗礁一号’沉船出水瓷器精品展”在武汉博物馆开展。 “碗礁一号”沉船遗址位于传统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上,是南北贸易的必经之路,于2005年被发现并发掘,累计出水15000余件瓷器。其中大部分为清康熙年间景德镇烧制的青花瓷,其品种繁多、造型丰富、纹饰精美、釉色莹润鲜亮,堪称清代民窑青花中的上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