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备受关注的张献忠江口沉银水下考古进展如何?是否已经有沉银被发现?1月15日,成都商报记者从眉山市彭山区证实,已有部分文物出水。 日前,记者了解到,考古队在施工的过程中,已发现少量银锭、银簪、戒指等文物,在已经清理后的沉银表面能够清晰看到“五十两”字样。目前,考古队已经初步锁定了100平方米的区域,沉银埋藏深约三米,春节后将大面积发掘。 施工过程已发现文物 含银锭、戒指等 ...
索尼斯-伊拉克利翁曾是一座只存在于文献中的埃及古城,直到2000年法国水下考古学家弗兰克·戈迪奥及其团队在埃及亚历山大市附近阿布吉尔湾的水下发现这座古城,才向世人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 在近日于亚历山大召开的海洋与水下考古国际会议上,戈迪奥与埃及文物部水下考古中心主任马吉德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回顾揭开古城秘密的激动时刻,并介绍了在亚历山大修建水下博物馆的设想。 长期以来,考古学...
南海归帆——西沙华光礁Ⅰ号沉船展于8月28日至10月30日在河北博物院举行。展览分“南溟水土留船迹”“海上丝路悬云帆”“沉舟侧畔皆陶瓷”“帆影归处现华光”四个单元,着重展现沉船所处南海的环境、历代海上丝路航线、船舶及航海技术、船货分析组合以及相关的水下考古。 “华光礁I号”南宋古沉船发现于上世纪90年代,是中国目前在远海海域发现的第一艘古代船体。从1998年到2008年底,这艘沉睡海底8...
《出水芙蓉图》页,宋,纨扇页,绢本,设色,纵23.8cm,横25cm。 本幅无款。有残印一角。裱边贴签:“吴炳出水芙蓉”。 一朵盛开的粉红色荷花占据整个画面,在碧绿的荷叶映衬下抢眼而夺目,布局、设色端庄大气,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君子气质表现得十分完美。 莲瓣的描绘技法类似后世的“没骨”法,不见勾勒之迹,渲染出花瓣既轻盈又腴润的质感。画家的写实功力极为扎实,每片莲瓣的形状、角...
500多年前神秘的明朝“木美人”和“南澳1号”明代沉船 国宝“木美人”媲美《蒙娜丽莎》 4月25日,辽宁省博物馆举行《万历时代的海贸传奇》展览文物开箱仪式,记者在现场见证了这些明代文物的迷人魅力。其中,500年前神秘的明朝“木美人”和“南澳1号”明代沉船出水的酱釉堆塑凤纹六狮系大罐,都有不少精彩故事可讲述。据悉,4月29日起,这些文物将在辽宁省博物馆展出三个月。 “木美人”留下不解之谜 当...
随着“南澳I号”“南海I号”等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深入开展,广东省博物馆在海洋出水文物保护领域的技术水平和影响力不断提升。2015年,广东省博物馆获批2015年度美国大使文化保护基金项目——“南澳I号”出水文物保护。在该项目基金的支持下,该馆邀请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的史密斯博士(Dr. Smith)和德沃尔夫博士(Dr. Dewolf)两位出水...
“南澳I号”出水文物今年春节期间首次在汕头市博物馆公开亮相,为海内外潮汕乡亲奉上一道文化大餐,由于这些文物此前在汕头的海底沉睡了400多年,因而被汕头市民亲切地称之为“回家过年”。 随着农历正月悄悄过去,记者日前在汕头市博物馆采访时发现,这些“过完年”的文物似乎没有要离开的迹象。据博物馆相关人士介绍,这些从广东省博物馆和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移交过来的文物,其实是在汕头安家落户了,不仅如此,今后一...
“南澳Ⅰ号”出水文物与市民见面啦!昨天上午,汕头市文广新局主办的《南海遗珍——“南澳I号”出水文物精品陈列展》在市博物馆开幕,展出近300件代表性器物,让市民一睹这艘明代古沉船上的宝贝”。 2007年5月,沉睡在水下四百多年的明万历年间古船“南澳Ⅰ号”被发现,经过2010年至2012年的抢救性水下考古发掘,“南澳Ⅰ号”共出水文物2.7万余件,包括瓷器、陶器、金属器、木器、石器等多类文物,还有不计...
1月11日,“精神如见——中山舰出水文物特展”在沈阳张氏帅府博物馆开展。该展览由张氏帅府博物馆与武汉中山舰博物馆联合举办,精选50余件出水文物展出,是中山舰出水文物实物首次在沈展出。该展旨在重温中华民族百余年来的自强和抗争精神,观众可以通过展览了解到孙中山先生以及中山舰的传奇故事。 沉江59年出水文物5000余件 中山舰原名永丰舰,是以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的中国近现代史上一艘名舰,是1910年...
图为展出的南宋“南海一号”沉船出水的鎏金腰带。 新华社记者郭程摄 图为越窑青瓷双龙罂。 新华社记者郭程摄 1月5日消息,近日,《丝路帆远——海上丝绸之路七省区文物精品展》在海南省博物馆开展。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海南、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七省区联合展出250件(套)文物。本次展出的文物包括瓷器、丝绸、陶器、金银器等,展现从远古到秦汉时期、两晋到唐五代时期、宋元时期和明清时期“海上...
“南海一号”模型船网络图片 840多年前,它的姓名已经无从考证;近30年来,它的名字叫“南海一号”。 1987年前,“南海一号”还不为人所知。当时英国人万里迢迢来到中国和交通部广州救捞局合作,打捞荷兰古籍中记载的“林斯堡”号,上装有6箱白银、385.5吨锡锭等货物。尽管英方人员画出了细致的沉船地点,但这条东印度公司沉船并未找到,反而意外找到了“南海一号”的踪迹。 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探索“...
11月11日,从唐朝到清朝的90件各类文物标本在防城港亮相。与众不同的是,这些文物均为国家文物局首次在北部湾海域进行水下考古调查时的收获。专家表示,这是一次“里程碑”式的发现,从侧面印证了北部湾航线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防城港则是线上的一个节点。 考古队员从海底打捞出瓷器 考古队员在水下进行调查 考古队员对水下的文物进行测量 北部湾海域首次水下考古打捞出的文物...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