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受国家文物局委托,由我院承办的“2015年度海洋出水金属文物修复技术培训班”于2015年10月12日在广东省阳江市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正式开班,也是我院第三次承办文博系统出水文物保护修复专题培训班。 国家文物局专家与培训处处长佟薇,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詹长法,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宋建忠,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馆长黄铁坚、副馆长黄刘生等参加了开班仪式。 本次参加培训的学员来自全国...
10月14日,美国驻广州总领事白智理(Charles Bennett)(左)和广东省博物馆馆长魏峻(右)为项目启动揭牌。 10月14日,2015年美国大使文化保护基金项目在广东省博物馆启动。 据悉,广东省博物馆的“南澳Ⅰ号出水文物保护”项目于今年9月成功申请到2015年美国大使文化保护基金项目,这也是广东省首家博物馆成功申请此项目。 “美国大使文化保护基金”是美国国会于2001年建立的,该基...
10月14日下午,“2015年美国大使文化保护基金项目”在广东省博物馆启动。广东省博物馆的“南澳Ⅰ号出水文物保护”项目于今年9月成功申请到该项目。 “美国大使文化保护基金”于2001年由美国国会建立,其宗旨是为发展中国家保护文化遗产提供援助,每年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约50笔资金用于保护文化遗产。每个项目最多资助10万美元,广东省博物馆此次申请到9万美元,主要用于“南澳Ⅰ号”古沉船出水文物(陶瓷、木材...
10月14日下午,“2015年美国大使文化保护基金项目”在广东省博物馆启动。广东省博物馆的“南澳Ⅰ号出水文物保护”项目于今年9月成功申请到“2015年美国大使文化保护基金项目”,这也是广东省首家博物馆成功申请此项目。 据介绍,每个项目最多资助10万美金,广东省博物馆此次申请到9万美金,主要用于“南澳Ⅰ号”古沉船出水文物(陶瓷、木材及金属等)的保护研究工作,从清洗、脱盐、脱水、分析检测、加固、修复...
昨日下午,“2015年美国大使文化保护基金项目”将在广东省博物馆启动。据悉,广东省博物馆的“南澳Ⅰ号出水文物保护”项目于今年9月成功申请到“2015年美国大使文化保护基金项目”,这也是广东省首家博物馆成功申请此项目。 “美国大使文化保护基金”由美国国会于2001年建立,该基金由美国国务院教育和文化事务局管理,其宗旨是为发展中国家保护文化遗产提供援助,每年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约50笔资金用于保护文化遗...
在黄海北部海底发现的甲午海战沉船致远舰中,舷窗、炮弹等一些重要文物于近日陆续重见天日,再现百年前致远舰的英勇悲壮。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丹东一号”沉船发掘领队周春水告诉记者,5日,考古人员提取出水了一枚152毫米副炮炮弹,结合之前的发现,致远舰的武器配备已经完整展现。 周春水说,经过近两个月的水下考古调查,考古人员目前已经打捞出水的沉船相关文物种类有60余种,数量有100多件,一件...
辽宁丹东东港发现致远舰的消息,引发全国关注。参与此次考古工作的甲午史专家陈悦说,这是能体现北洋海军风貌的一艘战舰。“致远舰上的文物也将是目前中国唯一真正意义上的北洋海军出水文物。”陈悦说,应该以发现致远舰为契机,建立系统的甲午海战纪念馆。 已出水大量文物 据此次水下考古调查领队周春水介绍,打捞出水的沉船相关文物种类有60余种,数量100多件,它们主要分为3大类,即船载武器、船体构件以及船员生活...
10月4日,“丹东一号”再次出水一批水下文物,这是本次打捞出水的“致远舰”舷窗 随着“丹东一号”身份确认为致远舰,这也意味着为期两年的水下调查阶段结束,进入考古发掘阶段。华西都市报记者获悉,水下考古队在10月4日正式启动水下发掘工作,这也是致远舰身份确认后的第一次水下发掘行动。这意味着致远舰的考古工作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邓世昌印章疑出水 致远舰身份确认后的第一次水下发掘行动。
据此次水下考古调查领队周春水介绍,自今年8月初考古工作开始以来,打捞出水的沉船相关文物种类有60余种,数量100多件,它们主要分为3大类,即船载武器、船体构件以及船员生活用品。 为使文物更接近水下保存状态,它们被放置在注满海水的储藏盒中。除了机关炮子弹外,水下作业过程中,不少步兵武器的子弹也被发现。 参与此次考古工作的甲午史专家陈悦说,此次考古发现的位置应该是位于致远舰的后方,因此在出水的文物...
考古学家在黄海海域发现甲午海战沉船“致远舰”的消息轰动了整个考古界,随着水下考古工作的进行,一些重要文物近日陆续出水重见天日,关于这艘在海水中沉睡了120余年的战舰是如何被打捞起的谜题也将逐步解开。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丹东一号”沉船发掘领队周春水告诉记者,经过近两个月的水下考古调查,考古人员目前已经打捞发现100多件文物,从打捞起的文物可以断定,“丹东一号”沉船就是甲午海战致远舰。...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在黄海北部海底发现的甲午海战沉船“致远号”中的珍贵文物,最近两天陆续上水,呈现了致远舰当时的武器装备情况,以及甲午海战的惨烈景象。本年度对“致远号”的考古工作,今天结束了。 2014年,在丹东黄海海域,发现了一艘体量在1600吨左右的沉船。而这片海域,正是121年前甲午海战中,北洋舰队致远、经远、超勇和扬威舰沉没的地方。经过鉴定,9月28日考古学家宣布,这艘沉船正是...
近日,在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丹东港集团有限公司、辽宁省考古研究所共同组织的水下考古行动中,又出水一批“丹东一号”水下文物。此前,“丹东一号”已被判断为是在中日甲午海战中沉没的“致远舰”。
10月5日,考古人员在水下工作。 当日,在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辽宁省考古研究所共同组织开展,丹东港集团有限公司提供支持的“丹东一号”水下考古工作结束前,工作人员在“辽浚9号”作业平台上举行简短的祭拜仪式,告慰英灵。 当天的水下考古工作还出水一枚炮弹,并发现一扇带有玻璃的舷窗。据了解,经过近两个月的水下考古调查,考古人员目前已经打捞发现100多件文物,从打捞起的文物可以断定,“丹东...
在黄海北部海底发现的甲午海战沉船致远舰中,舷窗、炮弹等一些重要文物于近日陆续出水重见天日,再现百年前致远舰的英勇悲壮。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丹东一号”沉船发掘领队周春水告诉记者,考古工作仍在继续。5日,考古人员提取出水了一枚152毫米副炮炮弹,结合之前的发现,致远舰的武器配备已经完整展现。 周春水说,经过近两个月的水下考古调查,考古人员目前已经打捞出水的沉船相关文物种类有60余种,...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