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弘治正德黄釉碗赏析
传世黄釉始见于宣德,弘治、正德达到巅峰。以娇艳欲滴、恬淡飘逸著称的弘治黄釉,其审美价值、烧造水准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弘治黄釉釉色纯正,釉面平整,滋润娇嫩,光泽度好,又称“娇黄”、“鸡油黄”。加上采用浇釉工艺,即将釉料直接浇在白釉釉表或素胎之上,故又名“浇黄”。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大明弘治年制”款黄釉碗(图1),就是其间的经典之作。
弘治黄釉主要特征:一是色调恬淡,妩媚娇嫩;二是造型规整,修坯细洁;三是通体黄釉,光素无纹;四是底足低矮,圈足光滑;五是盘底塌陷,抚之突兀。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黄色,作为帝王的标志、皇权的象征,是皇室的御用专利,也是世俗社会不可逾越的一条红线。
据史籍记载,唐高祖武德年间,在皇室及各级官员中制定了严格的用色标准,明确规定,黄色为天子用色,“禁止士庶穿黄。”入明,除了服饰颜色外,还对用瓷釉色严加管束。据《英宗天顺实录》记载:“禁江西饶州府私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瓷。(违者)首犯凌迟处死,籍其家资,丁男充军边卫,知而不以告者,连坐。”在色彩使用上,王权社会可谓是壁垒森严,“滥用黄色”更视作“对皇权的严峻挑战”。
帝王的自身修养与价值取向,同样会对瓷器生产构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如后世史学家对礼贤下士、励精图治的弘治评价:“力挽危局,清宁朝序,恭俭有制,勤政爱民,为中兴明主。其功绩不亚于太祖、成祖,在个人品德方面,更胜于太成。”晚明学者朱国祯对弘治同样赞誉有加。弘治黄釉“清雅秀逸、含蓄内敛、通体一色、素面朝天”,正是弘治“洁身自好、勤政爱民、仁者为怀”特定性格的客观折射与真实外现。
与弘治相比,正德黄釉呈色较深,故有“老成持重”之说。广东省博物馆另有“大明正德年制”款黄釉碗(图2),高7.3、口径16.4、底径6.6厘米,底书青花双圈“大明正德年制”。同时,正德黄釉工艺繁复、花样翻新,品种拓展到黄地绿彩、黄地紫彩等等。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