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山东省博物馆肖贵田研究员作《山东佛教造像碑龙兽图源流考》演讲。肖贵田研究员分析了山东佛教造像碑像龛中常见的兽面纹与龙纹图像装饰组合,认为这种龙兽图组合在山东临沂地区形成固定样式,并成为当地造像碑装饰特色,龙兽图应有多种来源,除受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及北魏造像碑中龛楣装饰龙纹和兽面纹的影响外,还受汉族传统装饰习惯及汉代以来铺首装饰龙纹的影响,最终形成的龙兽图具有装饰、护法、辟邪等多种涵义。 天津...
深圳博物馆联合山西博物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以及大同市博物馆共同举办的《平城·晋阳---山西出土北朝文物精品展》正在火热展览中,闻名世界的虞弘墓石棺椁更是首次整套南下展出。8月5日-6日,深圳博物馆又迎来一场重要的“北朝文物考古与美术研究学术座谈会”,邀请国内重要的南北朝考古与美术研究方面的权威学者参加,就“丝绸之路、民族融合与北朝考古”、“北朝文物与美术史研究”等方面话题展开探讨,并对北朝文物考古...
8月5日至6日,深圳博物馆举行“北朝文物考古与美术研究学术座谈会”及多场公益讲座。既从学术上对北朝文物考古进行深入探讨,也对如何欣赏北朝文物向市民进行普及。 南都记者在学术座谈会现场了解到,座谈会由深圳博物馆与深圳市金石艺术博物馆联合举办,邀请国内重要的南北朝考古与美术研究方面的权威学者,包括中国社科院考古所魏晋南北朝墓志文献、石刻考古学者赵超研究员,南北朝佛教造像艺术学者李裕群研究员,山西...
今年6月,深圳博物馆联合山西博物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以及大同市博物馆共同举办《平城·晋阳——山西出土北朝文物精品展》。8月5日、6日,为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深圳博物馆与深圳市金石艺术博物馆联合举办“北朝文物考古与美术研究学术座谈会”,邀请国内重要的南北朝考古与美术研究方面的权威学者参加。 与会学者包括中国社科院考古所魏晋南北朝墓志文献、石刻考古学者赵超研究员,南北朝佛教造像艺术学者李裕群研究...
中岳庙位于郑州登封城东3公里太室山南麓,北依黄盖峰,面对玉案山,西有望朝岭,东有牧子岗,环境优美。中岳庙是我国创建最早的道教庙宇,也是五岳中现存规模最大、保存完整的古庙宇建筑群。 中岳庙前身是太室祠,始建于秦。因为中岳庙是历代封建皇帝祭祀封禅中岳嵩山神的场所,又是我国道教文化发源地之一,所以极受重视。如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封禅嵩山时,就下令扩建太室祠,从此太室祠的规模逐渐扩大...
赵照佥造释迦佛坐像 残高54、宽39、厚17.5厘米 北魏,1956年平遥县岳壁村显庆寺出土 展览时间:2017-06-10 - 2017-08-20 展览城市:广东 - 深圳 展览机构:深圳博物馆新馆 展览地址:深圳博物馆新馆 主办单位:深圳博物馆 山西博物院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大同市博物馆 展览介绍 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81年)是中国历史上与南朝...
作为200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河北邺城遗址赵彭城北朝佛寺遗迹被专家认定为当时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高级别的佛寺遗址之一,但佛寺究竟是何身世一直是个谜。近日,邺城考古队专家向外界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原来它是近1500年前北齐武成帝高湛建造的邺都首寺——大总持寺遗址。 2002年,邺城考古队对位于河北临漳县赵彭城村西南的一处巨大土丘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发现,这里乃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地层关系...
青釉龙柄鸡首壶(北齐武平元年) 石雕瑞兽灯(北魏) 人物动物纹鎏金银高足铜杯(公元5-6世纪) 人物动物纹鎏金银高足铜杯(公元5-6世纪) 国内首个北朝主题文物展——“山西出土北朝文物精品展”目前正在深圳博物馆展出。记者了解到,此次展出的200余件(组)北朝鎏金银器、陶瓷器、石棺床、响铜器、陶俑等珍贵文物,集山西考古50年之大成,由深圳博物馆联合山西...
展览现场 彩绘陶制骑马俑 6月10日,“平城晋阳——山西出土北朝文物精品展”在位于市民中心东翼的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开幕。此次展览由深圳博物馆联合山西博物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大同市博物馆共同举办,共展出北朝鎏金银器、陶瓷器、石棺床、响铜器、陶俑等文物共计200余件(组)。展览将持续至8月20日,期间,市民可免费参观。据悉,本次展览是国内首个“北朝文物主题展”,通过文物反映北朝...
核桃园1号塔基石函内出土部分遗物 资料图片 近日,考古专家确认河北临漳邺城遗址核桃园1号基址属于北齐皇家佛寺大庄严寺佛塔遗址后,又有新的发现:在该寺塔基夯土基础内基址出土石舍利函1件。经专家研究,确认其为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舍利函之一。 考古专家在距离大庄严寺塔基中心夯土面2.3米的下方,基槽内最后一层卵石层的中心,发现了一个与舍利瘗埋有关的石函,石函的四角外侧分别摆放一个青釉小罐,南...
这是邺城遗址待挖掘的舍利函 邺城考古专家近日公开披露,之前在邺城遗址挖掘出的舍利函保存完整,发现可能用于盛放舍利的长颈玻璃小瓶以及玛瑙珠、白玉髓环、玉髓珠等“宝贝”。初步研究,确认其为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舍利函之一。 据介绍,舍利函发现于邺城遗址核桃园1号基址,这里是北齐皇家佛寺大庄严寺佛塔的遗存。近方形的舍利函位于大庄严寺塔基基础中心夯土面2.3米的下方,舍利函的四角外侧分别摆放一个...
邺城考古专家近日公开披露,之前在邺城遗址挖掘出的舍利函保存完整,发现可能用于盛放舍利的长颈玻璃小瓶以及玛瑙珠、白玉髓环、玉髓珠等“宝贝”。 邺城考古队专家介绍,目前发现的与舍利埋藏遗迹或遗物有关的北朝佛塔塔基中,有的石函虽未被盗掘,但石函与塔基营造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有的则因盗掘破坏,出土遗物寥寥,难以了解瘗埋与营造关系、瘗埋内涵等信息。 “舍利函内放置物品多与佛经中的七宝有关,而长颈...
自汉代出现瓷器以来,发展到六朝时期,从墓葬出土情况可以看出,青瓷逐渐代替青铜器、漆器。大陆很多省分的汉墓出土的陪葬品以青铜器、漆器占主要比重,而江南六朝时期的墓葬出土的器物绝大部分是青瓷器,它已经成为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出土的这一时期的瓷器,其造型、纹饰与汉代陶器、青铜器有很密切的继承关系。 西晋青釉洗,腹部有一条印纹装饰,两面贴铺首衔环,具有明显的汉代特征。这类青釉洗出土数量很多。...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