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元代瓷器是中国陶瓷发展当中的重大转折点,在陶瓷装饰历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器形多样,装饰手法繁多,釉彩各异,烧制技术是革命性的创造,开创明清和现代瓷器的新格局,以至于影响到世界陶瓷的发展。在元代瓷器当中,尤其能把青花和釉里红、绘画和雕塑集于一身,就要数1965年出土于河北省保定市元代窖藏(参见河北省博物馆:《保定市发现一批元代瓷器》,《文物》1965年第2期)的一对元青花花釉里红镂雕大盖罐了。目前...
该盘(见图)是宣统时期景德镇官窑生产的色地彩瓷器,为清宫旧藏器物。其制作工艺精良,造型优美,釉色鲜亮匀净,黄绿色彩搭配协调,是比较典型的宫廷御用品。盘高3厘米,口径13厘米,底径7.5厘米,盘口外撇呈菊瓣造型。以黄色釉为地,盘心和内壁分饰独龙戏珠和双龙赶珠纹,花草纹穿插其间。绿彩图案与黄色地釉形成鲜明对比,既有高贵威严的皇家气派,又有独特的视觉美感。盘底书“大清宣统年制”青花楷书款。 色地彩...
此罐高11.3厘米,口径5.2厘米,足径5.7厘米。婴戏图上,儿童的头上部或后脑勺特别大,头与身体的比例不匀称,是嘉靖、万历时期人物纹的一大特点。釉底内署青花双圈“福寿康宁”楷书款。 嘉靖以前,罐的底部大多为无釉涩底,嘉靖起,罐的底足绝大部分做成圈足釉底,且底内常书以吉语款、花样款等,这一现象,反映了晚明的风雅与时尚。 嘉、万时,修足已有很精细的一类,该罐的足内墙呈略内弓形弧壁,内墙角...
摘要:本文通过对存于鹤壁博物馆的元代白釉褐彩题字罐的分析,来探讨其雅俗一体的特质,从分析器身题诗来探讨民窑瓷器“雅化”的一个变式。 关键字:题字罐 雅俗一体 雅化 元代白釉褐彩题字罐,是鹤壁集瓷窑出土的一件精品,现存鹤壁市博物馆。罐高31.7厘米,口径17.3厘米,重6800克。器型为唇口,下腹渐收,平底。外部通体施白釉,釉色纯白。器物自颈至底,各绘粗细弦纹五周,将器身分为五段。肩部绘...
这件清官窑仿黄花梨木釉桶为日本重要私人藏家收藏,是现代已知日本公私出版著录中清雍正、乾隆木纹釉仿生瓷中最为著名的一件,在日本举办的各类清代重要瓷器展览中曾多次出现。 瓷桶呈圆柱形,直壁,下略收敛,卧圈足。通体施仿木纹釉,学花梨木漩涡年轮,颜色、花纹描绘惟妙惟肖。器壁绘制纹理,似八片竖立木板拼装而成,腰间足外加饰仿竹编箍圈两道,极为形象逼真,属清代仿生瓷中的一种。在清代仿生瓷大为兴盛,乾隆时期...
卵白釉是元代景德镇窑在青白瓷基础上创烧的一种高温白釉瓷器,因釉色多白而微微泛青恰似鸭卵而得名。过去由于传世和考古出土的卵白釉器物上常见在模印纹饰间印有对称的“枢、府”二字铭文,故又有枢府釉的别称。“枢府”即“枢密院”的简称,是元代掌管军事的最高机关,这些印“枢府”铭的器物无论在胎质、釉色还是制作工艺上,均比当时的其他产品略胜一筹,是景德镇受命专门为其定烧的官府用瓷,但传世卵白釉器中除印“枢府”铭外...
小盘口、束颈、丰肩、圆鼓腹、平底;肩上对称有双系,一侧有短流,饰为鸡首型,中空可供出水,另一侧有把,连接肩部与口沿;通体施青釉,釉色青中闪黄,釉层较薄,部分区域开细碎之纹片,底部无釉,露灰白色胎,胎质较为疏松,有气孔;器身点饰褐彩,随意成型,是东晋时期浙江西部德清窑口产品。 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壶,但是早期的壶主要是取水用具,如新石器时代的壶,底部是尖的,适合在垂直方向取水。后来逐渐演变成水器...
回顾历史,经西汉张骞和东汉班超相继开辟出古丝绸之路之后,丝绸之路上马帮来来往往,络绎不绝。他们把代表华夏文明强盛的丝绸和瓷器等“特产”源源不断地运往西北和亚欧各国,曾经使一些国家元首及贵族把拥有古代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当作炫耀富有的象征,彰显了古代中国经济的辉煌。 古丝绸之路在历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江西省博物馆馆藏文物“北宋青白釉胡人牵马俑”(见图)应是当时历史的真实写照。这件作品高21.9厘米...
元青白釉凸雕折枝梅纹双耳瓶 “青白瓷”是宋元时期以景德镇窑为中心区域烧造的一种具有独特釉色风格的瓷器,因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有白,白中闪青,故名。 考古资料表明,景德镇的青白瓷生产始于北宋初期,极盛于两宋,元代仍然盛烧不衰,是一种深受当时国内外市场欢迎的产品,受其影响在今江西、安徽、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地都发现了不少宋元时期专烧或兼烧青白瓷的古代瓷窑遗址,诚如宋末元初...
历代陶瓷器中,以鱼纹做辅助纹饰常见,以鱼形为主体则少见 这件唐黄堡窑青釉双鱼瓶为双鱼合体型,鱼口即为瓶口,小口圆唇,高圈足,通体施青釉,釉色泛黄;器表光素无纹,肩部饰对称鱼眼,腹部双侧有鱼鳍及鱼划,两侧有四只贯耳便于穿绳提携。 鱼与人类的关联由来已久,世界各地的远古岩画,如狩猎、放牧、捕鱼等画面出现得最多,在中国新石器时代彩陶之中,鱼纹也是常见纹饰。有学者认为,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的鱼...
此件三足弦纹炉仿官窑而制,直口筒腹,下承三足。造型古朴典雅,形体庄重,敦实憨厚,圆浑秀美。通体饰以弦纹三道,施仿官釉,胎骨较厚,釉呈粉青,釉色滋润如玉。釉面布满大小纹片,错落有致,纵横交织如网,层层迭迭,晶莹透亮,在青釉的掩映下,犹如冬天江河里的冰块碎裂,相得益彰,饶有趣味,古拙而不失俊美。紫口铁足,器内多块红紫窑变斑(官窑质之隐纹如蟹爪,哥窑质之隐纹如鱼子,但汁料不如官窑耳。一窑烧出器皿,时有窑...
小洗口、短颈、圆腹、平底,肩与口之间以纽绳鋬相连,六角型短流,通体施青釉,釉色泛黄,口沿与流下饰有褐彩斑。底足无釉,显露灰白色胎。类似的标本在窑址也有出土,称为A型II式瓶。 长沙窑是中国陶瓷史上一座名窑,有悠久的历史,也有其独特的贡献。汉代时湖南境内就出现岳州窑,烧制青瓷,主产地在今湘阴境内的湘江边上。随着陶瓷制品越来越被民间所接受,岳州窑产区也逐步沿湘江向上游发展扩张,至隋唐间抵达现在长...
清17世纪铜胎彩釉描金童子掐丝珐琅座摆件 这对清初期铜胎彩釉描金童子掐丝珐琅座摆件(见图),高23.5厘米,材质优良、做工精湛,造型生动,均由圆雕塑铜胎彩釉描金童子像和四方形铜胎掐丝珐琅台座两部分组成,其中圆雕塑铜胎彩釉描金童子像是摆件的主体。 铜胎彩釉是金工与漆艺相结合的艺术品,以铜制其胎,彩釉髹其表,将二者巧妙结合。描金是用本金(金粉)或亮金(金水)在瓷面上描饰装饰纹样或配合其他装...
明德化窑白釉“何朝宗”款观音像——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明德化窑白釉“何朝宗”款观音像(如上图所示),高48厘米。观音头挽高髻,披帔巾,面部丰满圆润,目光向下,表情柔和,体态丰腴,颈戴项圈,上着袒胸广袖褒衣,下着宽腿长裤,两手相拱互置袖中,赤足,立于水波莲花上。衣褶线条柔润,头发丝丝毕现,刻画精细,含蓄端庄,温顺静雅,栩栩如生。背面隐隐约约镌刻有“何朝宗印”。 明德化白釉釉色偏黄,呈乳白色...
这件清康熙冬青釉刻祥云纹马蹄式水盂(见图),器敛口,口下渐丰,平底内凹,形成浅圈足,因形似马蹄,故谓之“马蹄式水盂”。通体施冬青釉,以浅浮雕技法刻祥云朵朵,灵动而飘逸。唇口留白,通体施冬青釉,底施白釉,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青釉色青中闪绿,色泽青翠。此器原为沈阳故宫之物,现藏于镇江博物馆。 马蹄形水盂创烧于康熙朝,流行于康、雍、乾三朝,是当时流行的文房用品,甚得文人雅仕之青睐。(江苏...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