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4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在对秦东陵四号陵园的考古挖掘中,发现一座战国秦贵族墓葬礼制建筑。考古专家表示,这对研究秦公帝王陵园礼制建筑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秦东陵位于秦始皇陵西侧,秦都城咸阳之东,此陵墓埋葬着秦始皇的祖先,是其祖父母、父母等先辈的陵区,共有一至四号陵园。据《史记》记载,明确葬于秦东陵的包括昭襄王、庄襄王、悼太子、宣太后、孝文王、帝太后六人。 2014年9...
3月17日至21日“纽约亚洲艺术周”期间,纽约佳士得在纽约洛克菲勒中心佳士得展览空间举行“锦瑟华年—安思远私人珍藏”系列拍卖。意外的是,这场拍卖吸引了众多的国内藏家。不仅拍卖会现场中国面孔随处可见。对于艺术行业的从业者,更直观地反映是,几乎每个人的微信朋友圈都被安思远藏品刷屏。 安思远私人珍藏 不负众望的安思远 在3月17日晚间举行的首场拍卖,安思远私人珍藏就以百分之一百的成交率取得6110...
我省考古人员日前在西安临潼区韩峪秦东陵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一座战国晚期的大型建筑遗址,在先秦时期的秦公陵区内发现建筑遗址尚属首次。 这个建筑遗址位于秦东陵四号陵园内的一个“中”字型大墓南侧,呈“凹”字形分布,东西长50多米,南北宽40米,夯筑墙体宽4.8米,北侧因平整土地而遭到破坏。残留的部分墙体两侧,有规律的分布着大量的瓦片等建筑材料,说明墙体两侧原有廊房类建筑。板瓦的纹饰有外绳纹、内...
自4月以来,省考古研究院、省文化遗产研究院20多名专家到宜君县,对战国(魏)长城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及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做专题调研。 在省文物局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先期基础工作考古勘探已全面展开,负责制订保护展示规划方案的省遗产研究院也进入现场同步开展工作。项目实施完成,将把宜君战国(魏)长城遗址打造成为中国早期长城考古研究的高地、保护和展示的典范及长城探秘旅游的胜地。 宜君战国(魏)长...
战国红虽然被称为战国红,却不代表它是在战国时期便有的古董,它只是和战国时期的一些玛瑙样子相似而已。如果要探讨战国红的各种颜色和价值,这个话题并不十分严谨。穿衣戴帽各有所好,红玛瑙、白玛瑙都是好玛瑙。但如果仅从市场价值来评判,倒是可以借鉴战国时期人们给颜色制定的等级制度。 春秋时期,孔子把色彩分为正色、杂色、美色、恶色,这些颜色不能随便混淆,色彩也因此有了尊卑贵贱的等级之分。青、赤、黄、白、...
上月中旬,考古专家在达坂城区白水涧古镇遗址城墙中采集到了多枚彩陶残片,以此推测,白水涧古镇附近存在春秋战国时代遗址。 白水涧古镇遗址又称“峡口古城”,位于古丝绸之路新北道的咽喉要冲,自古就是重要的军事要塞,唐代称白水镇,元代称黑虎城,清代称嘉德城。 考古发现彩陶残片 3月19日,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市文物局对该区多处古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 白水涧古镇遗址在一块铁黑色岩石之上,外城墙长36...
春秋战国时期尚未生产焚香专用的香器,一般使用青铜制成的炉器作为熏香之用,当时使用的主要是可以驱灭蚊虫、消除秽气等清净环境的兰、艾等香草植物,炉器造型通常是圆口深腹的豆形器。 从汉代到魏晋时期的香炉、熏笼或熏球多半是贵族或富贵之家所使用,因此造型讲究精细,工艺技术髙超。 1.充满神仙思想的博山炉 因为追求长生不死仙药的神仙方士及海外仙山的思想普及,汉代到魏晋时期经常出现一种以...
战国书迹,世所不传。唐代书法史论大家张怀瓘《书断》说:“虞、夏、商、周之书,神化典谟,垂范万世。”所论上古三代之书,至少战国之书,为书法作品无疑。纸张尚未发明的时代,战国书法墨迹,多赖竹帛传世。然而,秦人一炬,永嘉之乱,使战国墨迹毁亡殆尽。 20世纪的出土材料,使前世书家无缘得见的战国书法精品真迹重返人间。从湖南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的问世,到湖北荆州包山、荆门郭店等战国竹简的大量出土,中国...
战国陶器仍以灰陶为多,使用范围非常广泛,种类有日用器具、陶明器、建筑用陶及少量陶制生产工具等。 战国时期的的日用陶器,主要是泥质灰陶,釜这类的炊器则为夹砂灰陶。一般烧成温度较高,胎质坚硬。常见的器形有:作炊器的釜和甑,作盛器的罐、壶、盆、钵、瓮,作饮食器的碗、豆、杯等。由于各国文化传统不同,各国陶器在形制等方面差别很大,有显著的地方特色。值得注意的是,战国时期烧制出较多的大形陶器,如高82...
战国红:颜色决定价值 战国红虽然被称为战国红,却不代表它是在战国时期便有的古董,它只是和战国时期的一些玛瑙样子相似而已。如果要探讨战国红的各种颜色和价值,这个话题并不十分严谨。穿衣戴帽各有所好,红玛瑙、白玛瑙都是好玛瑙。但如果仅从市场价值来评判,倒是可以借鉴战国时期人们给颜色制定的等级制度。春秋时期,孔子把色彩分为正色、杂色、美色、恶色,这些颜色不能随便混淆,色彩也因此有了尊卑贵贱的等级之分。青...
2014年11月底,湖南益阳市一个17座古墓群在位于该市中心城区龙州路红旗化工厂一处开建的工地被发现,这个古墓群距今已经有两千三百多年历史。目前发掘的4个古墓葬中包含有铜镜、陶壶、鼎和豆等殉葬品。随着一个个古墓葬的成功发掘,那个遥远年代的神秘面纱被慢慢揭开。 在考古现场看到,上千平米的建筑工地渣土车往来穿梭,被移平的工地山坡上已经挖掘的4座古墓大小形态几近相似,历经岁月洗礼,棺椁已经不...
春秋战国之际,中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统治阶级的思想观念从“敬天"向“重民"转化。在丧葬习俗上,出现用俑葬取代人殉的社会进步潮流。俑,是以人或动物形象捏塑而成的陪葬品,有木制、陶制与瓷制,以陶制品为多。 在考古发掘中发现年代最早的陶俑,为春秋晚期到战国初期。在山东临淄郎家庄出土有六组小型陶俑,山东泰安康家河出土的几件陶俑及山西长治、陕西铜川出土的则是战国早期的陶俑。其中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山东...
近日,河南省周口市文物考古管理所在配合项城某基建工地进行文物勘探时,发现一处战国至东汉时期的墓葬群,并发掘出土一批精美随葬品,其中的一把青铜剑距今已有2000多年,保存完好,十分罕见。 据介绍,这处墓葬群共有古墓21座,其中19座为竖穴土坑墓,两座为砖室墓。周口市文物考古管理所的考古专家在清理发掘该墓葬群时,发现这些墓葬曾被严重盗扰,只有5座土坑墓保存完好,出土的陶器数量、种类较多,有辅首...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