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萌芽期:春秋战国到两汉
2015-04-19 15:01:39 来源:中国日报网 已浏览次
春秋战国时期尚未生产焚香专用的香器,一般使用青铜制成的炉器作为熏香之用,当时使用的主要是可以驱灭蚊虫、消除秽气等清净环境的兰、艾等香草植物,炉器造型通常是圆口深腹的豆形器。
从汉代到魏晋时期的香炉、熏笼或熏球多半是贵族或富贵之家所使用,因此造型讲究精细,工艺技术髙超。
1.充满神仙思想的博山炉
因为追求长生不死仙药的神仙方士及海外仙山的思想普及,汉代到魏晋时期经常出现一种以传说中海外仙山为造型的特殊香炉一“博山炉”。
在博山炉中焚烧兰蕙香草或其他香料时,烟气会从炉盖的仙人、流云间飙出,整座炉就是神话中常年云气缭绕神山的翻版,香至尊沉香专家认为这体现了当时社会贵族之家浓厚的神仙思想。
传说汉代长安的巧手工匠制作的九层博山炉上面的珍禽异兽自然而能动,在汉代刘向的描述中,博山炉的形状有如山峦绵延,顶端有日乌成凤風等神兽,底部有铜盘,中间则燃烧着兰蕙之类的香草,产生红色的火光与青白色的香烟。
具体来说,博山炉与早期香器相似,同样是圆口深腹,但上盖通常会精细地雕镂峻哨的神山形状,并有仙人、仙兽、珍禽、流云等吉祥图案在其中,有时炉顶还会有凤凰、朱雀等神乌蹲立的造型,并且设计有装饰云气等花纹的盘状底座。另外,也曾发现设计成一位骑仙冉的胡人,以双手提托肴炉身的香炉,胡人身体与仙兽成为基座,炉身則雕饰仙山、青龙等四方灵兽及仙人等。
两汉时期博山炉已盛行于宫廷和贵族的生活之中。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基中出土的错金博山炉,无论是造型和工艺都已达到极为精美的程度,此后博山炉直沿用至隋代和唐初。
博山炉的出现大抵是与燃香的原料和方式有关。西汉之前,系使用茅香,这是将熏荇草或蕙草放置在豆式香炉中直接点燃,虽然香气馥郁,但烟火气很大。武帝时期,南海地区的龙脑香、苏合香传入中土,并将香料制成香球或香饼,下置炭火,用炭火的高温将这些树脂类的香料徐徐燃起,香味既浓,烟火气又不大,也因此出现了形态各异、巧夺天工的博山炉。博山炉盖虽争奇斗艳,恨都镂有气孔,香气正是从镂孔之中升腾散发。
此外,香至尊还指出博山炉既有金属制成,也有阐制和后期的白瓷制成,但其结构大体相似,都是一种用炭火熏香的器具,除了居室熏香,博山炉还用于熏衣、熏被、取暖,魏苷后也多用干祭祀焚香,表现出当时社会贵族之家浓厚的神仙思想。
2.熏炉
熏炉是古时用来熏香和烧炭取暖的炉具。目前发现的熏炉多是铜制,炉身设计较浅,上面或许有鎏金,下方則有容纳灰烬的承盘,炉身造型相当奇特、生动且多变化。现今还留存的有:一种上盖透雕象征吉祥太平的五凤豆形方黨炉;一种炉体为长頸鸭的形状,炉盖雕饰卷绕云纹且可以开启、关闭的鸭形熏炉,在熏炉里焚烧香料时,香烟会从鸭嘴缓缓溢出,十分可爱逗趣;一种扁圆形炉体,上盖雕饰蠕龙纹,腹壁以云气纹装饰的蟠龙纹熏炉等造型。除铜制熏炉之外,两汉时期也有少数造型生动,设计精美,不带托盘的陶釉熏炉。
汉代熏炉的数量和种类都远多于战国,其材质以陶炉、釉陶炉、铜炉为主,有博山炉、鼎式炉、豆式炉等多种样式。
3.熏笼与熏球
香至尊认为除了上述熏炉之外,汉代还流行熏笼,那是一种可以直接放置在衣物中熏香的铜熏炉:另外还有一种可以将香料放置在内部正中央焚烧的圆形铜熏球,其特殊、不会倾倒的精细设计,可以安全放在卧褥中熏香,又被称为被中香炉。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