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村民在修建蓄水池施工作业时,勾机一顿忙乎过后,地面突然发现有青铜物件出土。后来文物部门赶到现场调查采集清理,居然在地下发现了一把青铜剑以及一些青铜车马具等青铜饰件。经过文物部门断定,此墓为战国时期古墓。 昨日,记者来到发现战国古墓的辽宁兴城市碱厂乡朱家村采访,出土文物的地点位于碱厂乡的聚农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大樱桃科技示范园内的山坡地。此时,聚农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内到处都是新摘的樱桃树,出土文物场...
现场出土青铜器。文物部门供图 村民修建蓄水池时,发现有青铜物件出土。文物部门赶到现场,在地下发现了一把青铜剑及若干青铜车马具,判断此墓为战国时期古墓。 昨日,记者来到发现战国古墓的葫芦岛兴城市碱厂乡朱家村。当地居民王贵余介绍,几天前,工人们在地里修建蓄水池打地基,挖掘到1米多深时,钩机钩上来几块木板,随后有人从土里扒拉出来一个上锈的铜铃,后来又扒拉出来一些带有花纹的青铜器。 当地文物部门接到...
11日,由汉阳陵博物馆和中国秦汉史研究会联合举办的“汉阳陵与汉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在西北大学宾馆召开,来自学界20余家单位的70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会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焦南峰在提及西汉帝陵的夫人葬制时表示,西汉帝陵中出现了一种新形式的陪葬墓。 墓葬呈现园中套园现象 西汉时期皇帝正妻为皇后,其他妾皆称夫人。焦南峰表示,在以往对茂陵、渭陵等陵园的考古中发现,茂陵陵园内除了帝陵、李...
木俑作为春秋战国时期楚墓中的随葬明器之一,历年来在湖南长沙、湖北江陵和河南信阳等地的楚墓考古发掘中普遍出土。尤其是其中大量出土的彩绘木俑,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关春秋战国以来楚人服饰和生活方面的重要材料。沈从文先生将这些木俑大致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即男女侍从俑、武士俑、伎乐俑和贵族俑,并认为前三者多属于死者生前的奴隶,后一种或为死者血缘亲属,或为文武官吏。这些木俑中以男女侍从俑所占比例最大,且有不少保...
8月6日,宜君战国魏长城保护与利用研讨会在陕西宜君县举办。文物考古界专家学者齐聚宜君,对当地战国魏长城进行实地考察和学术研讨,献计保护与利用。当日,陕西省文物考古工程协会长城专业委员会同时成立。 宜君县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南缘,子午岭山系东南隅。宜君“负北塞,阻环庆”,地当要冲,多雄关险隘。宜君生态环境优美、林草丰茂、山青水秀,全县森林覆盖率48.2%,植被覆盖率91.8%,素有“千里林海”之称,被...
宜君战国魏长城遗址 宜君战国魏长城遗址 “对长城的保护要有长期性和持续性准备。“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表示,陕西宜君战国魏长城是中国早期长城的组成部分,对于中国古代军事防御等方面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6日,宜君战国魏长城保护与利用研讨会在陕西宜君县举办。文物考古界专家学者齐聚宜君,对当地战国魏长城进行实地考察和学术研讨,献计保护与利用。当日,陕西省文物考古工程协会长城专业委员会同时成立。...
日前,马山县一干部职工与村民在该县乔利乡兴科村红水河边发现了一疑似文物,经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专家初步鉴定为春秋战国时期青铜矛。 据悉,这是马山县第一次发现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物,改写了岭南无青铜矛出土的历史。4月下旬,马山县文联干部职工黄绍堂与堂哥黄生堂在马山县红水河边的岜盆山修筑墓葬时挖出一把青铜矛。4月27日,黄绍堂将青铜矛无偿上交到马山县文物管理所馆藏。为了弄清文物出土的情况,广西文物保...
日前,马山县一干部职工与村民在该县乔利乡兴科村红水河边发现了一疑似文物,经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专家初步鉴定为春秋战国时期青铜矛。据悉,这是马山县第一次发现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物,改写了岭南无青铜矛出土的历史。4月下旬,马山县文联干部职工黄绍堂与堂哥黄生堂在马山县红水河边的岜盆山修筑墓葬时挖出一把青铜矛。4月27日,黄绍堂将青铜矛无偿上交到马山县文物管理所馆藏。为了弄清文物出土的情况,广西文物保护与...
近日,新疆博州温泉县一农民将自己花费5年时间,在农田捡到的115件文物全部捐献给博州博物馆。据悉,这些文物包括砍砸器、石磨盘、石磨棒、石臼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考古研究所相关专家初步认定,这批文物年代约在春秋战国时期,距今2200至2800年,对研究北疆史前聚落人的生活、生产方式,以及经济形态等具有很高的价值。 5年寻到6箱“宝贝” 22日,记者致电博州文物局了解到,无偿捐献者名叫单志政,今年4...
为配合烟台龙口市港城大道西延工程建设,2013年4月14日至30日,烟台市博物馆对沿线进行考古勘探,并在西三甲村附近发现一大型墓葬群。5月1日至6月30日 ,烟台市博物馆组织考古队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1200平方米,共清理墓葬91座,目前已经整理完毕。 本次发掘所清理的91座墓葬根据形制可分三类:土坑墓、砖室墓及瓮棺墓。土坑墓共83座,多为3米长、2米宽的长方形,均带有熟土二层台,部分...
新疆农民攒115件春秋战国文物全部捐出 大部分在自家地里挖出,博州博物馆头一次遇到大批量捐献 近日,博州温泉县一农民将自己花费5年时间,在农田捡到的115件文物全部捐献给博州博物馆。据悉,这些文物包括砍砸器、石磨盘、石磨棒、石臼等,自治区考古研究所相关专家初步认定,这批文物年代约在春秋战国时期,距今2200至2800年,对研究北疆史前聚落人的生活、生产方式,以及经济形态等具有很高的价值。 发...
发现铜剑的焦林义展示青铜剑,剑尖和剑刃依然锋利。 青铜剑长度45厘米,其中剑柄约8厘米。 7月19日清晨,城阳前桃林小区施工的工人在一个土堆前挖土时竟挖出了一把铜剑。当天中午,经过城阳区文物保护管理办公室相关人员初步鉴定为战国晚期的青铜剑。 7月19日上午,记者来到了前桃林小区的施工现场,在小区42号楼东侧,几个工人正在一个土堆旁筛沙土。据介绍,铜剑正是在这个土堆里发现的,发现铜剑的工人...
战国时期原始瓷的生产和使用较西周春秋更加进步和广泛,胎泥处理更精细,火候更高,釉色更稳定,成型更先进:由前一时期的泥条的盘筑改进为多轮制成型。这时的原始瓷胎细,致密坚硬,多为灰、灰白色,亦有紫色等。釉厚薄较均匀,多里外满釉,一般呈青色或青上泛黄,不太容易剥落。纹饰很少,主要有S形纹、栉齿纹,碗盘内底往往有一细密的由里到外的螺旋纹,外底有一道道切割的线纹。主要器形有饮食器碗、盘、钵、孟、盅、碟、鼎、...
《设计艺术研究》2015年03期 【摘要】主要是以楚墓出土的龙形玉器和龙纹玉佩的纹样造型为研究对象,来探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特有的玉器龙纹造型特征。楚国玉器中的服用玉饰是春秋战国时期玉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其以独特的文化审美和高超的制玉工艺受到世人瞩目。在东周楚国玉器中,最具有特色的是玉饰龙纹造型。楚国的龙形玉器纹样造型奔腾张扬,与中原地区的龙形玉器纹样造型相比,其更富有张力也更具有浪漫主义情怀。...
7月13日,记者从益阳市文物管理处获悉,《兔子山遗址公园及考古博物馆建设概念性规划》已完成待批,遗址有望部分向公众掀开它神秘的面纱。 兔子山遗址位于益阳市赫山区铁铺岭社区,总面积约46.37亩,已进行考古发掘区域面积29.67亩。该城址未间断地保留下了楚、秦、汉、三国乃至唐宋时期的遗迹遗存,古城壕、衙署、古井、地貌、水系等基本格局清晰,是益阳古县衙所在地,延续时间约1500年。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