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Ⅰ号”水下考古在雨中进行 船舱或存炮状物

    连日来广东汕头持续阴天,南澳岛“三点金”海域经常下起瓢泼大雨。风雨中,“南澳Ⅰ号”水下考古发掘依然进行。据中国国家水下遗产保护中心“南澳Ⅰ号”水下考古现场领队孙键介绍,古沉船上S8、S9船舱位置或存有炮状物,但目前仍未将其打捞出水。

    记者获悉,22日下午4时许,有两筐文物从“南天顺”船尾被打捞出水,共计65件,其中瓷器60件、陶器3件、铜钱2串,瓷器类型包括青花瓷大盘、碗、钵、杯等。从今年4月底正式启动考古发掘以来,“南澳Ⅰ号”考古队已打捞出水古瓷器超过2000件。

    据孙键介绍,船上S8、S9船舱位置或存有炮状物,但目前仍未将其打捞出水。孙键说,在进行了大量的清淤工作之后,“南澳Ⅰ号”的很多船舷都已经暴露出来,船体轮廓也基本可见,整个船体长达近30米。

    在打捞现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秦大树推测,“南澳Ⅰ号”古沉船可能与当时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有关。16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的250年间,西班牙控制下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来往于东南亚与中美洲之间。秦大树推测,“南澳Ⅰ号”船载商品有可能是运往东南亚,再由“马尼拉大帆船”运往美洲地区进行贸易。

    明代沉船“南澳Ⅰ号”的抢救性发掘,被评为“2010年度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考古专家从其出水陶瓷器的特色判断,其年代为明代晚期嘉靖至万历年间。 (李怡青 陈妍 林春伟)
 

 ■ 返回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