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看到这个标题,很多茶友们很会说:抓茶叶?当然用手啊! 可是你知道吗?茶叶最怕潮湿或异味侵入,人的手每天接触很多地方,难免会携带一些细菌和微生物,手上还容易出汗或者沾染水分。如果用手抓茶叶的话,就会改变茶叶的干燥环境,并可能沾染上细菌或微生物,而湿润环境又为其提供了繁衍滋生的温床。在这种环境下,茶叶的那股清香不但会渐渐远去,也可能因此而加快变质。 在茶道中,讲究用专用茶勺来取茶,不论...
在磐安茶文化博物馆,有三方古碑,堪称中国茶叶发展史的“活化石。”浙江新闻客户端《八婺之宝》第七期,磐安茶文化博物馆馆长邱绿萍带你穿越回磐安玉山古茶场,揭开古代茶叶交易神秘面纱。 三方古碑见证玉山古茶场历史 磐安茶文化博物馆馆长邱绿萍介绍,磐安玉山古茶场是全国现存唯一的古代茶叶交易市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磐安茶文化博物馆中展出的三方古碑:“奉谕禁茶叶洋价称头碑”“奉谕禁粮食洋...
中国人爱喝茶,整个中国到底有多少种茶?这个数字真很难说。日前,中国茶叶博物馆公布了一个数字,说中国的产茶县就有一千多个。 一千多个产茶县里,又有多少是好茶?中茶博说,179种。179,并不是中国茶叶总数,只是中国茶叶博物馆这一次征集到的中国名茶数量。 今年5月,中国茶叶博物馆在全国征集茶样,不管是什么茶,不管产地在哪里,都可以报名。最终,收到来自15个省份137家茶企的 199...
此次在法国皮埃尔市举办的“中国生态文化周”从6月12日到6月18日为期一周,融合了茶、酒、丝绸、太极拳、艾灸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茶博作为文化支持单位,在中国馆展厅内推出了“中华茶文化展”、茶艺表演、现场品茗等多项体验活动。 “中华茶文化展”从中国茶的历史文化、分类加工、茶具茶器、茶艺茶俗、茶与书画、茶与健康等六大方面系统展示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展出包括西湖龙井、白牡丹、武夷岩茶等在内的中...
记者了解到,2017年6月9日是“2017年国际档案日暨北京市第九届档案馆日”,北京茶叶博物馆将同步开展“‘2017年国际档案日’主题参观周”活动。热情欢迎广大参观者来到茶博馆,让我们一起了解茶学茶史,学习档案知识,共同传承发扬中国茶文化。 活动主题:“2017年国际档案日”主题参观 活动时间:6月6日至6月11日,9:00-17:00 活动地点:马连道14号京华茶业大世界四层 ...
4月25日,“焚香啜茗——明清文人的日常”临时展览在中茶博国际交流中心内临时展厅开展,本次展览将持续两个月。 香、茗之用,其利最溥。物外高隐,坐语道德,可以清心悦神。香之用,世人皆可得。茗之饮,世人皆可尝。茶以口入身,身心同受,香以鼻入身,通达经络。两者相伴,相得益彰之余又显得妙趣横生,既符合于道,又安养于心。 香、茗为物,冲淡不具,所品在心,所赏在器。本次展览集合中国茶叶博物馆馆藏茶...
三月的英国,春寒料峭,而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和卡迪夫大学校园内正氤氲着阵阵“中国茶”香。听文化讲座、品中国名茶、观茶艺表演……参与者被一场由中英双方共同设计的茶文化交流活动深深吸引。 2016年11月,英国南安普顿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兼孔子学院英方院长郑英一行到中国茶叶博物馆参观,该馆出色的茶文化展览和独特的展陈方式让其赞叹不已。郑英遂代表南安普顿大学孔子学院盛邀中国茶叶博物馆代表团于2017年春...
茶叶末釉是我国古代铁结晶中重要的品种之一,属高温黄釉,釉呈失透的黄绿色,在暗绿的底色上闪出犹如茶叶细末的黄褐色细点,釉色黄绿掺杂似茶叶细末,绿者称茶,黄者称末,古朴雅致。茶叶末一名最早见于清末寂园叟撰《陶雅》,书中称茶叶末为“黄杂绿色,娇娆而不俗,艳于花,美如玉,范为瓶,最养目。”“茶叶末以滋润、鲜明、活泼三者为贵。” 该书所称茶叶末,是指清代官窑那种釉面呈失透状,釉色黄、绿掺杂的瓷器,因其极类似...
7月9日下午,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携夫人一行参观了位于西湖风景名胜区的中国茶叶博物馆。潘基文先生是在应邀出席首届全球亲心(XIN)公益大会期间赴中国茶叶博物馆参观访问的。 秘书长及夫人一行先参观了双峰馆区基本陈列《中华茶文化展》。参观过程中,他对悠久灿烂的中华茶文化表现出了深厚的兴趣。在茶史厅,当他看到展板上对不同历史阶段“茶”字的发展历程时,不停尝试读出那些“古茶字”的念法。参观结束后还观赏...
6月21日上午,来自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领事、商务官员等外国朋友20余人来到茶博参观访问,杭州市政协副主席张必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邓兴顺陪同。 此次访问为2016外国朋友“走进美丽杭州”暨“杭州民营企业牵手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洽谈会主题活动之一,旨在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讲好杭州故事,为杭州企业“走出去”发展服务。 各国领事抵达中国茶叶博物馆后,首先就被茶博...
2016年,是中国茶叶博物馆建成开放第25个年头。从1991年4月建成开放,到2015年5月实现“一馆两区”新格局,转眼间,中国茶叶博物馆已经25岁了,廿五春秋,风华正茂。5月18日,恰逢2016国际博物馆日,中国茶叶博物馆在双峰馆区举行了简朴而隆重的“中国茶叶博物馆建馆25周年发展座谈会”。 座谈会在“醇香远韵,大美茶博”中国茶叶博物馆建馆25周年纪念短片中拉开序幕,短短8分钟的片子,...
经过近八年的鉴定,2015年中国科学院正式证实,从陕西汉阳陵出土的植物样品为古代茶叶,这些茶叶距今已经有2100多年的历史,而近日,汉阳陵出土的茶叶又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成为了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茶叶。 这些黑褐色的茶叶就是从汉阳陵出土,考古研究员介绍说,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茶叶标本,其实早在1998年,考古研究者就开始对汉阳陵进行考古研究,当时在陵墓封土的四周发现了86座...
经过近八年的鉴定,2015年中国科学院正式证实,从汉阳陵出土的植物样品为古代茶叶,这些茶叶距今已经有2100多年的历史,而近日,汉阳陵出土的茶叶又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成为了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茶叶。 眼前这些黑褐色的茶叶就是从汉阳陵出土,考古研究员介绍说,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茶叶标本,其实早在1998年,考古研究者就开始对汉阳陵进行考古研究,当时在陵墓封土的四周发现了86座...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日前,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中国茶叶博物馆一馆两区迎来首批体验者,他们来自千里之外的北京师范大学朝阳附属中学,是初二年级6个班200余名游学娃。 师生们称这次游学为诗画江南之旅,杭州两天、江苏两天。游学之旅的首站是杭州西湖和中国茶叶博物馆。漫步在双峰馆区内,不仅可以了解中国茶的历史、茶的种类与产区分布,还能领略风格各异的茶具文化和茶俗风情;而在龙井馆区,深入浅出地了解...
茶叶末釉铺首耳炉,清咸丰,高13cm,口径19.8cm,足径13.5cm。 炉撇口,鼓腹,圈足。腹上部置对称铺首耳。通体施茶叶末釉。外底署金彩篆书“大清咸丰年制”三行六字款。 “茶叶末釉”是厂官釉的一种,这个仿铜器制作的瓷炉釉面润泽,古意盎然。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