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宜兴窑紫砂芦雁纹六方茶叶罐,清乾隆, 高16.2cm,口径4cm,足径4.7cm。 罐六方形,小口,折肩,六方足。盖、钮皆带六棱。朱红色砂泥。腹六面绘通景芦雁纹,碧波粼粼的湖面上簇簇芦苇在微风中摇弋,一群大雁飞临水面,分别作飞、鸣、食、宿状。整幅画面用细润的泥浆堆绘而成,画面微微凸起,富有立体感。 芦雁纹是中国文人画常见的题材之一,宋徽宗时期就有芦雁纹的宫廷绘画,明清时被大量地运用在工艺美术的...
紫砂御题诗梅花纹茶叶罐,清乾隆,高15.5cm,口径4cm,足径4.8cm。 罐圆口,短颈,长圆腹,圈足。圆形盖,珠钮。浅黄色砂泥。腹一面为乾隆七年(1742年)所作御题诗《雨中烹茶泛卧游书室有作》(原诗见《清高宗御制诗初集》卷九)。另一面用细泥堆绘梅花图:湖石缝隙间老梅斜出,花满枝头,或盛开,或含苞。 七言诗《雨中烹茶泛卧游书室有作》曾被广泛地应用于乾隆御制茶具的装饰上,不仅局限于紫砂器,景...
茶叶末釉牺耳尊,清乾隆,高51cm,口径24×19cm,足径26.7×21cm。 尊仿古代青铜器造型,椭圆口微撇,阔颈,鼓腹,圈足外撇。颈部置对称牺耳。尊内外及足内均施茶叶末釉。通体装饰条带纹。外底阴刻“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牺”指的是古代供宗庙祭祀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这个尊的双耳就是仿造的“牺”的形状。茶叶末釉是厂官釉中的一种。厂官釉属于铁、镁结晶釉,由于烧成工艺的某些差异,其色...
宜兴窑紫砂泥绘芦雁纹茶叶罐,清雍正,高12.7cm,口径3cm,足径5.2cm。 罐小口,长圆腹,平底,浅圈足。盖面刻“珠兰”二字楷书。紫红色砂泥,器身以泥浆堆绘芦雁图,纹饰微凸。 此罐是宜兴专门为朝廷制作的盛放贡茶的器皿。
宜兴窑紫砂花卉竹石纹茶叶罐,清雍正,高9.5cm,口径2.5cm,底径5.7×5.7cm。 罐呈四方形,方肩,方足,子母双套盖。罐身四面开光内以泥浆堆绘竹石、兰草、梅花、菊花纹。砂泥呈浅赭色,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灰鼠皮”色,素雅纯净。 雍正皇帝特别欣赏紫砂泥色的天然之美。这时期首创了本色泥浆堆绘技法,绘画用的泥浆必须研磨得与墨汁一样细润,浓稠度要恰到好处,这是一种技艺性极高的装饰手法,也是雍正朝...
宜兴窑紫砂莲心铭花鸟六方茶叶罐,清雍正,高13cm,口径3.6cm,底径5.9cm。 罐呈六方形,平肩,平底,子母双套盖。盖面刻楷书“莲心”二字。罐腹六面分别以泥浆堆绘山石花鸟图。砂泥呈紫红色,肌理细润,纹饰精妙。 雍正时期内廷特向宜兴定制带有不同的茶叶名称的小容量紫砂茶叶罐,供皇帝品茶使用。莲心茶为江南名茶之一。
相关研究人员称在 2,100 多年前的中国帝王古墓中发现了最古老的茶叶遗迹,并将其用于重新确定部分古代亚洲丝绸之路的历史日期。一支中国和英国研究人员团队在的《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中写道,他们在中国汉朝第四任皇帝刘启(公元前 188 年至公元前 141 年)墓葬周围的墓坑中找到了这些茶叶植物遗迹。但由于该茶叶残遗过于腐烂而无法明确鉴定属于叶片还是叶芽,因此团队工作人员使用了分子...
茶叶末釉是我国古代铁结晶釉中重要的品种之一,属高温黄釉,经高温还原焰烧成。茶叶末釉始烧于唐代,当时的耀州窑曾大量烧制,唐宋时期,山西浑源窑和北方地区一些烧黑釉的窑场也有烧造。常见的产品有执壶、缸、钵瓶、罐、盏之类。而清代景德镇仿烧则十分成功,一跃成为名贵的色釉品种。景德镇清代烧成的茶叶末釉多数为琢器陈设瓷器。从传世实物看,以雍正和乾隆时期产品为多见,雍正茶叶末釉偏黄的居多,乾隆茶叶末釉则偏绿的居多...
近日有报道指出,考古学家在汉景帝的随葬品中发现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茶叶,意味着这些茶叶距今至少有2150年的历史。饮茶起于中国古代,无论是开门七件事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是文人雅士的“琴棋书画诗酒茶”,茶从古至今都是中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近日有报道指出,考古学家在汉景帝的随葬品中发现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茶叶,意味着这些茶叶距今至少有2150年的历史。 饮茶起于中国古代,无论是...
最古老茶叶出土,据英国《独立报》1月10日报道,近日在英国《自然》杂志推出的期刊《科学报告》上发表的研究指出,考古学家近日发现,汉景帝墓所出土的茶叶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中国古代皇室好饮茶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2150年前。 研究指出,科学家们运用质谱分析法检查了附着于叶子表面的微小晶体后,推断出这些叶子的确是茶叶。汉景帝的墓发掘于上世界90年代,但直到现在墓中所发掘的有机物才被科学鉴定为茶叶。随茶叶...
据英国《独立报》网站1月11日报道,新的科学证据显示,中国古代皇室成员好茶——起码在2150年前。 报道称,实际上,他们似乎太喜欢茶了,以致执意要把茶作为随葬品——这样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也能喝上一杯。 这项新发现是由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做出的。 通过研究茶叶表面绒毛间的微小晶体并利用质谱分析法,研究人员得以搞清,随公元前二世纪中期的一位中国古代皇帝埋葬的这些叶子实际上是茶叶。 对这位皇帝墓葬...
据英国《独立报》1月10日报道,近日在英国《自然》杂志推出的期刊《科学报告》上发表的研究指出,考古学家近日发现,汉景帝墓所出土的茶叶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中国古代皇室好饮茶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2150年前。 研究指出,科学家们运用质谱分析法检查了附着于叶子表面的微小晶体后,推断出这些叶子的确是茶叶。汉景帝的墓发掘于上世界90年代,但直到现在墓中所发掘的有机物才被科学鉴定为茶叶。随茶叶出土的还包括一些...
科学家发现茶叶至少在1800年前就已输送到西藏阿里地区。由此推测,当时丝绸之路有一个分支穿越了青藏高原。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科学报告》上。 茶起源于中国。最早的茶叶实物发现于我国北宋时期的墓葬中。长期以来,人们推测茶叶、丝绸和瓷器沿着丝绸之路,从中国古都长安传送到中亚及更远地区。但迄今在丝绸之路上,没有茶叶在唐朝以前进入新疆或青藏高原的任何证据。一般认为由于古代茶叶多已腐烂或碳化,难保存难发...
耀州窑茶叶末釉注子,唐,高17.6cm,口径10.8cm,底径9.1cm. 注子撇口,短颈,硕腹,平底。短粗流,曲柄宽扁。施茶叶末釉,近底处无釉,釉层匀净,肥厚而润泽。 此器形制规整,造型饱满,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征。 唐代耀州窑以烧青釉瓷与黑釉瓷为主。同时还烧造一种铁、镁结晶釉,类似茶叶末色泽,故称“茶叶末釉”。 注子亦称“执壶”,是古代酒器而非茶壶。盛行于唐中期至宋代。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