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同龢后人捐赠两幅珍贵明清书画已运抵国内
2019-01-14 11:54:55 来源:文汇报 已浏览次

记者日前从上海博物馆获悉,清同治、光绪两朝帝师翁同龢的第五世孙翁万戈向该馆捐赠了明代画家沈周的《临戴进谢安东山图》和清代画家王原祁的《杜甫诗意画巨轴》。目前两幅画作已运抵国内,初定本月24日在上海举办交接仪式。
据翁万戈的侄子翁以钧透露,这次捐给上海博物馆的两幅画作,算是翁万戈的最后一次捐赠了。“他对自己的身体状态清楚得很,他知道自己的状态不好了,不能再拖延了,才做了最近的捐赠决定。”据悉,翁万戈在自己百岁寿辰前一两个月,就向上海博物馆表达了捐赠意向,时任上博副馆长陈克伦专门赶往波士顿,一方面是参加祝寿活动,同时也是商谈如何把赠画移交给上海博物馆。双方在波士顿签订两幅画作移交合同。
翁以钧表示,之所以选择捐给上博,第一,翁万戈出生在上海;第二,翁万戈赴美留学是从上海离开的;第三,翁万戈后来回中国,经常去上海博物馆,他和历任馆长都是好朋友,对上博非常了解。相比之下,他觉得上海博物馆的软硬件设施都很不错,所以就选择了上海博物馆。
这已不是翁氏家藏艺术品第一次入藏上海博物馆。2016年,翁万戈便以非常优惠的价格将梁楷《道君像》转让给该馆,算上此次捐赠的沈周的《临戴进谢安东山图》、王原祁的《杜甫诗意画巨轴》,上海博物馆收藏了翁氏六代家藏书画文物中最为重要的其中三件。
其中,梁楷《道君像》,是翁氏书画藏品中唯一的重要宋画,也是唯一存世的早年梁楷工笔白描真迹。此为道家经折扉画,纸本,高25.9厘米,宽73.7厘米;有折纹五道,把全幅分成几乎相等的六段。显然它是一件经折装的册前扉画,原为六页,后来装裱成卷。上世纪80年代,书画鉴定家谢稚柳在编辑《梁楷全集》时特意将《道君像》安排在卷首第一件的醒目位置,足见该画作的重要性。
此次入藏的《临戴进谢安东山图》,则是明代知名画家沈周重要的青绿山水画作,画面左上有两行沈周简短的题款:“钱塘戴文进谢安东山图,庚子(1480)长洲沈周临。”题记的意思表达得很清楚:原有戴进所作的一幅《谢安东山图》,沈周见到后将此画临摹下来,画中钤有沈周的二方常见印章“启南”“石田”。画面为较为浓重的青绿设色,在沈周的绘画中绝无仅有。
而 《杜甫诗意画巨轴》,是清初 “四王”之一王原祁尺幅最大的一幅画作。它是画家根据杜甫的诗句“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合香”所创作的青绿山水。据记载,光绪十三年(1887年)夏,翁同龢于琉璃厂茹古斋见此画轴,惊为“巨观”,五天后以重金将其连同董其昌与戴本孝的两件画册买下。在日记中,他郑重地写下“自恨好画成癖,犯多欲之戒”,言辞中不无悔恨,然而对于心仪的书画,他依旧是欲罢不能,毫无免疫力。 “我生爱书兼爱画,不惜倾囊与倒囷。”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