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梅龙达普洞穴遗址发掘出土的部分遗物(2018年8月24日摄)。新华社发(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供图) 记者近日获悉,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西藏阿里发现了青藏高原科学考古迄今为止发掘的首个史前洞穴遗址——梅龙达普洞穴遗址。 梅龙达普洞穴遗址位于阿里地区革吉县,海拔约4600米,由一字排开的两个独立洞穴组成,其中一处洞穴面积1000余...
甘肃和政古动物化石展在厦门展出。杨伏山摄 史前1600万年古生物,29日在厦门诚毅科技探索中心举办的和政古动物化石展中展出。 来自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政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的这些展品,包括铲齿象化石、库班猪化石、斯氏弓颌猪化石、和政羊化石、河南兽化石、祖鹿头骨化石等37件,将在为期一年的展期中,让厦门民众市民重回1600万年前,一睹古代动物的雄姿。 民众观展。杨伏山 摄 ...
经过三年田野工作,广东省英德青塘遗址考古发掘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1月10日至11日,来自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大学以及湖南、广西、福建、江西的相关领域十余位考古专家,考察了青塘遗址考古发掘现场,仔细观摩出土文物标本,并听取项目负责人的工作汇报。参加论证会的专家们评价,青塘遗址考古成果是华南史前考古非常关键的新收获,这些重要的新发现有望突破国内外学术界对华...
2018年10月11日,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口店国际古人类研究中心、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主办的“纪念周口店遗址发现100周年暨史前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经过紧张的筹备,在北京房山隆重开幕。 周口店遗址 周口店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距市中心约50公里,背靠太行山脉。该地区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温暖宜人,...
神山、圣湖、土林、古格……这是西藏以西的阿里,无数人眼中的神秘与美丽所在。茫茫旷野、寂静苍穹,那些远在远方的风、那些埋藏千年的土,那些秘境里的过往随着考古的发现逐渐揭开面纱,西藏西部地区史前文明的面貌也逐渐被“勾勒”。 今年7月,为了进一步搞清楚青藏高原的古代历史,国家文物局、西藏自治区文物局组织全国考古专家,实施了有史以来西藏最大规模的联合考古。日前,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皮央东嘎遗址...
考古学家在下西里西亚工作时发现了两个中世纪早期的土冢。他们惊讶地发现,这些土丘位于一个有着超过4.5万年历史的巨石墓附近。 2013年初,考古学家报告发现了约12个新石器时代的无名墓地,它们都在下西里西亚森林里。在2013年之前,人们只知道七个墓地。今年,考古学家在下西里西亚的其中一处遗址进行研究时,意外地发现了两处圆形小土冢,与一座纪念碑相连。 波兰各地进行的考古研究...
9月21日,由丽水市文广出版局、缙云县政府主办,缙云县文广出版局、丽水市博物馆、丽水市文保所、缙云县博物馆承办的“丽水文明九千年”暨史前考古(缙云陇东遗址)专题活动在缙云拉开帷幕。 陇东遗址位于壶镇溪东区块,在壶镇中学迁建工程施工中发现。今年3-5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缙云县博物馆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证实该遗址是一处包含了上山、良渚、商代、西晋和宋代堆积的古遗址,为迄今为止丽水地区发现的最...
9月25日,记者从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经中国考古学会评审委员会三轮投票评选,宁波大榭史前制盐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获评2016-2017年度全国“田野考古奖”二等奖。 这是宁波大榭史前制盐遗址继获评2016、2017两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并入围201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后收获的又一殊荣,也是宁波地区考古近20年来再次获评全国“田野考古奖”二等奖。同时,大榭史前制盐遗址也是本次获奖...
彩陶是中国史前极为绚丽多彩的艺术品,陶器上繁简不一的纹样,绚丽的色彩,仿佛画出了那个时代人们心中的悲欢。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彩陶上所体现出的独特时代与地域风格,也代表了不同的审美、信仰和风俗,而在大约6000年前的庙底沟文化时期,它的广泛传播也带来了中国史前第一次艺术浪潮、第一次文化大融合。 陶器最早在世界上出现的年代大致是15000年前。虽然是作为人类日常生活用具出现,但作为一种器具,无论...
石家河遗址 在刚刚评选出的“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作为新石器时代考古项目的代表成功入围。评审专家认为,近年来石家河发掘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使人们对长江中游地区文明化进程有了新的认识。作为距今5000年至4000年千余年间长江中游地区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最高文明代表,它的各种新探索、新发现对于中华文明探源的意义不言而喻。 石家河遗址的考古已经陆续进行了60多年。...
一个名为“绳文——一万年间美的萌动”的大展7月3日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开幕。 日本“绳文时代”距今约1万年,其名称因绳文人普遍使用带有绳纹样式的陶器而得名。当时,靠渔猎、采集为生的绳文人在日常生活中反复实践,制作出了各式各样极富力量美感与神秘色彩的陶器。“澎湃新闻·古代艺术”获悉,此次展览分六个章节,以“绳文之美”为主题,齐集了从草创期到晚期日本不同地域的佳作,力图向观众呈现凝聚在作品线条、...
甘肃张掖市甘州区文物管理局副局长张炯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官方将对“见证”了4000年前中西方早期“接触”的甘肃张掖西城驿遗址(黑水国史前遗址),建设保护大棚对外展现。届时,游客能看到三四千年前,在黑水国西城的人类居住遗址,以及原始社会时期的生活形态。 张炯表示,官方对黑水国史前遗址的考古从2010年持续至今,期间发掘了史前人类居住遗址,里面发现了相关的冶金遗址,有动植物种子、标本等数...
4月23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承办的史前玉器鉴定研修班在安徽省合肥市开班。来自全国19个省市的22名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学员参加了此次研修班。 授课老师均为全国文博系统在史前玉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的专家和学者。培训内容包括史前玉器考古及史前玉器鉴定等方面课程,培训班还将组织学员到史前玉器文化遗址和博物馆进行观摩实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旨在切实提高学员对史前玉器的鉴...
在浙江宁波镇海九龙湖镇的鱼山遗址,环境考古学家利用地层学研究和测年技术推断:约4580年前,一场史前大风暴几乎摧毁这个种植水稻的海边小聚落。其后约120年间,长江口-杭州湾的相对海平面上升了近1米。 浙江省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开展了这项研究。在包含着古人类器物、泥沙和腐殖质的地层中,史前人类生活过的地层和海水入侵的痕迹相互堆叠,如活化石般,清晰记...
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日前揭晓,26个项目入围此次初评,宁波大榭史前制盐遗址是其中之一。据了解,这次初评,陕西有3项入围,山东、山西、浙江、河北、河南各有2项入围。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将于4月9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 入围的宁波大榭史前制盐遗址位于大榭开发区下厂村。因配合工程建设,2016年曾进行Ⅰ期发掘,发掘面积4000平方米,2017年3月至11月实施...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