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人类文化遗产不容毁坏

      日前,伊斯兰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在其推特上发布一段视频录像,内容是该组织在占领的伊拉克某地区博物馆大肆毁坏伊斯兰化之前的古代文物,引起世界震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声明予以强烈谴责,表示“伊斯兰国”对伊拉克文化遗产的破坏就是对人类文明的侵犯,呼吁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联合国安理会发表声明,对“伊斯兰国”武装分子毁坏伊拉克和叙利亚两国文物、有针对性地破坏宗教场所等行径予以强烈谴责,并对“伊斯兰国”以及其他与“基地”组织有关的个人和团体从两国掠夺和走私文物,以获取资金来源的行为表示关切。安理会的声明说,任何暴力和恐怖主义行为都不会改变伊拉克通往和平、民主和重建的道路。必须打败“伊斯兰国”,必须杜绝暴力与仇恨。

      “伊斯兰国”在其推特上发布的这段视频展示了一些武装的“圣战分子”正在用铁锤和电钻疯狂捣毁摩苏尔一座博物馆收藏文物的场景。2014年6月,“伊斯兰国”占领了伊拉克北部重镇摩苏尔,这里曾是古代亚述帝国的都城,是亚述人和阿卡得人生活的地方,有近两千处古代文化遗迹。视频显示,一名“圣战分子”甚至在镜头前叫嚣,这些亚述时代的作品是那些不信仰真主的人的偶像,是“先知”让我们把他们都毁掉。

      而这仅仅是“伊斯兰国”破坏古代文物的部分场景。此前,很多被宗教极端分子视为“异端邪说”的神龛、书籍、圣地等都遭到破坏和焚毁。除此之外,“伊斯兰国”在其占领区还通过走私贩卖文物、石油贸易和绑架勒索等方式获取“战争经费”。

      历史上,战争和武装冲突对人类文明和文化遗产都造成过难以估量的破坏。2001年,塔利班曾以“反对偶像崇拜”为名,炸毁了阿富汗境内的巴米扬大佛,震惊世界。十几年后,“伊斯兰国”继续上演毁坏人类文明遗产的悲剧,个中缘由值得深思。

      就在上个月,联合国安理会已通过决议,要求各国禁止买卖从伊拉克和叙利亚等地非法流出的文物,并促请联合国有关机构和国际刑警组织采取行动,切断“伊斯兰国”和其他极端组织的资金来源。但这只是为打击“伊斯兰国”而采取的“阶段性措施”,彻底铲除国际恐怖主义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和平与发展是国际社会当前面临的两大主题。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下,各国都面临着振兴经济、创造就业、改善民生的现实问题。贫穷和动荡造成矛盾、冲突和社会不稳定,为极端宗教思想的滋生提供了温床。有消息称,欧洲许多青年人就是因为失业和前途无望而受到极端宗教思想的影响,铤而走险为“伊斯兰国”卖命。

      今年是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关键一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是联合国成员国一致通过的一项旨在于2015年之前将全球贫困水平降低一半(以1990年的水平为标准)的行动计划,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任务还很艰巨。防恐、反恐必须从根源入手,才能有的放矢,让恐怖主义没有滋生的条件,让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发生的文物被毁的悲剧不再重演。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