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魏家窝铺遗址位于赤峰市红山区文钟镇魏家窝铺村东北约2公里处的丘陵台地上。2008年5月,赤峰市红山区文物管理所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了该遗址。2008年10至11月,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复查和全面勘探,初步确认为一处红山文化时期的环壕聚落遗址。自2009年开始,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组成联合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2010年7月9日至10月15...
红山文化,因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赤峰市郊的红山后遗址而得名。红山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北方史前文化的代表,距今约5000至6500年,主要分布在北方西拉沐伦河、西辽河流域,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曙光”。从“泛红山文化”的概念来看,从距今82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玉器到距今3500年前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玉器都属红山文化玉器范畴。 红山文化玉器一般采用辽宁岫岩软玉(河磨玉),矿物成分主要为粗细不均结晶状透闪石,玉...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内蒙古魏家窝铺红山文化早中期聚落遗址2010年进行的考古发掘成果丰硕。 从2010年7月,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与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考古队开始对魏家窝铺遗址进行田野考古发掘,共发掘4000余平方米,发现房址36座,灰坑62个,灰沟2条,灶24座。其中,房址均为地穴式和半地穴式,平面形状呈圆角方形、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等,面积在10余平方米至50余平方米...
□ 达尔文(资深红山文化玉器鉴赏家) 红山文化,一个在收藏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名词,不知给多少藏友带来了几多欢喜几多愁,个中滋味可谓一言难尽。据估算,目前红山玉器收藏者大概有数十万之众,收藏数量过百件的藏家有近万人,其中更是不乏秘藏逾千件以上的超级藏家。红山文化究竟有何等魅力令收藏界的朋友如此趋之若鹜,这些藏家所竞相追逐的红山玉器都是到代的真品吗?带着疑惑还是先来回顾一下人们在探究红山文化与红...
现状 民间红山玉器收藏现状 总体说来,民间收藏红山玉器有这样几个特点:重器多,素件少;大件多,小件少;新玉多,老玉少;怪异多,朴拙少;标准器多,标本件少;粗制滥造多,精工细作少。有人做过这样一个推算,依据现有红山玉器传世品、馆藏品以及考古挖掘器的大致情况,在红山文化时期红山先民制作玉器总数大概有数万件,其中以仿工具类和装饰类的素器居多,动物类与人物类“喘气儿”题材的重器...
在探索中国文明起源的大背景中,西辽河流域的文明起源因为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红山文化的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和研究的深入而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围绕红山文化是否进入文明时代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文在已有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西辽河流域文明起源的模式与特征进行回顾与探索,进一步明确西辽河流域的文明起源在整个中国文明起源总体进程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 一、红山文化系列考古发现与西辽河流域文明起源...
内蒙古赤峰市投资2亿多元的赤峰市博物馆新馆历经三年的紧张建设,日前进入开馆前的准备阶段。数万件馆藏的红山文化、蒙元和契丹文物已经陆续迁入新馆,将于8月8日正式对社会开放。依托赤峰市境内6800多处古代文化遗存,该博物馆将成为国内目前规模最大、文物种类最全、学术影响最广泛的红山文化和辽文化主题博物馆,具备每年100万游客和大型专业学术会议的接待能力。
红山文化兽面块形玉饰,曾称为“兽形玉”、“玉猪龙”或“玉雕龙”。 以往所称的“玉猪龙”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块形,另一种是“C”字形。通常认为“C”字形“玉猪龙”是由块形“玉猪龙”直接演变发展而来,并根据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C”字形“玉猪龙”的吻部似具有猪首的特征,将他们统称为“玉猪龙”。 然而三星他拉“C”字形“玉猪龙”并不是红山文化玉器,块形“玉猪龙”与“C”字形“玉猪龙”不存在直接的...
国家一级文物,出土于辽宁省牛河梁的勾云形玉器 12月17日,“良渚论坛——中华玉文化中心第二届年会”在良渚拉开帷幕。作为年会的一部分,《玉魂国魄——红山文化玉器精品展》也在良渚博物院正式开展。展览共展出红山文化玉器90多件,几乎占到辽宁省出土的红山文化玉器的一半,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8件。这是红山文化玉器首次在国内大规模的集...
中华玉文化源远流长,积淀丰厚,内涵深邃,影响深远。12月17日上午,“玉魂国魄”系列展的首展——红山文化玉器精品展在浙江良渚博物院隆重开展,首次实现了“南良渚、北红山”南北两大史前玉文化的同台对话。 此次展览是良渚论坛——中华玉文化中心第二届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良渚博物院继“柳村书画展”、“大三国志展”后打造精品展览,提升“融入社会、惠及百姓”社会服务功能又一重大举措。展览共展出钭口筒形玉器...
被誉为“中华民族文明曙光”的红山文化,为何没有像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那样绵延连贯而突然消逝?辽宁省牛河梁红山文化研究院院长李书敏日前发表论文认为,红山文化区的兴衰与地域土壤关系密切,原始农业开发过度可能导致了红山文化的没落。 李书敏说,在距今8000年到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决定原始农业是否发达的因素有二:一是劳动对象,即土地是否适合开垦耕种;二是劳动工具,即农具是...
被誉为“中华民族文明曙光”的红山文化,为何没有像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那样绵延连贯而突然消逝?辽宁省牛河梁红山文化研究院院长李书敏日前发表论文认为,红山文化区的兴衰与地域土壤关系密切,原始农业开发过度可能导致了红山文化的没落。 李书敏说,在距今8000年到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决定原始农业是否发达的因素有二:一是劳动对象,即土地是否适合开垦耕种;...
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女娲补天的故事家喻户晓,但解说多有偏差:人们一直认为自然界发生了一场特大灾害,天塌地陷,女娲熔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近日,辽宁省著名红山文化研究专家雷广臻根据考古学实物、甲骨文以及神话传说,提出女娲补天补的不是天,而是人的脑袋。 雷广臻说,甲骨文的人字,没有头。没头是人。头是什么?是天。 红山文化出土的陶俑没有头。红山女神有头,但没有躯干。头是什么?是天。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
据悉,1368件泛红山文化玉器将于8月6日至9月6日在北京中华民族艺术珍品博物馆展出,观众将有幸目睹中华民族新石器时期北方重要的史前文化——红山文化的玉石器珍品。 展览曾在南京、杭州、广州、澳门、柳州等城市展出,数量之多、种类之丰、真实性之高,被很多专家评价为“令人震撼”、“叹为观止”。红山文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南部和河北省北部,距今...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内蒙古考古研究所和吉林大学考古专业部分师生联合组成的考古队,于7月19日开始对赤峰市魏家窝铺红山文化聚落遗址进行正式发掘。 据了解,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赤峰魏家窝铺红山文化聚落遗址进行勘探后,确认此遗址总面积为93000平方米,共有59个遗迹单位,保存较好。 此次发掘,将对红山文化时期的社会结构、生产力水平、历史面貌等有更深入的了解,将有助于推进西辽河上游文明化进程的研究...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