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7月8日,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古代艺术博物馆正式开馆。据介绍,这是一家以红山文化为特色的民间博物馆。 翁牛特旗古代艺术博物馆是民间收藏爱好者张军个人出资修建的。翁牛特旗历史悠久,是中华第一龙和中华第一凤的出土地。张军在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搜集了8000余件文物。2004年以来,他先后两次无偿向国家捐献文物4103组(件),其中包括中华第一凤。 翁牛特旗古代艺术博物馆总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
◆类别:陶器 ◆年代:公元前3500年左右 ◆文物原属:红山文化遗物 ◆出土年代及地点:1982年出土于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东山嘴遗址 ◆文物尺寸:残高5—6.8厘米 鉴赏要点 1.此陶塑雕像着重表现具有特殊含义的女性特征,作者对体躯下部的腹部、臀部、腿部给予了夸张的表现,却并未影响人体各部位之间合理的比例。 2.辽宁出土的这件陶塑孕妇像在东方是首次发现,被学者称为“...
龙的传人,这是中国人对自己祖先的普遍认识。那么,龙的形象究竟如何?其前身又是什么?你会认为答案和猪蛇相关吗?在即将开展的“国家宝藏——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展”中,玉猪龙和蜷体玉龙将告诉我们答案。 无价之宝当成小孩玩具 1971年春,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暖阳高照。沿着村外的田野望去,朴实的村民正在忙着春耕。其中一村民一锹下去,泥土里突然露出一个有些发亮的东西。̶...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认为是万灵之长。那么龙究竟是从何而来,历史上曾经有过龙这样形态的生物吗? 古代文献对龙的形象有过描述,宋代学者罗愿在《尔雅·翼》引汉王符语说龙有九似。而近年来,在考古发掘中也发现了许多与龙有关的文物遗迹,如山西吉县柿子滩岩画上的鱼尾鹿龙、安徽含山凌家滩出土的玦形玉龙等,全都是距今约五六千年乃至上万年的文化遗迹。据此,考古学家对龙的原...
新近成功复原的五千年前红山文化戴冠石雕人像(1月18日摄)。 1月18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红山文化课题组在敖汉旗博物馆研究评估新近成功复原的五千年前红山文化戴冠石雕人像。新华社记者 汪永基 摄 1月18日,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国祥(左)和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博物馆馆长田彦国在介绍、展示复原后的红山文化戴冠石雕人像。新华社记者 汪永基 摄
卢龙地区有旧石器时代人类生存迹象,卢龙地区有5000-6000年的文明物证,卢龙地区有华夏的起源根基……近日,沈阳中华龙根源远古玉石器博物馆研究员、民间收藏家高利群在其《卢龙远古玉石器考证》一书中,提出了近10条石破天惊的考证结论,掀起了考古学界对卢龙远古文化的再关注。 高利群是沈阳人,生于1954年,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民间红山文化研究组织发起人黄康泰的影响下,开始潜心...
涵盖了数千张红山文化玉器的大型数码图库,日前由科技部立项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二阶段)“红山玉器工艺”课题组完成。专家称,这在国内外尚属首次。 课题组成员、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雷广臻教授17日告诉记者,课题组专家最近结束了对辽宁省考古所、辽宁省博物馆所藏红山文化玉器的考察工作。其间,香港中文大学邓聪教授、叶晓红博士使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把...
日前,在内蒙古赤峰市举行的首届红山文化国际高峰论坛上,中、美、以色列等国的30位历史和考古学专家对以牛河梁女神庙为中心遗址的红山文化的讨论,再次将中华文明起源多元化的话题推向了前沿。 赤峰学者:红山与先商渊源有据可证 内蒙古赤峰学院历史系主任徐子峰认为,1970年代赤峰市翁牛特旗出土的红山文化玉龙与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商龙及商后期玉龙在形制上的相似与相近,不是偶然的巧合;红山文化积石冢石棺墓出...
辽宁省朝阳市日前又发现多处红山文化积石冢群。专家称,其中一处积石冢群是继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现后,20多年来在辽西新发现的面积最大的积石冢群。 据朝阳市博物馆馆长尚晓波介绍,在该市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文物普查人员在境内大凌河流域某地发现了红山文化时期陶片,随后在南北长80米,东西长40米的范围内,发现连成一片的大小7个积石冢。 积石冢附近地面上有大量散落的红山文化时期筒形器、彩陶器残片...
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文物普查队最近在普查过程中发现一处保存完好、面积约5万平方米的红山文化时期聚落址。 这一遗址位于赤峰市红山区文钟镇魏家窝铺村东北约2公里的山坡上,遗址现为耕地,没有进行深耕作业,地表可见灰圈近30个,其中有3个灰圈发现了一定数量的彩陶、夹砂“之”纹陶片,并可采集到石斧、磨棒等石器。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国祥日前来到红山区文钟镇三家村,对这处新...
位于通辽市扎鲁特旗鲁北镇东南约40公里处的南宝力皋吐墓地晚于著名的红山文化,而与小河沿文化时代相当,其不仅是迄今为止东北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地理位置最独特、文化因素最复杂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大型墓地,而且具有十分鲜明的自身特点,有着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专家称它的发现与发掘“在东北地区史前原始文化的构建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承启意义”。 出土陶器成为解密之匙,一种具有独特...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学院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获悉,考古研究认为,红山文化发现的玉熊龙可能与萨满教有关系,红山萨满是借熊龙来增加自己的法力。 据赤峰学院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席永杰介绍,萨满教中有一些跨越地区、跨越民族、超越时代的动物形象,如熊、鹰、鹿等,一直在不同时期的神灵观念里起着重要作用。 作为北方民族最早崇拜的动物神灵,在早于红山文化的赵宝沟文化的陶尊上,就可以见到彩绘的鹰、鹿、猪等...
5000年前牛河梁红山文化的先民们为什么经常聚会?聚会的主题又是什么?辽宁省朝阳师专校长、历史学教授雷广臻经考证研究后认为,远古先民们聚会的主题应是向养育他们的环境致敬、致谢。 雷广臻教授解释说,牛河梁红山文化主要遗址有祭坛、女神庙、积石冢、大型方台等,对其整体功能专家认识不一。从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生育和思想的状态去思考,可以得出结论:整体功能是为古人进行聚会、社交(包括物品交换)、祭祀等活...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史学一直公认为中华民族拥有5000年的文明史,然而,由于夏以前无地下实料,只好凭借传说,因此中华文明史只能从距今4000年前的夏代算起。夏以前是否有中华文明的遗存,我国考古界一直期待着能够找到实物依据。 这一状况随着红山文化近年来诸多考古发现而有所改变。 红山文化考古发现我国最早的龙形象 早在上世纪30年代,中外考古学家就踏上了寻找中华5000年文明起源的征程,他们从黄河流...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学院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近年来经过深入研究发现,红山文化社会与西方酋邦社会有着相当程度的一致性。 据赤峰学院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席永杰介绍,将红山文化的部落联合体与西方人类学界所描述的酋邦社会相比,确实可见他们之间有着相当程度的一致性。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红山文化这种部落联合体已具备了酋邦社会的最根本特点即社会分层。红山文化不仅出现了凌驾于普通民众之上的权力阶层,而且权力阶...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