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玉器精品展在良渚博物馆开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国家一级文物,出土于辽宁省牛河梁的勾云形玉器

        12月17日,“良渚论坛——中华玉文化中心第二届年会”在良渚拉开帷幕。作为年会的一部分,《玉魂国魄——红山文化玉器精品展》也在良渚博物院正式开展。展览共展出红山文化玉器90多件,几乎占到辽宁省出土的红山文化玉器的一半,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8件。这是红山文化玉器首次在国内大规模的集群亮相。

        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红山文化玉器不过300多件,跟良渚文化出土的玉器相比,数量则要少得多。“北红山,南良渚”,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北南辉映的两大玉文化系统,是当时中国境内玉文化系统中最流光溢彩的两处。

        人对于玉器的爱好,莫过于用作饰品,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五六千年前的红山人也不例外。玉镯、玉环、玉璧,每个上面差不多都有一两个孔眼,想来是用来当挂坠的。当然,这些都是当时的权贵之人才能享有的。不过,拥有玉饰不算什么,身上挂着动物形玉饰才是潮人的象征。

        “不同于以琮、璧等玉礼器为主流的良渚文化玉器,北方是半牧半旱作,所以红山文化玉器以玉猪龙、勾云形玉饰、玉鸟形佩、玉龟等动物造型为主流。”良渚博物院院长蒋卫东介绍,动物形玉饰是辽西地区史前玉器中常见的一类,造型简单却能很形象生动地抓住动物的主要特征。

         的确,在展厅中,你会发现很多玉鸟、玉龟。尤其是玉凤,这个让很多考古专家啧啧称叹的饰品,正面看是个卧着的凤鸟,弯弯的脖子,分明的羽毛。考究的做工,让人很难想象当年红山人是怎么把它做出来的。还有一对绿松石鱼形坠饰,在展柜里显得特别出挑,有头有尾,还有鱼鳍,活灵活现。在灯光下泛着幽绿的光芒,仿佛那条鱼就在畅游。

        本次展览约持续三个月。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