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兽面块形玉饰研究

 
 
 
 
    红山文化兽面块形玉饰,曾称为“兽形玉”、“玉猪龙”或“玉雕龙”。
    以往所称的“玉猪龙”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块形,另一种是“C”字形。通常认为“C”字形“玉猪龙”是由块形“玉猪龙”直接演变发展而来,并根据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C”字形“玉猪龙”的吻部似具有猪首的特征,将他们统称为“玉猪龙”。
    然而三星他拉“C”字形“玉猪龙”并不是红山文化玉器,块形“玉猪龙”与“C”字形“玉猪龙”不存在直接的演变关系。块形“玉猪龙”的兽面也并非象征猪首,其是否可以称作“龙”,尚需进一步论证。所以,不宜以“玉猪龙”称之,应按这种器物的形制特征称之为“兽面块形玉饰”为妥。
    兽面块形玉饰主要见于红山文化的积石家内,是红山文化晚期具有典型意义的一种器物。它是辽西地区的原始文化在适应环境变化并向文明社会发展这一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具有鲜明的时代与地域特征。因此,兽面块形玉饰是研究红山文化晚期制玉工艺、原始宗教、社会等级以及文明化程度的重要对象,而对于研究红山文化积石家,尤其是牛河梁遗址群积石家的年代、分期,以及红山文化晚期的年代及其与小河沿文化的关系等问题,更是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需要进行深人的探索。
 
一 兽面块形玉饰的发现情况

    目前经考古工作发现及征集的兽面块形玉饰有14件。其中4件是考古发掘出土的, 有明确的出土单位和共存的其他器物, 学术价值最高。其余10件是采集或征集的。采集或征集的虽然已脱离了出土层位, 但大体可知其出土地点, 与发掘出土的4件一起, 是研究兽面块形玉饰的主要对象。这14件兽面块形玉饰的发现情况大致如下。

 

 

全文阅览

 

原文发表于《考古学报》2008年第1期

 ■ 返回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