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红山文化玉器自20世纪70年代被考古工作者正式发掘以来,蜚声海内外,引起了诸多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由于红山文化玉器造型种类多样,某些造型奇异怪诞,使其创型理念及使用功能不易明了,因而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从目前出土的红山文化玉器来看,除了勾云形佩、筒形器、璧形器、连璧及环等几何形玉器,还有很多动物形和人形玉器。按其造型题材,可细分为具象肖生动物形器、抽象变形动物形器和人形器三类。 一、红山...
半拉山积石冢出土的石雕人像。 半拉山积石冢出土的陶人头像。 图片由李玉江提供 日前,考古学家在朝阳市龙城区召都巴镇尹杖子村半拉山山顶积石冢进行抢救性挖掘保护时,挖掘出大量陶器和石器,其中现场出土的两件5000年前红山文化时期先人头像,具有极高的学术、艺术价值,引起了海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积石冢是距今5000年前红山文化时期比较普遍的丧葬方式,多建在山丘顶部,先砌出石棺墓再垒砌石块...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日前完成了对朝阳市半拉山红山文化积石冢的首次发掘,出土了大量遗物,其中包括两件存世稀少的陶人头像和石人头像。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李新全介绍,积石冢是距今5000多年的红山文化埋葬制度,建在山丘的顶部,砌出石棺墓再垒砌石块,有山陵之感,兼具祭祀功能,考古界将其命名为“积石冢”。朝阳半拉山积石冢位于朝阳市龙城区召都巴镇尹杖子村的半拉山顶部,发现于2009年的第三次全...
过去曾认为红山文化玉器的玉质大部分为蛇纹石玉,经过闻广教授等的测定,大部分为闪石玉,只有个别的蛇纹石玉,此外尚有绿松石等。闻广教授还提到辽宁宽甸出有闪石玉,可资探考。据辽宁省本溪市乾熙玉器有限公司董事长邱晓辉先生最新调查资料,对笔者说:“宽甸不产闪石玉。”同时说:“发现三星他拉龙原料的新产地。” 北京大学地质系王时麒教授等在承担了辽宁岫岩县所产闪石玉的系统研究之后,对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古玉器进行...
近日,辽宁省文物考古所已完成对辽宁省朝阳市半拉山红山文化积石冢的首次发掘,出土大量遗物,包括两件存世稀少的陶人头像和石人头像。 据考古人员介绍,半拉山遗址由黄色粘土堆积而成,呈长方形,三面的冢界墙用石块封砌,高约1.5米。近年来屡遭盗掘破坏,上面遍布20多处盗洞,其中一处盗坑中的石棺盖板被掀开,棺内散落大量红色陶片。2014年9月,考古人员开始对半拉山积石冢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
关于“三皇五帝”,古代典籍多有记载,但在考古发掘中鲜有实证。历史学者、辽宁省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雷广臻教授,多年来通过对红山文化玉器的悉心研究,发现了一个有趣现象:古文献记载的黄帝图腾,有红山文化玉器与之对应。 图腾:最早的社会组织标志和象征 图腾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意思为“它的亲属”“它的标记”。 在原始人的信仰中,通常认为本氏族人源于某种特定的物种,大多数情况下,...
记者9日从辽宁省文物考古所获悉,该所已完成对朝阳市半拉山红山文化积石冢的首次发掘,出土大量遗物,包括两件存世稀少的陶人头像和石人头像。 积石冢是距今5000年前的红山文化埋葬制度,建在山丘的顶部,砌出石棺墓再垒砌石块,有山陵之感,兼具祭祀功能,中国考古界将其命名为“积石冢”。 据考古人员介绍,半拉山遗址近年来屡遭盗掘破坏,上面遍布20多处盗洞,其中一处盗坑中的石棺盖板被掀开,棺内散落大量红色陶...
5000年前的红山文化先人陶人像。 辽宁省考古所供图 摄 记者9日从辽宁省文物考古所获悉,该所已完成对朝阳市半拉山红山文化积石冢的首次发掘,出土大量遗物,包括两件存世稀少的陶人头像和石人头像。 积石冢是距今5000年前的红山文化埋葬制度,建在山丘的顶部,砌出石棺墓再垒砌石块,有山陵之感,兼具祭祀功能,中国考古界将其命名为“积石冢”。 据考古人员介绍,半拉山遗址近年来屡遭盗掘破坏,上面遍布20...
在中国史前玉器发展进程中,红山文化玉器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红山文化分布于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及河北北部地区。红山文化遗物中,最引人注目和富有特色的是玉器。其造型特征、雕琢工艺及用玉制度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的地域和时代特色,是东北地区史前玉器雕琢和使用进入鼎盛阶段的主要标志,也由此使东北地区成为中国史前玉器研究的重点地区之一。 红山文化玉器传世品发现很早,在20世纪初国内外的一些书刊中就有著...
龙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一直崇尚的神异动物,象征着中华文明的肇端。但是,关于龙的形象来源也一直是中国文化史上最大谜团之一。记者近日采访上海世珍宝昌,发现在世珍宝昌精品展示厅里陈列着一件与龙的起源相关的玉器——红山玉猪龙。 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间,活动于燕山以北,西辽河、大凌河流域和渤海湾北岸的一支部族集团所创造的古文化。它的遗存最早发现于1921年。因遗址最早在内蒙古赤峰红山后被发现,1954年命...
红山文化从发现起,就因其鲜明的多元文化特色而被视为南北文化交汇产生的一种新文化。如今,更多学者注意到红山文化与域外文化的交汇融合。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文物局专家组组长郭大顺。郭大顺非常明确地告诉记者,红山文化是东西方文明碰撞出的火花。 专家注意到红山文化与域外的联系 郭大顺说,1989年,在英国伦敦大学讲授中国考古学的汪涛考察牛河梁时,就曾提出从世界史角...
如今的市场对于高古玉的需求增长,这也使得新石器时代红山玉器的身价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迅速飙升,受利益驱动,造假事件频出,给人们带来很多的困扰。那么,红山古玉到底是如何造假的,真假之间如何才能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呢? 庞原,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1985年开始收藏古钱币、中国纸币。2006年开始收藏并研究红山文化古玉,目前已收藏红山文化古玉2000余件。2011年出版《民间藏中国古玉全集》•新石器...
红山文化玉器所用的玉料类似于岫岩玉,但是其硬度却要高于岫岩玉,而透明度略低,其片状通常都比较薄,而圆雕的作品也多为柱状,孔径有变化。 沁色变化 红山文化玉器通常都会带有沁色,虽然不是很重,但是比较常见。例如白色水沁,如同雾状一般,在玉表很浅的一层;黄褐色土沁,多以阜新胡头沟所出土的三联璧的土沁色为代表;黑色水银沁,比较常见出现玉白色玉作品中,多以辽宁凌源三官甸子出土的兽首三孔器为代...
11月28号,红山文化遗址联合申遗遗产价值分析论证会在北京召开。这也是我市与辽宁省朝阳市联合申遗以来召开的首次论证会。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佟国清在会上指出,赤峰市将进一步加强与朝阳市的合作,尽快建立申遗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月碰头、季调度的定期会商机制,明确时间表、进度表和责任单位,尽快确定联合申遗专家委员会名单,实现双方合作整体化。尽快出台红山文化遗址的管理办法,将红山文化遗址联合申遗纳入法...
在对红山文化遗址的正式发掘期间,发掘出很多件红山文化玉器,这些玉器便成了红山文化玉器的“样板”标型器。为民间收藏的“传世红山古玉”提供了可靠的鉴定依据。 据考证,早在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300年时,沙美里亚人即用玛瑙制成应用于讲究仪式上的“斧头”(现藏美国纽约自然博物馆)。距今50万年前的“北京人”遗址和距今1万年前的山西“峙峪文化”遗址里均发现有用“玉髓工具”制作的石器,东北曾发现很多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