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与西辽河流域文明起源的模式与特征

 

    在探索中国文明起源的大背景中,西辽河流域的文明起源因为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红山文化的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和研究的深入而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围绕红山文化是否进入文明时代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文在已有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西辽河流域文明起源的模式与特征进行回顾与探索,进一步明确西辽河流域的文明起源在整个中国文明起源总体进程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
    一、红山文化系列考古发现与西辽河流域文明起源研究历程
    从红山文化发现和研究史的角度看,以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为界,可以将红山文化的研究分成前后两个大的阶段。前一阶段的研究侧重于红山文化基本内涵和特征的认识,通过红山后①、西水泉②、蜘蛛山③、四棱山④等遗址的发掘资料,揭示出红山文化房址、窑址的形制、陶器和石器的典型特征,对于红山文化的分布地域和年代范围也有了基本认识。苏秉琦先生在20世纪70年代划分中国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中⑤,将红山文化分布区所在的燕山南北长城地带列为六大考古文化区之一。后一阶段侧重于红山文化与西辽河流域文明进程、中国文明起源模式与特征的认识。喀左东山嘴⑥和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处的牛河梁⑦遗址的发掘,对红山文化的整体面貌有了全新认识。东山嘴遗址确认为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的一处与宗教祭祀有关的遗址,陶塑女神像是“全国考古界等了三十多年才发现的重要材料”⑧。苏秉琦先生对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地区在我国文明缔造史上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予以高度评价,指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一连串问题似乎最集中地反映在这里”⑨。在《辽西古文化古城古国--兼谈当前田野考古工作的重点或大课题》一文中⑩,苏秉琦先生明确提出“现在把古文化古城古国作为当前田野考古工作的重点或大课题”,并对古文化古城古国的特定涵义界定为“古文化主要指原始文化;古城主要指城乡最初分化意义上的城和镇,并非指通常所理解的城市或都市;古国指高于氏族部落的、稳定的、独立的政治实体”。

 

……
 
 
全文阅读下载

 

 

(刘国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原文发表在《内蒙古文物考古》2010年第1期)

 

 ■ 返回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