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遗产编号 ⅷ-6 所属地区 新疆·吐鲁番地区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 申报日期 2006 一、简介 维吾尔族土陶技艺所在区域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南部的喀什地区和东部的吐鲁番地区。 南北向的帕米尔高原连接起东西向的昆仑山脉和天山山脉,就如放在地球上的一只巨大簸箕。从这只簸箕的北、南、西三缘向内,就是塔里木盆地。...
遗产编号 ⅷ-21 所属地区 西藏·日喀则地区·江孜县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江孜地区 申报日期 2006 一、简介 藏族的毛织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制品以围裙和地毯最为著名。 藏族人民常用的毛织围裙在藏语中称为"邦典",具有装饰、耐寒等功能。西藏山南地区贡嘎县杰德秀镇是藏族围裙的主要产地,因而有"邦典之乡"的美称...
遗产编号 ⅷ-47 所属地区 西藏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西藏自治区 申报日期 2006 在西藏农区和部分牧区,人们利用山间水的落差巧妙地建造了水磨坊,用来加工糌粑、面粉及家畜饲料,其中以"甲米曲果"最为驰名。"甲米曲果"意为甲米水磨坊,它位于拉萨市北郊的娘热沟,距拉萨市中心6公里。娘热沟山清水秀,恬静的村落散布在娘热曲(小溪)岸边,丰富的水资源...
遗产编号 ⅷ-69 所属地区 西藏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西藏自治区 申报日期 2006 藏族的造纸法是随着文成公主进藏,带去一些造纸工匠而发展起来的。8世纪以来,为译经之需要,藏族人民不断学习、借鉴周边民族先进的造纸技艺,就地取材,生产出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藏纸。自唐朝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时起,中原造纸术传入西藏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藏纸以瑞...
遗产编号 ⅷ-8 所属地区 陕西·铜川·耀州区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陕西省铜川市 申报日期 2006 一、 简介 耀州窑位于西安以北一百多公里的铜川市黄堡镇。窑址以黄堡为中心,其范围包括上店、立地坡、玉华、陈炉,及耀县塔坡一带。此地在宋代辖于耀州,故名耀州窑,其产品称为耀州瓷,或名耀瓷。 随着经济的发展,宋代出现了以往所没有的瓷窑体...
遗产编号 ⅷ-12 所属地区 陕西·渭南·澄城县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陕西省澄城县 申报日期 2006 一、简介 陕西关中东部的澄城县尧头镇出产粗瓷。此地煤炭资源丰富,又有坩土矿分布于沟涧的石崖中,夹生白、紫两色的原料,便于烧制陶瓷、砂器。当地农民利用农闲,夏秋制坯彩绘,入冬烧窑销售,代代相传。 尧头古镇位于澄城县的西南,与白水、蒲...
遗产编号 ⅷ-42 所属地区 甘肃·临夏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甘肃省积石山县 申报日期 2006 一、简介 保安腰刀是保安族传统的手工艺制品,主要产于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镇、刘集乡及周边地区。长期以来,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一直是维系整个保安族生存的重要手段,也是保安族经济文化的命脉。 ...
遗产编号 ⅷ-48 所属地区 甘肃·兰州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甘肃省兰州市 申报日期 2006 一、简介 兰州市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具有带状盆地城市的特征,干旱少雨。黄河自西向东穿城而过,河面距地面有十多米至二十多米落差,由此带来丰富的天然水力资源。 兰州水车又叫"天车"、"翻车"、"灌车"、"老虎车",自明嘉靖年间,即公元1556年...
遗产编号 ⅷ-22 所属地区 青海·西宁·湟中县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青海省湟中县 申报日期 2006 一、简介 藏毯是青海藏族的传统手工织造品。经过3000多年的传承,青海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藏毯织造行业。由于历史和地理环境的原因,安多藏区和康巴藏区在藏毯的编织技艺、图案设计上存在着差异。康巴藏区(玉树地区)较多地保留了传统藏毯的编...
遗产编号 ⅷ-23 所属地区 新疆·吐鲁番地区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 申报日期 2006 一、简介 新疆维吾尔族的织造、印染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以花毡和印染花布最为著名。 按照维吾尔族的传统习俗,居室内目光所及之处都要精心装饰,羊毛毡就是进行居室装饰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它主要用于铺炕、铺地、拜垫和壁挂等...
遗产编号 ⅷ-70 所属地区 新疆·吐鲁番地区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 申报日期 2006 一、简介 维吾尔族聚居的新疆南部和东部气候炎热,水土资源丰富,宜于农桑,自古民间便有植桑采果的传统。桑皮纸是用当地的桑树皮为原料制作的一种纸。桑树遍野,为桑皮纸的制作提供了原料保障。 二、历史渊源 至迟在唐代,当...
遗产编号 ⅷ-20 所属地区 广西·百色·靖西县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 申报日期 2006 一、简介 壮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广西地区。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锦之一的壮锦是广西民族文化瑰宝,这种利用棉线或丝线编织而成的精美工艺品,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
遗产编号 ⅷ-30 所属地区 广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 申报日期 2006 一、简介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是广西三江县最出色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三江侗族木质建筑以风雨桥、鼓楼为代表,不仅造型美观,而且工艺堪称一绝。整座建筑凿榫打眼、穿梁接拱、立柱连枋不用一颗铁钉,全以榫卯...
遗产编号 ⅷ―31 所属地区 陕西·汉中·洋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汉中市宁强县 申报日期 2007 宁强福兴老号王家核桃馍香酥可口,久存不变,色香味具佳,既是餐桌上的美食,又是馈赠亲友的佳品,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与众不同的工艺。现按照传统做法分述如下: 1、核桃仁的浸泡、去皮。将选好的核桃仁放入容器中加入香料浸泡,只有通过这种方法浸泡,才...
遗产编号 ⅷ―10 所属地区 陕西·西安·周至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西安市周至县 申报日期 2007 《豆村大蜡》,由蜡座和蜡体组成。蜡座是放置大蜡的底坐,一般在一张方桌上制作一个木桩或铁墩,将蜡作固定平稳,以便抬游或放置。蜡体呈宝塔形,由三个倒立的园台体垒接而成,每个圆台的上面有蜡盘,蜡盘外有蜡芽,蜡芽口径2―3公分,长10―15公分,其形状...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