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_非物质文化遗产_传统手工技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遗产编号 ⅷ-70 所属地区 新疆·吐鲁番地区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 申报日期 2006

 

  一、简介

 

  维吾尔族聚居的新疆南部和东部气候炎热,水土资源丰富,宜于农桑,自古民间便有植桑采果的传统。桑皮纸是用当地的桑树皮为原料制作的一种纸。桑树遍野,为桑皮纸的制作提供了原料保障。

 

  二、历史渊源

 

  至迟在唐代,当地便有用桑树枝嫩皮为原料造纸的手工行业。

 

  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记载,西域原无丝绸,与中原关系极好的古于阗国(现和田)国王十分青昧中原的丝绸,但当时中原王朝禁止对外输出蚕丝技术,只作为商品与国外交易或作为赠品用于外交。于阗国王以和亲的名义向中原王朝求娶汉家公主,中原王朝很痛快地答应了。在公主临行前,闻国的迎亲使臣悄悄告诉公主国王急欲得到蚕丝技术的事,公主便将蚕茧藏在自己的帽子里,过边关时守边军卒不敢搜查公主的帽子,公主便将蚕茧带到了于阗,第二年于阗国便广植桑树,养蚕抽丝织绸。据我国署名考古学家黄文弼和日本西域学家羽溪了谛考证,首位远嫁于阗的汉家公主是东汉末年刘氏王室之女。这可以证明汉代时和田一带就广植桑树了。其实桑树是西域的古老树种,只是有桑无蚕,没有蚕丝业而未被记载而已。

 

  1908年在和田城北100多公里的麻扎塔格山一座唐代寺院中发现了一个纸做的账本,上面记载着在当地买纸的情况,说明在唐代和田一带有了造纸业。公元十一世纪以后,维吾尔族成为和田的主体民族,承袭了古代的造纸技艺。

 

  据史料记载,在宋代西辽统治时期,和田以桑树皮为原料制作纸已经很有名,成为当地维吾尔族的一项重要家庭手工艺,在新疆地区颇负盛名。

 

  公元14世纪中叶吐鲁番地区的维吾尔族皈依伊斯兰教以后,制作桑皮纸技艺由和田传入吐鲁番,成为新疆的又一个桑皮纸供应基地。

 

  残存的清代桑皮纸文书和民国时期的桑皮纸钞票证明,过去新疆各地曾普遍使用桑皮纸。

 

  三、主要工艺

 

  维吾尔族桑皮纸以桑树皮为原料,桑枝内皮有粘性,纤维光滑细腻,易于加工,经剥削、浸泡、锅煮、棰捣、发酵、过滤、入模、晾晒,粗磨而成桑皮纸,成纸呈正方形,长高各50厘米左右。

 

  造纸时,先将桑树枝放在水中浸泡,然后剥去表面的深色表皮,取出里层白色的树皮,将其放入加满水的大铁锅中煮,边煮边搅,一直到树皮煮熟软烂,再加入胡杨土碱。

 

  捞出煮熟的桑皮放在一块长方形的薄石板上,匠人跪在石板前,在自己的双腿上盖一块布,然后举起一种柄短头长的木制榔头砸桑皮。边砸边翻,直至将桑皮砸成泥饼后放进一个半埋在地下的木桶内。

 

  接着,拿起一根头上有一个小十字的木棒伸进木桶里搅拌。过一会,桑皮浆被搅匀了,其中的渣滓也被专用筛子过滤后,再用一个大木瓢伸进木桶里舀出一大勺纸浆,然后将一种用来拦住纸浆的沙网状、大小约40-50厘米的木制模具放在一个小水坑里。

 

  将纸浆倒在模具里,并用那根头上有一个小十字的木棒不停地搅动,使纸浆均匀地铺在模具上。待纸浆铺均匀后,再把模具平端着拿出小水坑,放到阳光可以充足照射到的地方。等纸浆在模具上晒干后,撕下来的就是一张地道的桑皮纸了。

 

  据悉,每5公斤桑树枝可以剥出1公斤桑树皮,1公斤桑树皮可做成桑皮纸20张。

 

  用这些传统工艺制造出来的桑皮纸,呈黄色,纤维很细,有细微的杂质,但十分结实,韧性很好,质地柔软,拉力强,不断裂,无毒性而且吸水性强,在上面写字不浸,如果墨汁好,一千年也不会褪色,不会被虫蚀,并且可以存放很长时间。

 

  四、分类和用途

 

  桑皮纸呈淡褐色,工艺讲究的桑皮纸呈半透明状,很薄,南疆清代及民国时期形成的地方官府典籍书册,基本上为桑皮纸作为书页,外观及手感仅比内地的古籍稍粗糙而已。桑皮纸除了作普通用纸外,古时还一直用于高级装裱、制伞、糊篓、做炮引、包中药、制扇子等等。

 

  纸张按质量分为四等,一、二等厚而洁白,三、四等薄而软。精制的桑皮纸还是维吾尔族姑娘绣花帽必用的辅料。在绣花帽时,要隔行抽去坯布的经线和纬线,绣花后用桑皮纸搓成的小纸棍插进布坯经纬空格中,这样做出来的花帽挺括有弹性、软硬适度。桑皮纸柔软而坚韧,清代新疆的书册典籍主要用高档的桑皮纸印刷,民国时期曾有桑皮纸印制的钞票流行。中等质量的桑皮纸一般用于包装,凡装茶叶、糖果、草药、食物等,只要物件不太大,都可用桑皮纸包装。粗制的桑皮纸常常用于糊天窗或制皮靴的辅料等等。

 

  手工制作出来的桑皮纸又分为"生纸"和"熟纸"."生纸"即未加工的黄纸,"熟纸"则是加工后变得洁白的纸张。

 

  桑皮纸曾广泛地用于新疆民间。因为有旺盛的市场需求,制作桑皮纸曾成为一些人谋生的技艺,出现过大量制作桑皮纸的专业户。这门技艺也是世代相传、子承父业。

 

  五、传承意义

 

  桑皮纸在新疆非常古老,如今在地球上幸存的也屈指可数。它曾经一度是造纸行业的主角,因为它结实而有韧性,被用于印钱、制扇、书籍等等。与桑皮纸相关的器具制品有:大锅,木棰,搅棍,纱框。新疆大漠土艺馆现收藏有桑皮纸产品200刀及全套制桑皮纸工具。

 

  有着千年历史的桑皮纸被称为人类纸业的"活化石".千百年来,它记录着我国新疆地区传统造纸工艺,是人们了解纸文化历史的一个窗口。

 

  新疆使用桑皮纸在明清时期已经非常盛行,直至20世纪40年代,许多公文、契约和包装都还在用桑皮纸。但随着时代变迁,社会进步,科技发展,桑皮纸曾经的辉煌已经暗淡,它已经失去了实用价值。早在1950年,维吾尔族桑皮纸便开始退出了印刷和书写用纸的行列,从那时起就没有高档桑皮纸了。但是,直到20世纪70年代,维吾尔族民间仍部分在使用桑皮纸。20世纪80年代以后,桑皮纸已经完全退出了维吾尔族人们的日常生活。因为没有市场需求,制作桑皮纸的匠人都已转业,他们的子孙也没有继承这门技艺的愿望。目前仅存的一位会制作桑皮纸的艺人已届暮年,这门古老的技艺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亟待抢救、保护。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