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用古法造纸制作花草团扇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直到如今,仍有很多老艺人坚持使用古法工艺造纸。 昨天,“老爸老妈博物大学”古法传承特别课堂之花草纸团扇在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开设了第一节课。10位学员亲手尝试,体验了一把“穿越”的造纸乐趣。 古法造纸工艺十分繁复,耗时也比较长。为了让课程更加有趣,更方便学员们上手,在上课之前,工美馆的老师就已经提前将原材料准备完毕,然后将许多原...
5月16日,衡水市冀州区信都学校的学生在花丝技艺传承人康运青的指导下体验花丝制作工艺。当日,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信都学校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花丝技艺冀州传承人康运青走进校园,为孩子们展示花丝这项古老手工技艺,让孩子们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遗产编号 ⅱ-5 所属地区 上海·奉贤区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音乐 申报人/单位 奉贤区 申报日期 2006 孙文明,又名潘旨望,男,1928年农历四月十六生于浙江省上虞县。他4岁那年因患天花而双目失明,12岁即拜师学算命,以为谋生之道。13岁起即颠沛流浪,行走各地。 1944年,孙文明开始学拉二胡。心灵手巧的孙文明在流浪苏南各地的途中四处求教,潜心钻研,博采众长...
遗产编号 ⅱ-7 所属地区 上海·崇明县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音乐 申报人/单位 崇明县 申报日期 2006 崇明,古称瀛洲。“瀛洲古调”是指发源于崇明岛上的琵琶曲。 “瀛洲古调派琵琶”也称“崇明派琵琶”,是“瀛洲古调”琵琶曲和演奏技法风格的总称。 “瀛洲古调派琵琶”取北派琵琶刚劲雄伟、气势磅礴之长,收南派琵琶优美柔和、华丽袅娜之精,浑为一体,形成隽永淳朴、...
琉璃亦作“瑠璃”,古人也称它为“五色石”。 传说,琉璃是春秋时期的范蠡在督造“王者之剑”时所发现,将其赠与越王勾践,越王感念其铸剑之功,原物赐回。并赐名为“蠡”。之后范蠡请雕刻家将其雕刻为精美艺术品作为定情之物送于西施。后来,越国大败,西施被迫前往吴国和亲,临走之前将“蠡”还于范蠡,同时眼泪流于“蠡”之上,自此民间将其定名为“流蠡”、“琉璃”。 琉璃是在1000多度的高温下用各种颜色的...
遗产编号 ⅷ-76 所属地区 江西·九江·星子县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江西省星子县 申报日期 2006 一、简介 金星砚是一历史名砚,誉称鲁砚之光,可与端砚相媲美。因金星砚石上有凤眼、金圈、金晕、金花浪纹、鱼子纹、眉子纹等形态万千的黄色金点而得名"金星砚",主产地在星子县横塘镇驼岭山宋村。民间相传第一方金星砚出自东晋陶渊明之手,至今已有一...
遗产编号 ⅷ-43 所属地区 北京·崇文区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北京市崇文区 申报日期 2006 一、简介 景泰蓝,历史上称为珐琅器,工艺上称为"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瓷铜结合的珐琅工艺品,北京著名的传统特种工艺品。在明朝的景泰年间(1450-1457),这项工艺已经十分成熟,尤其是蓝釉料有了新的突破,像蓝宝石般浓郁的宝蓝,高贵华美,所以...
遗产编号 ⅷ-35 所属地区 山西·晋城·阳城县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山西省阳城县 申报日期 2006 一、简介 阳城县是山西省东南部的一个偏僻山区,为中国生铁冶铸术的重要留存地,犁炉炼铁和犁镜的铁范铸造等技艺十分突出。阳城盛产富铁矿,且距地表较浅,其矿石质软纯洁,含磷高、含硫低、南部山区坚硬木料为料烧制的三寸茬、七寸炭的生熟木炭也是铸件...
遗产编号 ⅷ-51 所属地区 山西·晋中·平遥县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山西省平遥县 申报日期 2006 一、简介 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发源于山西(简称"晋")中部的平遥县,传布至北方广大地区。平遥推光漆器是我国四大名漆器之一(北京-金漆;福建-脱胎;扬州-点锣;平遥-彩绘),以手掌推光和描金彩绘技艺著称。 平遥推光漆髹饰品分为实用品...
遗产编号 ⅷ-59 所属地区 山西·吕梁·汾阳市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山西省汾阳市 申报日期 2006 一、简介 汾酒也称"老白汾酒",因产于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县杏花村,故又称杏花村汾酒。杏花村是中国著名的酒都,位于汾阳市城北15公里的太汾公路北侧,距省会太原市区90公里。 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的汾酒,以清澈干净、清香纯正、绵甜味长即色...
遗产编号 ⅷ-61 所属地区 山西·太原·清徐县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山西省清徐县 申报日期 2006 一、简介 山西老陈醋是中国四大名醋之一,主产地在清徐县内孟封、清源、徐沟、西谷等乡镇。清徐位于太原市南部,依山面川,相传"尧帝城西南有玉泉,尧王亲往酿醯". 山西的老陈醋是黑褐色,体态清亮,鲜明诱人。除了具有酸醇、味烈、味长的三大...
遗产编号 ⅷ-46 所属地区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东乌珠穆沁旗 申报日期 2006 一、简介 勒勒车又名大辘轳车、罗罗车、牛牛车,"勒勒"原是牧民吆喝牲口的声音。勒勒车因常以牛拉动,故也叫蒙古式牛车。勒勒车是为适应北方草原的自然环境和蒙古族生活习惯而制造的交通工具,现在东乌珠穆沁旗及其周边地区...
遗产编号 ⅷ-83 所属地区 黑龙江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黑龙江省 申报日期 2006 一、简介 桦树皮制作技艺是我国北方游猎民族的独特手工技艺,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性,主要流传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的聚居区,以及古代黑龙江流域的赫哲族聚居区。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长着大片白桦林,因此这...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