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鲁博林从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获悉,南宋沉船“南海1号”的考古挖掘工作已经进入船内发掘和船载文物提取的关键阶段,并将持续到2015年。此后将有更多海上丝绸之路的珍贵文物重现世人。 据博物馆馆长黄铁坚介绍,“南海1号”为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古老、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海船。截至目前,“南海1号”探得船身残长21.58米,最大船宽9.55米,沉船遗址已出土小件器物瓷器标本623件,金器10...
记者鲁博林从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获悉,南宋沉船“南海1号”的考古挖掘工作已经进入船内发掘和船载文物提取的关键阶段,并将持续到2015年。此后将有更多海上丝绸之路的珍贵文物重现世人。 据博物馆馆长黄铁坚介绍,“南海1号”为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古老、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海船。截至目前,“南海1号”探得船身残长21.58米,最大船宽9.55米,沉船遗址已出土小件器物瓷器标本623件,金...
海南省文体厅非遗文化处利用1年时间组织专家调研组赴三沙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日前已完成报告。经调查,南海总计有13项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出炉,包括深海、浅海捕捞技术,以及南海更路簿、祭祀兄弟公、幼儿避邪吉祥物等均被甄选入榜,海洋特色凸显。 2014年初,海南省文化主管部门启动了三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赴三沙多岛屿开展细致调查,尤其是对西沙群岛海域进行了重点普查。同时,为了完善相关资...
从1987年的意外发现开始,世人的目光就从未离开,“南海I号”的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每个人的心。这艘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因其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而被考古学家誉为“海上敦煌”,它的发掘可以为我国古代造船工艺、航海技术研究以及木质文物长久保存的科学规律研究提供典型标本,同时,也将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陶瓷史提供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 ...
大批瓷器清晰可见 船体结构显现 船货多为瓷器 从1987年的意外发现开始,世人的目光就从未离开,“南海I号”的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每个人的心。这艘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因其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而被考古学家誉为“海上敦煌”,它的发掘可以为我国古代造船工艺、航海技术研究以及木质文物长久保存的科学规律研究提供典型标本,同时,也将为复原海上丝...
在位于广东海陵岛的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里,在水下沉睡800多年的南宋商船“南海一号”,经过整体打捞、淤泥清理,现已进入沉船内部发掘和文物提取阶段,将有更多“海丝路”遗留文物重现人间。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南海一号”的考古团队2日透露,自去年11月“南海一号”保护发掘项目正式启动至今,已发掘小件器物瓷器标本623件,金器107件,漆木器11件,铜钱5000余枚,残损标本2100多件,另有少...
在位于广东海陵岛的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里,在水下沉睡800多年的南宋商船“南海一号”,经过整体打捞、淤泥清理,现已进入沉船内部发掘和文物提取阶段,将有更多“海丝路”遗留文物重现人间。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南海一号”的考古团队2日透露,自去年11月“南海一号”保护发掘项目正式启动至今,已出土小件器物瓷器标本623件,金器107件,漆木器11件,铜钱5000余枚,残损标本2100多...
这是早期在“南海一号”出水的浙江龙泉窑系青釉印花菊瓣纹盘(12月2日摄)。 这是宋代古沉船“南海一号”内部发掘现场(12月2日摄)。 这是早期在“南海一号”出水的铜鎏金龙纹开口环(12月2日摄)。 这是考古人员在“南海一号”现场发掘(12月2日摄)。 在位于广东海陵岛的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里,在水下沉睡800多年的南宋商船“南海一号”,经过整体打捞、淤泥清理,现已进入沉船内部发掘...
尽管“南海ⅰ号”首阶段考古发掘并非以发掘文物为主,但在清理表层淤泥中仍然采集了大量文物,其中不少文物为首次发现,在国内也十分少见。记者昨日在现场看到了大量文物,有关文物专家也进行了分析。 雕漆漆盘 “今年以来发现的雕漆漆盘是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南海i号”考古队领队刘成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记者看到,这件漆盘是木胚、呈黑褐色,直径大约30厘米,大体完好,盘沿有破损...
昨天,镇宁自治县夜郎竹文化研究会会长杨文金向本报展示一张“南海·潮运东记”的银锭拓印纸。杨文金表示,拓印的银锭,是1988年在镇宁自治县江龙镇出土的,这显示出,在2000多年前,古夜郎国就与南海丝路有着贸易和文化往来。 银锭出土于26年前 杨文金说,银锭出土的时间是在1988年,也就是26年前,出土地点在镇宁自治县江龙镇(原杨柳小乡)小崇宇山。 当年10月初的一天,夜郎竹王...
3日,8家中央级媒体探访“南海i号”考古发掘现场,考古专家在活动中重点介绍了目前的考古发掘成果。记者获悉,10月底,“南海i号”考古发掘已进入第二阶段的沉船内部发掘和文物提取阶段。今年5月底结束的首阶段表面清淤工作中出土107件金器、5000余枚铜钱、11件漆木器以及大量瓷器等文物。 昨日上午,记者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内的“南海i号”考古平台看到,沉船表面的淤泥已全部清理掉,透过表面残损...
在位于广东海陵岛的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里,在水下沉睡800多年的南宋商船“南海一号”,经过整体打捞、淤泥清理,现已进入沉船内部发掘和文物提取阶段,将有更多“海丝路”遗留文物重现人间。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南海一号”的考古团队2日透露,自去年11月“南海一号”保护发掘项目正式启动至今,已出土小件器物瓷器标本623件,金器107件,漆木器11件,铜钱5000余枚,残损标本2100多...
日前,按南宋古沉船“南海I号”1:1比例设计建造的仿古船亮相湛江海博会,成为海博会最大亮点之一,而它在阳江的“真身”发掘工作也再度进入人们的视野。经过5个月的暂停后,10月10日,“南海I号”船舱内文物提取和发掘工作继续进行,首轮提取工作预计将于年底结束。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南海I号”考古队领队刘成基向记者介绍,本次发掘工作出土器物数量较大,种类较多,包括大量的瓷器、铁器和铜钱...
基本信息: 作者:王恒杰 著张雪慧 整理 出版社:辽宁民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01 版次:1 页码:360 开本:16开 ISBN:9787549706662 作者简介: 王恒杰(1932—1996)著名考古学、历史学专家,生前为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先生从教多年,主要教授南方民族史及田野考古课程,培养了不少历...
马来西亚佛教团参访三亚南山寺 中马佛教界在三亚南山寺联合举办“祈祷南海和平法会”,中马两国高僧主法 中马佛教界在三亚南山寺联合举办“祈祷南海和平法会” 马来西亚南传佛教长老主法 马来西亚惟悟法师主法 中马佛教界互赠礼品 2014年10月12日,农历九月十九,这一天是观音菩萨出家纪念日,三亚南山寺人头攒动,寺内迎来了马来西亚南海佛教参访团一行,四辆大巴车载着17...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