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国家南海博物馆计划在今年10月完成主体工程建设,12月完成布展,2017年初开馆。该博物馆建成后将成为国家级大型海洋文化和历史文化景区,也是南海海上丝绸之路和环南海国家历史、现状的研究和展示中心,将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和博鳌亚洲论坛。 据海南日报报道,该博物馆2015年11月动工,选址于潭门中心渔港。该港口历史悠久,水陆交通便利,既是海南东部沿海最大的中心渔港,也是通往南海的重要港口之...
7月19日,内蒙古书画家、收藏家刘振雄向记者展示了他从美国淘来的一张地图。他介绍,这是近期应邀赴美讲学时,从美国明尼苏达州法利堡旧货市场上淘得的,是美国1955年出版印制的标有南中国海的地图,上面明确标示了南中国海的诸多群岛,载明曾母暗沙群岛和西沙、南沙等群岛是中国领土。 刘振雄展示他的美制地图藏品。说起收藏这幅地图的动机,刘振雄说:“这次在美国是意外淘到的这张地图,这幅地图上明确地标有曾母...
记者7月11日从海南省政府获悉,位于海南琼海的国家南海博物馆正按计划加紧建设并积极筹备展陈工作,预计今年底前可竣工,明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期间开馆展出。 国家南海博物馆选址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项目规划建筑面积7万余平方米,展陈面积约2.85万平方米。博物馆建成后将成为国家级大型海洋文化和历史文化景区,也是南海海上丝绸之路和环南海国家历史、现状的研究和展示中心,将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和博鳌...
1947年印行的《南海诸岛地理志略》一书,首次明确了中国海疆轮廓。除了“九段线”外,该书附有当时官方首次公布的《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其中的“民主礁”即今“黄岩岛”。该书现存较少,国家图书馆也没有收藏,国家测绘档案资料馆仅存扫描数据。7日,中国国家南海博物馆在北京接受藏家彭令捐赠,正式入藏《南海诸岛地理志略》。 《南海诸岛地理志略》小32开本,96页,1947年第一版,是当时的内政部...
7月9日下午,海南省长刘赐贵主持召开省政府专题会议,研究国家南海博物馆展陈工作。会议原则通过国家南海博物馆展陈内容设计方案,要求边建设、边 征集、边筹划,同步抓好工程建设、配套建设和展陈筹备工作,高水平建设好国家南海博物馆。 国家南海博物馆正在按计划加紧建设,展陈工作也在积极筹备,预计明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期间将开馆展出。会上,故宫博物院院长、国家南海博物馆总顾问单霁翔 介绍了国家南海博物...
中新网7月4日曾报道《<南海诸岛地理志略>原书现身 藏家愿无偿捐赠》。7月7日,该事件有个完满的结果,中国国家南海博物馆在北京接受藏家捐赠,正式入藏《南海诸岛地理志略》。 1947年印行的《南海诸岛地理志略》首次明确中国海疆轮廓。重要的是,该书附有当时官方首次公布的《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其中的“民主礁”即今“黄岩岛”。该书收藏者、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收藏委员会执行主任彭令4...
中国考古史上有两艘著名的沉船——南宋时期的“南海一号”和明朝万历年间的“南澳一号”,今日起至9月18日,两艘沉船的出水文物将和粤港澳三地博物馆共计180多件(套)馆藏珍贵文物一起,现身深圳博物馆“海上瓷路——粤港澳文物大展”。这些文物囊括了中国各个朝代的代表瓷窑,另有当年针对法国、日本等国烧制的浓郁异域风情器物。 据介绍,本次海上瓷路大展由深圳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香港艺术馆和澳门博...
图为出土文物和挖掘现场。陈小阳摄 福建省晋江市磁灶镇以开窑设灶制瓷而得名,磁灶人烧制陶瓷已有1500多年历史。磁灶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陶瓷产地之一,是具有浓厚地方特色和时代风格的民窑,生产始于南朝晚期,盛于宋元,延续于明清及近现代。 据《泉州晚报》报道,近日,在磁灶制陶发源地之一的岭畔村,村民在翻建老房子时意外发现窑址堆积层,其中挖出的大量瓷器碎片与前不久“南海一号”上发现的瓷器相同,这...
在琼海市潭门镇,国家南海博物馆项目工地施工现场一派忙碌景象,项目正有序向前推进。作为海南省重点建设项目,国家南海博物馆建成后将成为国家级大型海洋文化和历史文化景区,也是南海海上丝绸之路和环南海国家历史、现状的研究和展示中心。 定址于潭门中心渔港的国家南海博物馆去年11月奠基,预计今年9月底完成展陈设计及施工招投标工作,10月全面进行展陈施工,2017年初开馆。项目施工单位相关负责人表示,...
很多人也许不知道,天坛公园西北侧有一处名为“双环万寿亭”的景区:双环相套、蓝瓦黄剪边,两个直径近10米的重檐圆亭相互套合。 公园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包括双环亭在内的景区整组建筑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破损,其修缮工作已提上日程。目前,修缮方案已报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文物局,预计年内动工。天坛公园原总工程师徐志长介绍,双环亭为全国唯一的单体木质双环相套古亭。 记者在现场看到,双环...
国家南海博物馆计划在今年10月完成主体工程建设,12月完成布展,2017年初开馆。该博物馆建成后将成为国家级大型海洋文化和历史文化景区,也是南海海上丝绸之路和环南海国家历史、现状的研究和展示中心,将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和博鳌亚洲论坛。 据海南日报报道,该博物馆2015年11月动工,选址于潭门中心渔港。该港口历史悠久,水陆交通便利,既是海南东部沿海最大的中心渔港,也是通往南海的重要港口之一。 ...
一艘往来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南宋商船,在沉没八百多年之后,重新被世人发现。昨天,筹备已久的《问海——华光礁1号沉船特展》 在南京博物院特展馆开幕。展览重点围绕这艘沉没古船出土的文物,向观众展示了中国古代海洋文化,以及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十年水下考古重现“华光礁1号” 南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航道。这片广阔的水域联结了亚、欧、非三大洲的文明。八百多年前,一艘满载货物的南宋商船,...
说起阳江,很多人首先会想到“南海I号”。从1987年被偶然发现,再到2007年整体打捞,这艘南宋古沉船充满着传奇和神秘的色彩。行走在阳江,从山乡到市井,从六七十岁的老妪到十多岁的孩童,每人都能对外来客人就这艘历经数百年沧桑的“阳江宝贝”说上几句。 如今,“南海I号”静静躺在阳江海陵岛的“水晶宫”——广东海上丝绸博物馆(以下简称“博物馆”)中。每到节假日,博物馆里游人如织,人们试图从这艘古沉船和精...
文化,是实力的体现,酒香不怕巷子深,然而,推广功夫也是少不了的,有些文化之所以能名扬天下,流传千古,其实和大批善于策划的文化推手有很大关系,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例如广州的南海神庙,在史上闻名四方,人气一直很旺,除了因为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之一,南海神庙是港口,各大商船都会云集于此祭祀之外,其实也和一个文化推手有很大关系。 这个推手就是大名鼎鼎的唐代文学家韩愈。他的一支神笔,对于广州南海...
备受关注的“南海I号”整体打捞出水并进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已经过去8年了。“南海I号”的保存状况如何,考古工作又取得了哪些新进展?1月9日,国家文物局水下遗产保护中心、广东省文物局、阳江市政府在位于广东阳江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举行“‘南海I号’保护发掘项目阶段性工作通气会”,通报了相关情况。 初步判断为南宋“福船” “南海I号”进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之后,经批准,广东省文物局组织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