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宁26年前出土一枚铸有“南海·潮运东记”银锭
2014-12-04 12:35:13 来源:贵州都市报 已浏览次
昨天,镇宁自治县夜郎竹文化研究会会长杨文金向本报展示一张“南海·潮运东记”的银锭拓印纸。杨文金表示,拓印的银锭,是1988年在镇宁自治县江龙镇出土的,这显示出,在2000多年前,古夜郎国就与南海丝路有着贸易和文化往来。
银锭出土于26年前
杨文金说,银锭出土的时间是在1988年,也就是26年前,出土地点在镇宁自治县江龙镇(原杨柳小乡)小崇宇山。
当年10月初的一天,夜郎竹王后裔蒙正苗族杨正坤家改建新房时,村民突然在老屋基下面挖出了一罐东西,里面是众多碎银子和一块银锭。据悉,杨正坤一家已在此居住了7代人。
这罐银子总共重量达到了15斤,但其中一块银锭却很特殊,该银锭重量达到了7两,呈现出秤锤型,其上端橫铸有“南海”两个字,下端直铸两排“潮運東記”。
1989年3月下旬的一天,悉知此事后的杨柳乡相关负责人带着乡干部,让杨正坤把银子交给了乡政府。一个月后,镇宁自治县检察院一名工作人员知道此事后,经过劝说,最终,乡政府将这罐银子归还了杨正坤。
随后,杨正坤5兄弟平分了这罐银子,而杨正坤分得了这块秤锤型铸有字的银锭。
当时杨正坤家中十分拮据,于是就想将其卖掉。
1989年5月8日下午,杨正坤带着这块银锭来到镇宁县某银行鉴定,发现其并非金子而是银子后,就狠下心来,当着银行工作人员的面,用砍刀将其砍碎,当着碎银子250元卖给了银行。
一张拓印纸成为证据
实际上,在卖给银行的当天上午,杨正坤找到了杨文金。
“我对他说,祖辈遗传下来的,是文物,不要卖,拿回家去保管好。”杨文金回忆说,没想到,杨正坤当天下午就拿去卖掉了。
不过,杨文金感到庆幸。他说,因为当时没有相机,他就找来了一张白纸,将银锭上的“南海.潮運東記”几个字全部拓印了下来。
杨文金表示,最近,他在整理资料中发现了这些字,而这些字也足以印证,两千多年前,古夜郎国就与南海丝路有着贸易和文化交往。
南海丝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是唐宋以后中外交流的主要通道,以南海为中心,起点主要是广州,所以称南海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杨文金称,“南海”即现在的广州,“潮運東記”是南海一大商贾的名号。把“潮運東記”铸在银锭上是作为古代贸易交往的信誉物证。
外销产品是“枸酱”和桐油?
杨文金表示,在司马迁的《史记》上,其实就记载了两千多年前黔中一带就与南海丝路有贸易交往,外销的物品就是“枸醬”。
《史记西南夷传列》(卷一百一十六)记载:“恢因兵威使番阳令唐蒙风指晓南越(广州)。南越食蒙蜀枸酱,蒙问所从来,曰「道西北牂柯,牂柯江广数里,出番禺城下」。蒙归至长安,问蜀贾人,贾人曰:「獨蜀出枸酱,多持窃出市夜郎。」”
杨文金认为,外销产品除了“枸醬”外,可能还有桐油。
据悉,桐油是中国特产油料树种──油桐种子所榨取的油脂。镇宁县江龙、六马一带自古盛产油桐,“六马油桐”是贵州镇宁自治县传统出口产品之一,被外商称之为“中国.六马油桐”。产品畅销美、英、法、日、东南亚各国和香港地区。
因此,杨文金分析还原了银锭进入镇宁的情景:2000多年前的一天,来自南海某商号的伙计,带着大量铸有“南海.潮运东记”字样的银锭来到夜郎国的中心区域——安顺镇宁一带,收购“枸醬”或桐油,之后运到广州,通过南海丝绸之路贩卖到其他国家。杨文金认为,杨正坤家挖屋基出土的那块银锭,就是那些伙计当时交易时留下来的。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