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宋 李 唐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局部) 此图为一幅风俗人物画,描述走方郎中(村医)为村民治病的情形。 图中树荫下,病人袒露着上身,双臂被老农和一个少年紧紧抓着,身…[全文]
唐寅 《立石丛卉图》立轴纸本水墨 纵52.6厘米 横28.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材料与笔墨,是形式和形象的关系。材料是“死”的,笔墨是“活”的。前者易言传,后者难…[全文]
王时敏(1592——1680)明末清初书画家。字逊之,号烟客、西庐老人。其祖上为太仓(今属江苏)望族,世代显赫。祖父王锡爵曾任明内阁首辅。父王衡为翰林院编修,与当时画坛领袖…[全文]
图片为网络配图 碑帖,过去俗称“黑老虎”,它既是一种有文化历史内涵,又有艺术品位和工艺加工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品。 我们的前辈为了记述前朝重要事清和隆重庆典等,把文…[全文]
汉代隶书。全称《西岳华山庙碑》,延熹四年(公元161年)四月刻,此碑与《礼器碑》一样被誉为汉隶中典范,结字堂堂正正,字、行距齐整,波磔秀美。清代朱彝尊评此碑说:“汉隶凡三种…[全文]
唐代的科学文化是伴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起来的,初唐时,在我国书法艺术领域里,又诞生了几位大书法家,他们承前启后,为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欧阳询(557年…[全文]
溥儒白云溪声图纸本设色67×42.5cm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溥儒,字心畬,号西山逸士、羲皇上人、旧王孙、岳道人等,为清代恭亲王奕訢之孙,载滢次子。溥儒诗书画印俱精…[全文]
山水(国画) 111×50厘米1945年陈半丁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藏 陈半丁(1876-1970)字静山,又名半叟、半痴、半翁、半丁老人、半丁父等,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全文]
提起北宋末期至南宋初期的书法发展概况,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流行书风”这个词。这里的“流行书风”是一个泛指概念,与当代书坛“流行书风”这一特指的书法创作现象是不同的。其实书法…[全文]
黄宾虹浈阳峡82.6×31.5cm 20世纪30年代中国美术馆藏 黄宾虹(1865-1955),原籍安徽歙县,生于浙江金华,成长于老家歙县潭渡村。黄氏家族原是当地富庶…[全文]
匡庐图(国画) 185.8×106.8厘米荆浩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荆浩(生卒不详),字浩然,五代后梁画家。本幅《匡庐图》为荆浩的代表作品,绢本水墨,纵185.8厘米…[全文]
梁楷三高游赏图页 对着梁楷的画,时间真是凝滞了,冻结了,恍觉我就是那画中人。 这真的是一个宋人所画的么?你看那枯皱的老树,那瘦癯的竹枝,那清峻的老者,倒是像画里…[全文]
冯超然松阴观瀑图102.5×51cm 1954年 冯超然(1882-1954),江苏武进人。少颖异,课余即喜点染,年十八始,精究绘事,师遍摹临历代名迹,山水人物花鸟皆…[全文]
吴镜汀山岭新貌108×40.5cm 20世纪60年代 1921年,在北京中国画法研究会举办的一次展览上,有位画家的作品引起了观者的广泛关注。时人评价,茂密苍秀,兼而有…[全文]
一幅中国画,若是北宋内府旧藏,或著录于《宣和画谱》,那定是件国宝级作品。有件作品不仅上述两点都符合,而且还完整地保留了北宋宣和时期的装裱样式,为现存仅有的几件“宣和装”画作…[全文]
吴湖帆梅景书屋图纸本立轴1929年上海博物馆藏 吴湖帆(1894-1968),江苏省苏州人,后移居上海。其祖父吴大澂为晚清重要官员、学者、金石学家、书画家,外祖父沈树…[全文]
临沂使君帖(又称戎薛帖) 31.4×25.1厘米 米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现存米芾书迹,真、行、草、隶、篆诸多书体皆有涉及,然行书无疑代表其书法艺术成就。苏轼的“风樯阵…[全文]
《桃源图》高2.09米、宽近1米,为张大千暮年所作。从题款“时七十一年嘉平月”看,完成于1982年农历十二月。该画1987年在香港苏富比以逾187万港元拍出,曾收录于多本研…[全文]
此图是倪云林典型的“一河两岸”构图模式,近岸折带皴坡岸上两株杂树,其中一株枝干上有藤蔓垂挂。坡岸下有几枝幽篁细竹,岸边一草亭,空无一人。画上方有遥岑数峰,浅渚汀洲。但此图最…[全文]
久闻北京石景山区有座以明代壁画为镇寺之宝的法海寺,今有幸一睹这精美绝伦的巅峰之作,感慨万千。经过五百多年的漫长岁月,大雄宝殿里的壁画依旧完美如初。伫立在大雄宝殿中欣赏壁画,…[全文]
张大千杏花春雨 79×193cm 张大千的前期绘画,从拟石涛扬名,再上溯唐宋,下逮元明,下足功夫,颇得传统笔致墨趣。1941年至1943年,张大千敦煌抚壁画三年,使他…[全文]
双喜图崔白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崔白(1004—1088),字子西,濠梁(今安徽凤阳)人。擅画花竹、禽鸟类。熙宁初年受宋神宗赏识,补入图画院学艺。他的花鸟画清淡野逸,…[全文]
潘天寿《磐石墨鸡图》指墨68×136.5cm 1948年 从“成教化,助人伦”的功用性,到宋元文人画的勃兴,中国画逐渐形成了不似之似的意象性艺术描写和内心胸臆诗性抒发…[全文]
叶恭绰(1881—1968)是一个具有多重身份的文人。他曾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和国民政府铁道部长,1949年以后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和北京画院院长等职。他尤其…[全文]
高士临眺图(国画) 宋 佚名 日前,北京松美术馆迎来了开馆后的第二个大展“明月松间照——中国古代绘画中的‘松’”,与开馆展“从梵·高到中国当代艺术”的现代风格完全不同…[全文]
即墨区博物馆珍藏了一部宋代用金银书写的书——《妙法莲华经》,1987年,这本精美的古经卷曾轰动中国文物界,博得“稀世珍宝”的美誉。 观宝 金银书《妙法莲华经》采用了瓷…[全文]
五千年中国文明,古往今来积累了数也数不清的美术作品,除了国内大大小小博物馆收藏以外,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美术馆也收藏有大量的中国美术品,其中有不少还是国内难以见到的精品。 …[全文]
齐白石是一位多产的艺术家,题材包括水族、花鸟、蔬果、人物及山水。但他的山水画不像其笔下的虾、蟹,以及花鸟画那样为人们所熟知,其原因是他山水画的创作数量所占比例非常小,也因此…[全文]
紫薇花在古代被称为“百日红”“官样花”“紫绶花”等,是深受人们幸爱的吉祥花。但古代的文人画家往往淡泊名利,对做官不感兴趣,所以在古代以紫薇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并不多见。 …[全文]
笔者在研究抗战艺术过程中,曾搜集了关先生在抗战期间的活动史料,并先后两次拜访过他。其抗战爱国的崇高精神,艺术上大胆创新实践的勇气,可歌可敬。回顾大师的艺术经历,更可深刻理解…[全文]
广西贵港考古大发现:旧城区挖出汉代护城壕
工笔山水的意境美
天津博物馆馆藏中国古代书画
广东省博物馆馆藏清代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