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上瑰宝 锦绣华章——法海寺壁画品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久闻北京石景山区有座以明代壁画为镇寺之宝的法海寺,今有幸一睹这精美绝伦的巅峰之作,感慨万千。经过五百多年的漫长岁月,大雄宝殿里的壁画依旧完美如初。伫立在大雄宝殿中欣赏壁画,虽人物繁多,然姿态各异,相互顾盼,将秩序于变化中。

 

  在这些壁画中,以水月观音最为出色。她面部庄重,以谨慎的细笔勾勒,呈现出慈悲的神情。丰满身躯,优美坐姿,身上长长飘带一气呵成,既稳重又充满活力。最令笔者注目的是她身披的洁白的薄纱。同样以线描出,金刚的铠甲凝重深沉,观音的薄纱却轻灵透明,若隐若现。之所以呈现出如此效果全归功于当时宫廷画师考究的技艺与坚定的耐心。

 

  细细观察便会发现,在薄纱上有无数朵以每朵四十八条细若游丝的线条勾勒并叠晕出的小团花。当你意识到这点后,再退后几步欣赏,呼之欲出的纱罗真仿佛一阵微风便能将它从墙壁上吹落下来。如果说,画家是以“细细经营”的态度绘制观音,那她脚旁的六牙大象则完全由一种充满了快感的“信笔”勾勒而出。在各尽其美中呈现出和谐与统一。

 

  令人折服的是,当电棒照射出的光柱打在观音身上时,衣服及装饰顿时呈现出立体效果来。这是由于法海寺壁画大量使用“沥粉贴金”的方法。

 

  沥粉贴金是建筑彩画的一种工艺。用胶和土粉混合出的膏状物滴在图案需要隆起的花纹上,再贴以金箔,使其具有体面感。这样欣赏的效果远非印刷品能给予。我们钦佩古人的技艺,更诚服古人的智慧。法海寺壁画大量使用重色,多层叠晕与烘染,因此如此金碧辉煌的壁画在国内也属少见。

 

  沉醉于法海寺壁画中,处处惊叹。水中莲粉嫩皎洁得使我下意识地想要伸手去抚摸,耳畔同时响起水被搅动的清灵声。寥寥几笔的小花小草如同穿越了时空,倔强地展现着几百年的生命力……豪放之处,兴酣落笔摇五岳;谨严之地,轻描细染尽方寸。虚实相生,无画处亦成妙境。

 

  我们呼吸着壁画浸润了几百年的气息,沉醉在“诸天无实体,水月皆虚空”的境界中,是何种感受?古拙、厚重。我们在欣赏壁画吗?不,我们是在古人的手掌间膜拜伟大的造化。

 

  五百多年来,法海寺壁画没有遭受战火的摧毁,没有蒙受人为的破坏,甚至没有出现同时代欧洲壁画不同程度的色彩脱落。如今,法海寺明代壁画真迹在政府的保护下,在沉寂五百年多后获得了新生。它稳稳的矗立在石景山区翠微山麓的密林里,器宇轩昂又美丽温柔地迎接一批又一批膜拜它的人们。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