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西周冬鼎记录亡母辅佑恩德

    1975年3月15日,扶风县法门乡庄白村村民在犁地时发现一批西周铜器,经扶风县博物馆派人现场调查清理,发现这是一座西周墓,共出铜器18件,其中三件共出的青铜鼎中的两件方鼎格外引人注目。这两件方鼎系同一人所做器物,器主都是冬(音),为了便于区…[全文]

2015-02-11 13:26:07

简述中国历代青铜镜的特点

    在古代的青铜生活用器中,照面用的铜镜流传深远,多彩多姿,制作也非常讲究。早期的铜镜均作圆形,正面磨光发亮,背面有钮用于穿带,便于配挂。而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铜镜产生于距今四千多年前的齐家文化时期。 殷商时期的青铜镜较小,镜背有几何纹饰。 …[全文]

2015-02-11 13:25:38

浅析承前启后的东汉铜镜

    中国古代制镜历史悠久,自新石器时代晚期齐家文化开始至清末民初玻璃镜在民间普遍流行,中国铜镜的历史映照了中国古代历史的进程。汉镜在中国漫长的制镜史中所占据的时间并不长。但是,汉镜无论在工艺还是文化上都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汉初铜镜基本…[全文]

2015-02-11 13:24:58

蔡侯尊媵器:蔡吴联姻抗楚实证

    春秋战国时期,烽烟四起,和亲政策成为各诸侯国之间经常用到的一种外交手段。蔡侯尊就是蔡昭侯将大女儿孟姬嫁给吴王僚时的嫁妆,尊上铭文不仅记录下蔡吴两国联姻的史实,也见证了小国周旋于大国以求得生存的艰难处境。 蔡侯尊高29.7厘米,口径25厘米…[全文]

2015-02-11 13:24:26

齐国公子土折壶的独特纪年法

    公子土折壶高29.5厘米,重2.8公斤,壶口为圆形,上面配有盖,盖的中央有小环形钮,两边还各有一个大的活环钮,壶的颈部较长,两侧各有一个环耳,每个环耳各连着一条提链,提链分别穿过壶盖两边的活环钮,再和提手相连,这件壶的腹部鼓起,中段装饰有两…[全文]

2015-02-11 13:23:59

武汉博物馆藏唐代狻猊葡萄青铜镜

    铜镜是古代铜做的镜子,用于梳妆照容,大小不一,形制多样,有圆形、方形、葵花形、菱花形等多种,各种花纹应有尽有。其名称有日月镜、辟邪镜、仙人镜、十二生辰镜等多种。铜镜一般使用的是正面,经磨砺后光可照面,背面一般铸有各种精美纹饰,有的还铸有铭文…[全文]

2015-02-11 13:23:19

西周鱼国儿鼎讲述千里姻缘

    西周中期鱼国国君鱼伯与其夫人的合葬墓中,共出土儿鼎5件、儿簋4件,其形制相同,大小相次。鼎为敛口,短颈,薄尖唇,两小圆环状立耳,腹扁鼓特甚,底部平阔,三小短足,使鼎腹几触地面,三短足根部呈鼓包,因为腹横径大于器高,整个鼎形显得特别低矮,最大…[全文]

2015-02-11 13:22:52

历朝历代铜镜的仿古与作伪揭秘

    仿古行为源自复古思想,复古思想从孔子初启。孔子自称“信而美古”,“好古敏以求之”。崇古不仅成为儒家思维的重要内容,也成为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表面上看是崇拜“古之制”,实际上是崇拜“古之叙”,而最根本的是崇拜“古之人”,正是中国古人终其毕生的…[全文]

2015-02-11 13:21:54

两段青铜器铭文牵出历史谜案

    陈庄西周遗址是2009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近日,关于遗址的专家研讨会吸引了众人目光。该遗址有许多另外意想不到的发现:出土的一组青铜器上,有最早的有关姜太公的文字记载;同时,专家对另一件青铜簋铭文的解读,加上城址祭坛的发现,为我们牵出了“周王…[全文]

2015-02-11 12:03:51

鉴藏与投资铜镜的基础知识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蓦然回首,那些承载着历史文化的艺术品,逐渐重回人们的视野。铜镜,也在这拨收藏投资热潮中,绽放出鲜艳的花朵。 美是衡量文物艺术品生命力的唯一标准。铜镜游离于古玩中的“软片”(书画)和“硬片”(瓷器…[全文]

2015-02-11 12:03:11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