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是西方人眼中中国文化的代表
2015-02-11 11:24:28 来源:荆楚网 已浏览次
古人们用毛笔,彼时书法是大众文化,人人钻研;现代人们用钢笔,即便是硬笔也有写字者的风格气韵的体现;而今人们用键盘,统一的印刷体掩盖了汉字的造型艺术和风骨。中国书法是汉字特有的传统艺术,而今它正像昆剧和古琴,逐渐淹没在历史长河中。
诚然,从甲骨文到简化字,从竹简到纸张再到电子档,科技的发展带给我们的便利是不言而喻的,这是时代的进步。
然而,君不见,键盘正代替手写;君不见,电子书正代替纸制品;君不见,语文课本里的古文也越改革越少……
中国人民大学曾向海外人士发起调查,结果显示:书法超越了京剧,成为西方人眼中中国文化的代表。在我们一味争夺名人故里的间隙,是否也应该注意到,书法艺术也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遗产。
笔者造访田园城市书法家廖章恒先生,赏字、品茗、闲聊,感悟颇深。书法体现了作者下笔时的心境,或平静如镜面,或狂乱若劲风,书法是写作者精神的体现。从廖先生的字里,看到了平和安宁,田园气息扑面而来,正是成都赋予成都人的气质。很多书法家都是银须屡屡的百岁老人,书法本就是修身养性之道,热衷于养身的现代人,又何须去听信“李一大仙”的胡言乱语呢?
闲谈之中自然少不了书法和传统文化。廖先生认为,中国传统书法应该走出国界的限制。三年前他曾提倡一个观念:“上网去,全世界书画艺术家联合起来!”当时曾引起较大的反响。而今国内已经有很多著名的书法网站,都是永不落幕的书法博物馆,将我们的文化瑰宝永久保留。2009年,“中国书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并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中国书法值得称颂的一件大事。“书法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而超越时间空间界限的互联网,也正好能把书法从中国推向世界。
保护的第一方,是依靠政府。财政部可拨款建立民间书法保护基地,教育部可提倡中小学设立书法艺术课外活动等等。日前有事业单位要求员工每月必写毛笔字,月末评奖。制度未免太强人所难,没有坚持下来,但也不失是一个好的尝试。
保护的第二方,是依靠专业人士。书法家、书法协会会员、学者们可加强彼此间的交流,互相观摩指点,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将书法艺术不断发展。同时,可培养更多书法人才,书法艺术不至后继无人。
保护的第三方,是依靠百姓。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书法家,但都应该肩负起文化传承的责任来,营造一个全民尊重书法艺术的氛围,能用笔写就不用键盘。偶尔提笔给老友写封信,岂非乐事?
3000年的历史,蕴含了多少国人的勤劳和智慧,才有了今日的国粹。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这就是书法之于我们的美。我们又如何忍心让书法艺术从此毁灭呢?
一横,一撇,一竖,一捺,即便是80年代的我们都还依稀记得拿着铅笔学写字的童年。幼时的我们不懂飘若游龙和翩若惊鸿,亦不会欣赏颜筋柳骨和《兰亭序》,但请低头看看你的右手中指、无名指指尖,那个凹陷是你曾经用笔写字的痕迹。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