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元代造型大多钝重稚拙,无论青白瓷器都比一般宋、明瓷器显得突出。尤其是日常应用的餐具、茶具等一般器物,常见有相当大的器形。例如传世的元青花釉黑红大碗有的口径达42厘米,青花和…[全文]
旧时对元代青花瓷器研究甚少,人们受清代和民国时期收藏界和古玩行,谈及青花瓷首推永宣,次即成弘。即使在建国以后对全国古代窑址进行科学考古挖掘后编写的《中国陶瓷史》一书,对元代…[全文]
网络配图 说起我国老窑瓷器,人们往往首推宋时五大名窑,即汝官钧定哥。起始于北宋的龙泉青瓷,似乎品级要低一等。其实,优质的龙泉古瓷,从古至今,历来受到收藏家的青睐。…[全文]
明景泰掐丝珐琅缠枝莲纹龙头铺首长颈盘口瓶 清掐丝珐琅 蝙蝠纹金元宝形杯托 清掐丝珐琅 双鱼形瓶 中国的珐琅器工艺于元代…[全文]
元龙泉窑印花宝杵纹洗 元龙泉窑贴花双鱼纹折沿洗 龙泉窑因主产地在浙江龙泉市而得名。始烧于北宋之前,烧造历史较长,是中国陶瓷历史上烧造年代最长…[全文]
清末青花杂耍人物将军罐 清康熙青花冰梅罐 明清时期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极盛时期。特点是彩瓷得到巨大发展,器物造型、纹饰繁多而精美。彩釉品种丰…[全文]
元·青花缠枝牡丹海马图铺首罐,是元代典型的青花器型。大罐颈部绘莲瓣纹一周,内加饰莲花一朵。肩部绘锦云纹六组,又称“云肩”,因与当时贵族服饰肩部的织绣花纹相似而得名。锦云内填…[全文]
备受关注的“拍卖史上估价最高画作”《向左侧卧的裸女》当地时间14日晚在纽约以1.572亿美元成交,约合人民币9.9亿元,相比十五年前那次亮相拍场,成交价格增长近5倍。然而这…[全文]
在漫长的书画艺术发展史中,钤印已成为章法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呈现出一定的审美特效。如果作品上不钤印,似乎没有一个圆满的交代。安排好符合画面章法布局和风格特点的印章位置,就会起…[全文]
峭壁兰图(国画) 清 郑板桥 潍坊市博物馆藏 5月4日,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与山东省潍坊市博物馆共同主办的“清官板桥 三绝传世——郑板桥专题展”在国家典籍博…[全文]
清代南红玛瑙小船 嘉兴民间收藏玉器展正在嘉兴博物馆展出,在参展的18位民间藏家中,杨勇算是比较资深的玉器藏家。开着一间玉器行的他,每天的生活工作都和玉器紧密相连。他个…[全文]
红杏双燕图(国画) 明 米万钟 俞剑华《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刘九庵《宋元明清书画家传世作品年表》、郭味渠《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以及其他有关工具书和网上资料均明确记…[全文]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砖画 南京博物院藏 近日,南京博物院的一件重要馆藏——南朝时期“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因现身央视《国家宝藏》节目而名声大噪。 整幅砖画…[全文]
四季花卉(国画) 133.2×31厘米×4 虚谷 清代 中国美术馆藏 虚谷(1824-1896),晚清“海派”画家,与任伯年并称。俗姓朱,名怀仁,早年曾参军,任清军参…[全文]
馈鱼图(国画) 张大千 四川博物院藏 一高士双手捧着盛有两尾鲤鱼的瓷碟,身体前倾,另一高士双手作揖,向前作承接状。这是张大千所绘《馈鱼图》中的人物形象。张大千作此画的…[全文]
明定陵水晶羊首带钩 带钩,即带扣。古人用之连接束腰,一头有钩,一头有钮,功能相当于现在的皮带扣,也可悬挂囊袋、装饰品等。带钩在新石器时代便已出现,春秋战国时期趋于成熟…[全文]
宋 张茂 鸳鸯图纨扇 24.4×18.3cm 故宫博物院藏 编者按:扇子在我国历史悠久,据说,舜始做“五明扇”,这是传说中最早的仪仗扇,到周朝已有文字记载:天子八扇,…[全文]
郑孝胥书法 对于很多书法外行来说,似乎知晓郑孝胥的并不多,由于历史的原因,即使知晓历史的人对于郑孝胥也多是以反面为主的,如果再深入了解的话,“交通银行”四字书写者——…[全文]
那个时候的人到底有没有哲学和宇宙观了呢?当然有了。别忘了中国哲学核心的《易》,它最早的根就是伏羲八卦,也就是起于三皇时代,我们上面一章已经分析了,三皇时代大致指的是兴隆洼文…[全文]
图片为网络配图 制作玉器必须有玉料,在八千年前的兴隆洼,那是玉刚从石头里被发现的时候,磨制玉器的玉料必定是在当地得到的。四五千年前的各文化制作玉器是不是也一定是这样呢…[全文]
马家浜文化玉玦 浙江嘉兴马家浜遗址出土 文明的进程一定是有一种延续性的,不大可能在两三千年的时间里出现断层,像中原地区在1931年就已经由梁思永先生发现了仰韶文化、龙…[全文]
清代苍龙教子玉带钩 文化开始发展后,一定会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系统化,而发展到高级阶段又一定会把复杂的东西再次简单化,这种简单是在系统化基础上的简单,极为洗炼但又直指…[全文]
宋代 青白玉孔雀形钗 何谓世俗器呢?从“五胡乱华”开始,经过南北朝长达二百多年的民族大融合、思想大融合,东汉以来的世族政治和著于私门的学术传统已经被彻底打破。第二帝国…[全文]
东汉 透雕“长乐”玉璧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皇帝里有两位“玉痴”,一位是北宋的道君皇帝赵佶,另一位是清朝的乾隆皇帝弘历。因为徽宗对古玉的喜爱,带动了一批饱学之臣研究古…[全文]
郑板桥 《衙斋听竹》 在郑板桥创作的诸多墨竹图中,有一幅表现他灾年为官、心系民瘼情怀的佳作。这个作品,其画面主要由四株浓淡相宜、疏密有致的修竹和一首情真意切、深沉隽永…[全文]
范宽《溪山行旅图》 现实生活里的风水,多涉建筑的经营位置,关注人与环境的关系,以人为主角。山水画中的风水涉及画面的空间布局,也关注人与环境的关系,但貌似以人为配角。从…[全文]
图片为网络配图 此卷长约50米,为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武英殿所刻。所记为庆贺清圣祖康熙帝六十大寿的盛况。内有万寿盛典长图,所绘景致自西郊畅春园直至故宫神武门,举…[全文]
宋 李 唐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局部) 此图为一幅风俗人物画,描述走方郎中(村医)为村民治病的情形。 图中树荫下,病人袒露着上身,双臂被老农和一个少年紧紧抓着,身…[全文]
唐寅 《立石丛卉图》立轴纸本水墨 纵52.6厘米 横28.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材料与笔墨,是形式和形象的关系。材料是“死”的,笔墨是“活”的。前者易言传,后者难…[全文]
王时敏(1592——1680)明末清初书画家。字逊之,号烟客、西庐老人。其祖上为太仓(今属江苏)望族,世代显赫。祖父王锡爵曾任明内阁首辅。父王衡为翰林院编修,与当时画坛领袖…[全文]
广西贵港考古大发现:旧城区挖出汉代护城壕
工笔山水的意境美
天津博物馆馆藏中国古代书画
广东省博物馆馆藏清代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