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会书画的鉴赏 懂得收藏

学会书画的鉴赏 懂得收藏

    书画的鉴赏与收藏,首先是要熟悉中国书画的发展历史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经常阅读一些有关书画的发展历史,全面了解掌握不同时期的不同作者、不同风格的代表性作品和不同的传承关系。…[全文]

2015-06-03 14:10:25

浅析艺术差距代表着文化差异

浅析艺术差距代表着文化差异

    中国和西方的传统艺术有许多重大的差异,它们主要是由中西民族在伦理观念、传统文化等诸多方面的不同所造成的。分析这些差异,对于如何了解东西方艺术的差异加深理解,中西其他艺术有着…[全文]

2015-06-03 14:06:27

书画市场遇寒冬:名人字画打三折依然无人问津

书画市场遇寒冬:名人字画打三折依然无人问津

    从炙手可热到无人问津,书画市场遭遇严冬考验。拍卖价格频遭腰斩,书画投资成烫手山芋。 中国书画市场冷淡 宋庄画家村的很多画家境况艰辛 琉璃厂是北京书画交易的中心,5月中旬…[全文]

2015-06-03 14:03:07

老窑瓷 | 商周秦汉时代的陶瓷

    商周时代 大约在距今四千多年之前,农业生产的发展不断进步,私有制开始出现萌芽,原始氏族部落的社会形式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当时长期定居在中原一带的夏部族,通过联合其他部族形成了由夏王朝统治的奴隶制国家。这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地下考…[全文]

老窑瓷 | 陶瓷历史知多少之宋瓷中的官窑系统

    宋瓷有两大系统,一个是官窑系统,就是我们常说的宋代五大名窑;还有一个民窑系统,分为八大窑系。我们先从宋代的官窑系统,也就是宋代五大名窑讲起。 我们都清楚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汝窑作为老大,有"汝窑为魁"之称。 宋代的五大名窑…[全文]

老窑瓷,历史,宋代,官窑 2015-06-03 13:17:43

老窑瓷 | 釉下彩丰富的历史演变

    釉下彩是瓷器釉彩装饰的一种,又称"窑彩".是陶瓷器的一种主要装饰手段,是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入窑高温(1200——1400℃)一次烧成。釉下彩的突出优点在于不受磨损、永不褪色、无铅无毒…[全文]

老窑瓷,历史,釉下彩 2015-06-03 13:16:34

老窑瓷 | 五代文化陶瓷历史

    唐代的繁荣最终被唐未的藩镇割据所打破,五代十国则是这种割据局面的延续,中国又进入了一个动荡的时期。这一时期持续五十三年,先后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史家称为五代。然而此时五代,也并非统一的中国,其间战乱频仍,山河破裂,约有十国之多,…[全文]

老窑瓷,历史,五代,陶瓷 2015-06-03 13:14:14

老窑瓷 | 神秘的白瓷奇葩———定窑

    定窑是我国宋金时代北方生产规模最大、影响最广、贡御时间最长的瓷窑场,是中国古代白瓷生产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杰出的窑场。白瓷的产生是中国古代瓷器产生和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对世界文明史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在白瓷的发展史中,定窑具有无可取…[全文]

老窑瓷,历史,定窑,白瓷 2015-06-03 13:12:50

老窑瓷 | 钧釉的发展史

    景德镇的窑变花釉,出现于宋代,当时“荧或缠变,临照而然。物反常为妖,窑户亟碎之。”到明代还是如此,《豫章大事记》载:“瓷器以宣窑为佳,中有窑变极奇,非人为所致,人多毁藏不传。”所以传世的窑变色釉也自然少见了。 据《饮流斋说瓷》载:“窑变者…[全文]

老窑瓷 | 隋代青瓷奠基第一个瓷器高峰期

    青瓷是隋代瓷器生产中的主要产品,一般是在还原焰中烧制成的,釉色还不稳定,这说明当时的窑炉结构还有待改进,使用还原焰烧成技术仍不成熟。这时的用釉仍属于石灰釉,透明度强,釉面无论青绿、青黄还是黄褐均为玻璃质,在高温中流动性大,烧成后常呈流珠状,…[全文]

老窑瓷,历史,隋代,青瓷 2015-06-03 12:06:58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