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8 纵览中国青铜冶炼铸造技术之辉煌历史,铜镜是最好的见证,从距今4000年的齐家文化至明清,每一时期的铜镜都折射了当时的生产力和审美情趣,这些信息都表现在铜镜背面华美的…[全文]
商代青铜鬲 青铜礼器的体制是青铜文化的核心内涵。通常所说的青铜礼器,一般泛指饪食器、酒器和水器等。此外,乐器也在礼器之列。青铜礼器为王室及上层贵族所专用,其组合与数量的差…[全文]
1959年湖南宁乡县黄材镇炭河里乡胜溪村出土。现藏湖南省博物馆。通高38.5厘米,口长29.8厘米,宽23.7厘米。器身呈长方体,两耳直立,四柱足,足上部装饰兽面纹。器四角…[全文]
大明宣德炉孤品横空出世,揭开了近六百年古今收藏家对它悬而未解的神秘面纱,而今现身于春拍的现场,可谓是当今收藏界的一大幸事,此炉何为精中之极,极中之孤呢?让我们共同欣赏一下:1,从器型大小而言,现存世宣德炉尺寸8到12厘米的居多,15厘米的少…[全文]
新疆博物馆十一面观音菩萨 博物馆供图。 在自治区博物馆里,有数十件和佛教相关的造像深藏于库房,很少为人所知。其中,有一尊与众不同的观音菩萨铜像,让有幸见过她的人都难以忘记…[全文]
中国清代诗文人物双提梁壶 俄罗斯银边大水晶盘,为俄罗斯国家制作的最为精美制品之一。使用大块水晶精心雕刻而成,上面刻满粗细不同、深浅不等、错落有致的花纹。再镶在银…[全文]
曾经“身在深闺无人识”的铜炉自去年起人气大增,继今年春拍一件明宣德鎏金铜“宝鸭”熏炉拍出2309.96万元天价后,秋拍两件馆藏级清初压经炉、明筒式炉的出现,又将铜炉的关注推…[全文]
临淄商王村出土,高28.6厘米,长46.5厘米,重6.5千克,仿牛形,筋骨坚实,肌肉健硕,头顶及双耳间镶嵌绿松石,眼球饰以墨精石,全身镶银丝,组成菱形图案,纹理间以绿松石和孔雀石镶饰,盖为一扁嘴长颈禽,禽颈反折,巧成半环形盖纽,羽翎以孔雀石…[全文]
隋代十二生肖纹镜 隋唐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同时亦是中国古代铜镜发展史中的鼎盛时期。造型上玲珑别致,形状不一,打破了圆、方的模式。纹饰图案丰富多彩,自由活泼,无不富有吉祥富贵和向往仙山琼阁的审美观念。 隋镜面大,壁厚…[全文]
或是皇帝炼丹之器物 提梁银罐的用途比较广泛,主要用作饮食器,如盛水、盛酒等。关于这件银罐的具体用途,目前看法还不太统一。从其盖内墨书“紫英五十两”、“白英十二两” 看,此器当为盛放炼丹药物的器具,因为紫英和白英是“壮元气”、“补不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