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西晋末年,伴随着八王之乱后,短暂统一的中国迎来了“五胡乱华”时期。在众多的少数民族政权中,建都于成都的成汉政权是第一个。然而,这个只有43年历史的政权因史料稀少,一直十分神秘。5月7日,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公布金堂县近30座成汉墓葬发掘成果,造型独特的镇墓俑、青铜镜、印章等器物,掀开了这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冰山一角。 据介绍,这是四川地区首次发现大规模成汉墓葬。 铜...
最近,有市民在天府新区锦江绿道边发现山崖上有很多洞窟,昨日成都晚报记者从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这是近期已经发掘完毕的一处东汉-六朝时期崖墓群,共有200多座墓葬,规模之大非常少见。昨日,记者站在已经发掘完毕的正兴镇崖墓群所在的山上,看到密密麻麻的墓穴环山分布,颇为壮观。据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该考古现场负责人潘绍池介绍,此次发掘总面积一万多平方米,发掘崖墓数量超过200座,分布时间从汉代到六朝,历时...
摘要:绵阳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属涪江中游的平坝和浅丘地带,南距成都市约90公里,自西汉设置涪县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历来为郡、州治所。绵阳境内的崖墓点主要位于涪江中游地区,尤其以涪江与安昌河、芙蓉溪交汇河段的上、下游沿岸分布最为密集。此外,在潼江、梓江支流也有零星崖墓发现,如柏林堰儿湾、白蝉朱家梁子墓群,远离河流的崖墓仅在河边九龙山有零星分布。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绵阳博物馆陆续在...
昨日,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在发掘现场向媒体介绍了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考古新发现:从东汉初期到蜀汉时期的70余座崖墓,层层叠叠地分布在相邻的四座面包型的小山上,从崖墓中出土了精美的画像石棺、浮雕和陶俑,还有铜镜、铁釜以及钱币。 石棺组合图案少见 或涉道教文化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项目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谢林介绍,该队今年8月开始进行现场发掘。此次发现的崖墓群中,大部分为东汉中晚期的崖墓,...
在四川省资阳市沱东新区的一处工地上,工人在修绿化带过程中发现了一座东汉崖墓。经考古人员调查,崖墓中的三座陶棺只有一座保存完好。有关古墓的更多细节,需等考古人员进一步研究。 8日中午,正在现场进行考古发掘的雁江区文物管理所所长周永东说,这座古墓初步断定为东汉末年的崖墓。此墓为两室墓,室内面积约20平方米,在其中一个墓室里还出现了一个形似灶台的石墩。墓中共有三座陶棺,疑似合葬墓。其中两个已经...
贵州省考古人员日前对遵义市习水县土城镇黄金湾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时,发现了十余座崖墓,为研究赤水河流域乃至贵州境内的建筑艺术、着装服饰、文化信仰、社会风气、丧葬习俗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介绍,在黄金湾遗址发现的崖墓中,2015年发掘出5座,时代从东汉晚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而2016年发掘的3座崖墓,与2015年发掘的5座崖墓,在墓葬风格上有所差异,出土遗物也明显不同...
近日,在四川南充市嘉陵区晏家乡石道床村修路施工现场,挖掘机作业时, 施工人员发现6个疑似古墓的洞穴, 洞穴里面有数十个陶俑。 嘉陵区文管所专家初步判断,洞穴系东汉晚期崖墓,距今已有1800多年。据悉,嘉陵区文管所工作人员已将陶俑带走。 施工现场现东汉崖墓 5月31日, 在嘉陵区晏家乡公路施工现场,记者看到,6个洞穴位于坡地高处,洞穴之间相隔大约40厘米。在洞穴入口处,均有门形石...
出土的陶俑 近日,在嘉陵区晏家乡石道床村修路施工现场,挖掘机作业时,施工人员发现6个疑似古墓的洞穴,洞穴里面有数十个陶俑。嘉陵区文管所专家初步判断,洞穴系东汉晚期崖墓,距今已有1800多年。据悉,嘉陵区文管所工作人员已将陶俑带走。 施工现场现东汉崖墓 5月31日, 在嘉陵区晏家乡公路施工现场,记者看到,6个洞穴位于坡地高处,洞穴之间相隔大约40厘米。在洞穴入口处,均有门形石沿,最...
日前,自贡市沿滩区犀牛口大桥施工工地范围内发现两座墓穴,经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现场发掘后初步推测,这两座墓穴系东汉时期的崖墓。墓室门前中央位置有“Y”型凹槽、槽内铺设有鹅卵石,考古专家分析称,这是墓室的排水系统,目的是让渗入墓室的雨水能顺利排出来,保持室内干燥。 现场:墓穴“靠山面水” 内设灶台和“Y”型凹槽 成都商报记者15日来到自贡市沿滩区犀牛口大桥,这里正在...
自贡沿滩发现东汉崖墓 日前,自贡市沿滩区犀牛口大桥施工工地范围内发现两座墓穴,经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现场发掘后初步推测,这两座墓穴系东汉时期的崖墓。墓室门前中央位置有“Y”型凹槽、槽内铺设有鹅卵石,考古专家分析称,这是墓室的排水系统,目的是让渗入墓室的雨水能顺利排出来,保持室内干燥。 现场:墓穴“靠山面水” 内设灶台和“Y”型凹槽 成都商报记者15日来到自贡市沿滩区...
两座新发现的崖墓 考古队近日在赤水河边的土城镇境内,发现了5座汉代崖墓。截至目前,赤水河边的工地上,仅较重要的文物发现已有6处之多。对此,专家分析认为,古人的聚集选址,与现代人非常类似。 今年初,贵州省文物考古所通过调查,在习水县土城镇的赤水河岸边,发现了一个面积数万平方米的大型古代聚落遗址(本报曾连续报道)。此次新发现的5座汉代崖墓,与这个遗址毗邻,规格较高。 据介绍,5座汉代崖墓,位于临...
文物并不一定都需要在博物馆中隔着玻璃观看,重庆渝中区下半城就藏着集宋、明、清故事于一体的全国重点文物。离主城不远的永川则有一处古墓,壁画上的女孩有对高飞的翅膀。昨(26)天,2015年“文化遗产宣传月”系列活动之一的网络媒体暨微博达人“重庆考古发现”公众考古活动启动了。本网记者将在考古专家的带领下,和微博达人一起探访重庆城曾经的故事。 研究院内的厕所都堆满文物碎片 昨日下午1点,记...
璧山区文庙内存放的汉代石棺 汉代石棺上的浮雕清晰可见 喝茶下棋,谈天说地,如今璧山区的文庙,是当地老百姓休闲娱乐的一个好去处。但却少有人知,就在文庙之内,在当地文管所的仓库里,还静静地躺着10多口汉代石棺。 当年,这批石棺在璧山崖墓中被发掘的时候,曾经震惊全国。1993年的《四川文物》撰文指出:八十年代璧山县发现的这么多汉代石棺,是继郭沫若先生30年代在重庆沙坪坝发现出土一口汉棺之后,在...
重庆三峡库区近日发现一处汉至六朝时期崖墓群,对研究当时的崖墓丧葬习俗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重庆市文化遗产院专家介绍,三塘崖墓群位于三峡库区奉节县,地势陡峭,多崖壁。墓葬或掩埋于乱石杂草之中,或暴露于岩层崖壁之间。作为三峡库区消落带文物,考古专家对该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面积700平方米,清理了5座崖墓和2座土坑墓。 这些墓葬遭受江水冲刷、岩石风化坍塌、人为盗掘等因素的破坏,墓葬的墓道、...
四川古代崖墓是巴蜀文化与汉文化融合的漫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墓葬形式,它不同程度代表和显示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特色,其高峰期在东汉晚期,其后仍在延续,但逐渐淡出不再盛行,它反映了传统文化和时代文化的现象。 ●探寻—— 神秘崖墓浮出水面 一年前,记者从镇安镇村民口中获悉,某处密林山崖上有“雕刻得很好看的古代巨大石墓”。该村民曾听长辈讲,这个墓直接挖进整块山石,时间是清代,至于里面到底埋葬着什么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