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四川省三台县三普田野调查工作进入收尾阶段,在进一步拓宽视野的查漏补缺中登录一处极具特色的崖墓——青杠排崖墓。 该墓葬位于三台县南路青杠排山,东南面对五岔树,东北为李家嘴,西南为大梁子,东南面山脚下金龙桥河顺山沟而行。墓向134°,占地约100平方米。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右耳室、左棺室及后棺室组成。墓道局部垮塌。方形墓门泥石堆积,甬道宽1.35、深1.05、残高0.4米。墓室...
河南省淅川县文物普查队日前发现一大型崖墓群——寺坡汉代崖墓群,距此处200多米的地方竞有7个墓穴露出。是迄今为止河南发现最大的一座汉代崖墓群。 该墓群位于距镇政府西南3公路的前营村寺坡悬崖周围,悬崖高度6-15米不等,悬崖上分布的墓群比较密集。镇政府在修建农田示范区道路建设时,在该坡上取路基垫料时,挖掘机在悬崖上挖有40平方米竞有9个墓穴口露出,其中3个墓穴口底部整齐地排列着花纹汉砖。 ...
河南省淅川县文物普查队日前发现一大型崖墓群——寺坡汉代崖墓群,距此处200多米的地方竞有7个墓穴露出。是迄今为止河南发现最大的一座汉代崖墓群。 该墓群位于距镇政府西南3公路的前营村寺坡悬崖周围,悬崖高度6-15米不等,悬崖上分布的墓群比较密集。镇政府在修建农田示范区道路建设时,在该坡上取路基垫料时,挖掘机在悬崖上挖有40平方米竞有9个墓穴口露出,其中3个墓穴口底部整齐地排列着花纹汉砖。 为验证...
崖墓似有盗墓贼光顾过的痕迹 最近,陆良县文物普查工作队文物普查时获得重大新发现,在陆良县芳华镇龙潭村发现了一座崖墓。据介绍,这次发现的崖墓,也是迄今为止曲靖市确认的唯一一座崖墓。 陆良发现曲靖首个崖墓 近日,记者在陆良县芳华镇龙潭村西南两公里处的沙洞山实地看到,墓葬所在地位于沙洞山一座山峰上,海拔1871米。据文物考察队考察,沙洞山的西南面呈缓坡状,东北面呈悬崖状,悬崖下方是一条田间小道。...
西汉古墓群在悬崖上的洞口。 通讯员赵武强摄 上世纪80年代,铜梁曾发现规模庞大的“汉代崖墓群”。记者昨日获悉,在我市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这个崖墓群又有了惊人发现:墓室内壁刻有“双鱼”和“太阳”图案,反映出战国晚期楚国灭巴国之后,楚文化与巴文化的融合。据悉,这在我市的“汉代崖墓”中是首次被发现,有较高的历...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组在三台县郪江镇沿江调查崖墓群受损情况时,听村民说,他们上山砍柴时,发现山上有两座近期被盗的崖墓。工作组经初步勘察,结果发现,墓室面积约80平方米,内有彩绘建筑雕刻,人头面具像及现已濒临灭绝的华南虎石雕等。 彩绘汉代人头面具像 郪江崖墓群位于三台县城南45公里的郪江镇。据考证,郪江镇在先秦时,为郪国王城所在地,西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建郪县。该处崖墓群1996...
广西文保中心专家经过10天艰苦奋战和努力工作,圆满完成了对四川三台县11个点35个受损崖墓的技术测绘等系列工作,为下一步编制维修方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9月8日,三台县有关部门特地为专家们举办了答谢欢送会,以表谢意。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组在绵阳三台县郪江镇沿江调查“国保”崖墓群受损情况时,根据村民举报,找到一处新盗掘的西汉古墓,首次发现了墓室内现已濒临灭绝的老虎石雕及大量彩绘建筑雕刻。 石刻“华南虎”栩栩如生 古墓探秘 豪华墓室令人称奇 郪江崖墓群位于三台县城南45公里的郪江镇。据考证,郪江镇先秦时为郪国王城所在地,西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建...
广西文物保护研究设计中心专家一行于8月28日中午到达三台县,29日清晨专家们不辞辛劳,在文体局纪检书记赵波、文管所同志的陪同下,冒着大雨来到郪江镇,在郪江镇人民政府的密切配合下,立即展开工作,对“5·12”地震受损严重的紫荆湾崖墓进行实地堪察,在艰苦的条件下专家们认真、仔细的对崖墓进行绘图、测量、拍摄、记录等,做了大量的工作。这标志着“5·1...
3月18日,陕南文物普查试点在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展开,首日即在该地区发现保存较为完好的清代古民居花屋。该民居是一院一井一庭两厢结构,现存两进,梁为七架,是规格较高的建筑形制,两边偏房已经垮塌,但布局基本完整。中国目前正在实施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陕西作为文物大省,结合本省实际实行省市联合组队、逐县普查的形式,陕南石泉县是其中一个试点地区。 陕南文物普查试点今日在此间安康市石泉县展开,首日即在该地...
3月14日,中江通济镇土桥村村民举报,有一群外地人在该村挖出一个洞,好奇的村民进洞后发现,里面的石床、石灶等均不是现代的器物。得知此事后,中江文管所干部立即前往查看,经初步鉴定属汉代崖墓。至此,中江发现的汉代崖墓群达4处。 自2002年10月中江崖墓群首次发现东汉彩绘壁画崖墓以来,中江的崖墓群得到了科学的保护,但仍有不法之徒千方百计想从崖墓中获利。土桥村发现的崖墓群经初步查证有十几座墓,其中三座...
四川省考古研究院会同泸州市博物馆和合江县文管所,历时14天连续奋战,四川汉代崖墓群首次规范化、标准化考古行动——合江城郊魏家祠汉墓群考古清理工作接近尾声。10月6日,魏家祠9穴汉墓群中的7座墓穴清理完毕。出土文物中,除2具汉代画像石棺和3具汉代陶棺外,还有大批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汉代陶俑、陶鸡、陶猪、陶狗等随葬品,这些汉墓群仿佛是一座活生生的汉代“动物园”! 最大收获 1...
“巴南安澜那边,30米的岩壁上有很多个人工开掘的正方形石洞。”昨日,读者朱先生向本报反映,安澜有六个石洞错落分布在陡峭的石崖上,据老人们说年代很久远。 石壁藏六个人工洞 六个石洞开凿在巴南区安澜镇坝上村,一个被称为“七孔子”的百来米高的山腰石壁上,石壁位于该山较陡峭的一面。由于山上浓密的树木,在远处只能隐约看到一块陡峭的大石壁,只有爬上山,来到石...
崖墓,是古代墓葬的一种形式,在石岩上穿凿洞穴作为墓室,西汉后期在四川出现,后迅速发展,是汉代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四川地区最富地方特色的一种丧葬模式,在很多地方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近来,渠县在进行地面不可移动文物复查时,在渠北乡境内发现了82座保存很好的崖墓,使该乡成为达州东汉崖墓数量最多的乡镇。近日,记者和渠县县委宣传部的人员一道,领略了这些千年墓穴的独特魅力。 峭壁上洞穴打凿精细 5月8日早...
新华社重庆3月2日专电(记者张琴)重庆市文物考古所近日完成了对一水电工程库区的考古调查工作,发现8座六朝时期崖墓。 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工作人员介绍,此次调查发现的棺山梁崖墓群有崖墓8座,除1座为常见的横穴崖墓外,其余7座均为竖穴崖墓,从形制上可以推测为六朝时期墓葬。 考古专家指出,此次调查发现对于研究渝东南早期崖棺文化、早期土著居民历史原貌和民风民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悉,此次考古...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