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重庆考古发现” 夜探南宋永川高洞子崖墓群

昨(26)天,2015年“文化遗产宣传月”系列活动之一的网络媒体暨微博达人“重庆考古发现”公众考古活动启动了。本网记者将在考古专家的带领下,和微博达人一起探访重庆城曾经的故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物并不一定都需要在博物馆中隔着玻璃观看,重庆渝中区下半城就藏着集宋、明、清故事于一体的全国重点文物。离主城不远的永川则有一处古墓,壁画上的女孩有对高飞的翅膀。昨(26)天,2015年“文化遗产宣传月”系列活动之一的网络媒体暨微博达人“重庆考古发现”公众考古活动启动了。本网记者将在考古专家的带领下,和微博达人一起探访重庆城曾经的故事。

 

      研究院内的厕所都堆满文物碎片

 

      昨日下午1点,记者首先到位于批把山正街72号的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报到。要进入研究院,首先需踏着不平整的石梯拾阶而上,记者看到该楼至今是红色木质窗户。踏进大门脚下不是大理石,而是彩色的磨石地板。“我们这栋楼建于1951年,是曾经的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大楼。”工作人员,当然也是考古专家的徐进介绍说,该楼一直保持着当年的外形外貌,只是内部进行了改造。

 

      文化遗产研究院最不缺的就是文物,在这栋无监控死角的大楼内,办公室、走廊、甚至个别卫生间内都堆满了打包好的文物碎片。“大部分文物在出土时,都是破碎的。因此从出土到近博物馆,需要好长一段时间。”记者看到,研究院内每一层楼都有文物修复室,工作人员从一大堆碎片中进行着繁琐的对比、粘贴、上色……“有的文物一辈子都可能修复不了。”

 

      计划修城市历史遗址公园 从解放碑到太平门码头

 

      当然文物也并非只是博物馆中所看到的陈列品。它们有可能就静静的躺在我们身边、睡在我们脚下。

 

      2010年,考古人员在渝中区解放东路发现了宋、明、清三个时期的老鼓楼衙署建筑叠压分布。据考古专家介绍,该遗址还是南宋川渝山城防御体系的营造组织地、宋蒙西线战场指挥中心。如今,大家都可以到那里去眺望、遥想当年的喧嚣和热闹,让心来一次穿越吧。,

 

      就在衙署遗址的斜对面,沉睡了数十年的太平门瓮门也逐渐露出了她的真容。为了不让城门洞坍塌,目前研究院正对太平门进行封闭施工。施工现场负责人孙治刚介绍,去年发现太平门城墙后,今年已把门洞打通。

 

      记者在现场看到,城门洞为条石拱门。据介绍,城门内高5.1米,宽4.4米。上世纪20年代,随着重庆城市人口的增多,民国政府为了扩大城市建设,便封堵了城洞。一些居无定所的居民便依城洞搭起了简易的房子,至今城洞内都有明显的用火居住痕迹。

 

      记者还注意到,靠近城门洞的城墙是不规则的石头,而离城门洞较远的城墙则是规则的条石。难道不规则的石头比规则的条石更易巩固门洞吗?孙治刚笑笑说:“这正是太平门的高价值处。”原来,为了抵御外敌,宋、明两个朝代都对太平门进行了大修。不规则的石头是宋代的产物、较规则的条石是明代的产物。孙治刚提醒,城墙最上面还有清代加高的痕迹,而城门洞上方的水泥痕迹,则是民国时期留下的。

 

      目前整个太平门工程已揭露宋至清代遗迹13处,具体包括城门1 座、城墙1 段、道路2 条、蓄水池1 座、井1 口、排水沟6 条及护坡墙1 段。

 

      “这些文物不仅对我们研究重庆宋至明清时期的历史格局有用,它更是重庆人民的骄傲和珍爱。”研究院院长助理林必忠介绍,他们规划修一座重庆城市历史遗址公园,公园从解放碑开始,一直通向太平门码头。在遗址公园内,还有巴县衙门监狱旧址、海关办公楼旧址等30余个保护文物。

 

      夜色探古墓 发现华丽“宫殿” 许多网友羡慕考古工作者,认为他们的工作很刺激。参与公众考古的记者和微博达人们今天也刺激了一番。出了主城,一行人驱车来到渝西永川区板桥镇,此处有一崖墓群。可一行人到达时,已晚上8点过,天色渐暗。“去还是不去?”一番考虑后,大家伙边跺脚边高喊“去”,为自己壮胆。

 

      走到崖墓门口,黑漆漆的深洞还是让不少人怯步了。胆大的人先走了进去,“哇!”“太漂亮了”“重庆藏了这么多艺术宝藏”……在一连串的惊叹声中,怯步者也颤颤兢兢走进了洞洞口。他们看到了精美的宫殿、精致的浮雕、高飞的羽人……

 

      据专家介绍,藏匿于此的崖墓群共有3座墓葬,均坐北朝南,为南宋晚期罕见崖墓。其墓室仿宫殿式建造,或八边形或长方形。墓室内的每根立柱和壁面,雕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天地四方神;中国神话故事中的羽人、仙鹤、天鹿、麒鳞、天龙;象征富贵的牡丹、荷花、瑞草,展示无限空间;能充分张显中国古代建筑形制特征的枋、梁、斗拱、歇山式筒瓦屋面、半开门、棱格花窗;忠实辅佐墓主人到永远的侍女;能化灾驱邪保佑墓主人的镇墓兽等。

 

      一墓室立柱上“南阳氏天凤郎寿堂、大宋开禧春造记匠”阴刻楷书字迹明显。林必忠说,这批墓葬的发现丰富了我国宋代墓葬的形制,作为纪年墓葬,对于宋代墓葬的年代学研究具有标志性作用。同时为探讨崖墓的使用下限、宋代永川地区的丧葬制度以及雕刻工艺水平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