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1月28日,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持的成绵乐城际铁路眉山至峨眉段考古勘探结束。此次勘探共发现东汉至民国时期文物点12处,其中铁路约900米的线路将穿越崖墓群。目前,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正在与铁路工程负责单位进行协商,商量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相关人员告诉记者,在过去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考古工作人员沿设计的铁路沿线进行考古勘探,发现了古遗址、古墓葬、古民居等。“有8处是从清代至民...
四川省三台县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郪江崖墓群,受5·12汶川特大地震影响,金钟山、紫荆湾等重点墓群受损严重。在国家、省、市、县行政、业务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该县郪江崖墓群抢救维修工程被列入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专项规划。2009年由广西文物保护研究中心技术援建编制的《三台郪江崖墓群抢救维修设计方案》完成,并得到了四川省文物管理局的审核通过。三台县为确保该项目在规定时间内有序推...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
两墓穴并列平行。谢庆摄 石壁上所刻的花纹。谢庆摄 记者11日从四川宜宾县文物部门获悉,该县组织文物普查人员近日在古罗镇文物普查时,发现了一处由12座墓组成的崖墓群。据初步判定,该墓葬群属东汉时期所建。 记者冒着烈日在现场看到,该崖墓群位于古罗镇普岗村和团山村交界处,地名桃子岔,共有五个分布点,12座墓。这些崖墓均依山而建,其中位于普岗村的一处崖墓占地面积约15平方米,依山凿洞而成,由...
日前,位于内江市中区的农科院种子仓库基建工地,黄砂石质的山体崖壁中出土了两座东汉崖墓。内江市中区文管所工作人员表示,丘陵地区出土汉代崖墓,实属罕见。 两墓室坐西朝东,M1墓门已挖掘,墓内淤满泥沙;墓室呈长方形,长9.08米,宽4.54米,现高2.04米。墓室为仿木构建筑雕凿形式,两面坡墓顶饰梁架天棚。正壁一龛,左右饰立柱斗拱,左壁两空龛、一高浮雕干栏式建筑,右壁一空龛及灶台。墓室内置两具整体打凿...
2月1日,记者从商洛市文物部门获悉,商洛崖墓考古目前已从断代考证转至究竟谁是墓主人探究阶段。据当地文物专家透露,部分崖墓主人极有可能是古代长安的富商甚至达官贵族。 文物专家为崖墓“正名” 昨天,记者在商洛市杨峪河镇的老虎岩上看到峭壁上如燕子窝般整齐地排列着数百个洞窟,洞窟侧壁上排列着大大小小的石洞,悬崖的一边凿有类似窗户的开口。采访中,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致力于崖墓考古的商洛市博物馆馆长、市考古...
继上月在金堂发现崖墓群后,昨日我省考古界再传震惊消息:在绵阳发现了更为庞大的崖墓群——桐子梁崖墓群。根据前期长达两月的发掘可见,该崖墓群是东汉至六朝时期的家族崖墓群,也是迄今为止四川发现规模最大、墓葬数量最多的崖墓群。 山脚仰望: 山上全是“洞” 很有规则排列 桐子梁崖墓群位于绵阳市涪城区新皂镇石梯子村二组桐子梁山山腰两侧,去年4月因配合成绵乐城际铁路建设勘探铁路沿线环境时被有关部门人士发...
随着成绵乐铁路开建,一场配合基本建设的大规模的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在铁路沿线展开。一处处遗址,一个个古墓群,一件件精美的文物……全长300多公里的铁路建设翻开了一部跨度3000多年的“四川历史”。昨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了绵阳涪城、德阳罗江和德阳广汉等铁路沿线的考古发掘情况。在绵阳市涪城区新皂镇梯子村二组桐子梁,发现的崖墓群是国内目前发现的最...
四川省考古研究院在绵阳涪城区新皂村一座山头上,发掘出目前四川最大的崖墓群。据了解,此次发掘是为配合成绵乐城际铁路建设,从去年6月开始对铁路沿线进行勘探、调查。除此次发掘的崖墓外,考古人员在铁路沿线共发现包括遗址、古墓和3处地上文物70余处,时间跨度从商周至明清。 150座崖墓很壮观 昨日上午,记者跟随四川省考古研究院的专家前往绵阳涪城区新皂村的发掘现场。崖墓分上中下三层,均分布在山腰上,一字排...
12月21日,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文物普查小组在该县进行文物普查查漏补缺时,发现了一处较大规模的汉代崖墓群。该崖墓群位于盐亭县两河镇界牌村2社三台山对面300米处的元宝山白虎嘴半山坡上,坐东向西,一字形排开,在长约50米的山坡上,从南到北,肉眼能见的盗洞或墓道有10余处。其中南端的M4墓最具特色:墓道宽1.5米、深2.5米;甬道宽1.2米、深1.6米、现存高1米;墓室呈长方形,宽2.1米、深7.8米...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