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2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外透露,考古部门近期对元上都遗址西关厢进行发掘时,清理出房址9座、道路一条、灰坑1个,出土了瓷器、陶器、石器等一批罕见文物。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草原,这里曾是世界历史上最大帝国元王朝的首都,忽必烈在此登基建立了元朝。2012年6月29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办的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正式宣布,中国元上都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近期,内蒙古元上都文物研究所对元上都遗址西关厢进行发掘时,出土了瓷器、陶器、石器等一批罕见文物,并且清理出房址9座、道路一条、灰坑1个。这对元朝文化的研究起到了一个重要的作用。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草原是元上都的遗址。公元1271年,内蒙古族元世祖忽必烈于在此登基建立了元朝。这里,曾经是历史上最大的帝国元王朝的首都。2012年6月29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办的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正式...
12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外透露,考古部门近期对元上都遗址西关厢进行发掘时,清理出房址9座、道路一条、灰坑1个,出土了瓷器、陶器、石器等一批罕见文物。 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草原,这里曾是世界历史上最大帝国元王朝的首都,忽必烈在此登基建立了元朝。2012年6月29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办的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正式宣布,中国元上都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资料图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内蒙古自治区考古论坛了解到,考古人员在世界文化遗产内蒙古元上都遗址发现一处住宅遗址,清理出房址9座、道路一条、出土一批重要文物。这些新发现反映了元上都居民当时的真实生活状况,为揭秘这座著名的草原都城提供了新的材料。 日前,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内蒙古正蓝旗境内的元上都遗址西关厢进行考古发掘。据了解,元上都遗址城外分布有4个关厢,西关厢是元上都商...
11月8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对外披露,该局历时三年抢救了多处元上都遗址罕见碑刻。 元上都遗址位于广袤的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草原,这里曾是世界历史上最大帝国元王朝的首都,也是蒙元文化的发祥地,忽必烈在此登基建立了元朝。2012年,元上都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内蒙古文物局副局长王大方介绍说,在中国国家文物局社会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内蒙古文物局历时三年除了对元上都遗址...
记者从正蓝旗旗委宣传部获悉,为配合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展示工作,对遗址保护区内西关厢进行深入研究,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日前开始对元上都遗址内的西关厢进行考古发掘,整个考古发掘工作预计10月中旬结束。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信息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岳够明表示,此次考古计划发掘面积200平方米,后在发掘过程中因考古工作需要,实际发掘面积大约在600平方米左右。在所...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旗委宣传部获悉,为配合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展示工作,对遗址保护区内西关厢进行深入研究,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日前开始对元上都遗址内的西关厢进行考古发掘,整个考古发掘工作预计10月中旬结束。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信息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岳够明表示,此次考古计划发掘面积200平方米,后在发掘过程中因考古工作需要,实际发掘面积大约在600...
图为外国游客眺望元上都遗址朱文鑫摄 “元上都的英文名字是xanadu,意为世外桃源。在2012年申遗成功时,会场上的人们不由自主共唱英文《xanadu之歌》,唱歌的大部分都是欧洲人。在欧美人心中,元上都就是世外桃源。”近日,记者跟随“2016环京津冀全媒体采风团”走进这座伟大的城,导游珠娜如是介绍道。 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元世祖忽必烈未即皇帝位前,在蒙古宪宗...
《内蒙古自治区元上都遗址保护条例》于日前正式施行,《条例》确立“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16字方针,确保遗址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工人日报 7月25日) 据文物专家分析,内蒙古《条例》可用“超强”“严苛”四字形容,超强是指相对于其他地方出台的类似《保护条例》,内蒙古《条例》对元上都遗址的保护要求更高,力度更大。严苛是指保护标准非常严格,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非常严厉。当然,...
内蒙古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近日审议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元上都遗址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保护元上都遗址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法制保障得到进一步增强。 《条例》首次明确,元上都遗址是指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和多伦县境内以元上都都城遗址为核心的文物遗存,包括城址、祭祀遗址、墓葬区以及行宫遗址,其适用于对元上都遗址本体及其周边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的保护、管理与利用。《条例》规定,遗址的...
内蒙古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近日审议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元上都遗址保护条例》,自此,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保护有了立法规范。元上都位于内蒙古正蓝旗草原,公元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建都于此。元上都是世界草原游牧民族建立的为数不多的几座都城之一,2012年,元上都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内蒙古自治区元上都遗址保护条例》首次以地方法规的方式明确了元上都遗址的具体...
《内蒙古自治区元上都遗址保护条例》近日获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我区元上都遗址保护有了立法规范。 条例首次以地方性法规的方式明确了元上都遗址的具体位置与范围:元上都遗址是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和多伦县境内的以元上都都城遗址为核心的文物遗存,包括城址、祭祀遗址、墓葬区以及行宫遗址。 此外,条例还明确规定了元上都遗址各相关部门在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元上都遗址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将于2016年7月1日起施行。 《条例》分为总则、保护、管理、利用、法律责任和附则共六章,确定了元上都遗址保护管理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并对遗址保护范围和控制地带如何进行保护作了明确规定。 《条例》中的元上都遗址是指位于内蒙古自...
5月30日下午,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内蒙古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在呼和浩特闭幕。会议表决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元上都遗址保护条例》,出台这部创制性地方性法规,是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积极回应3个盟立法需求的具体举措。自治区人民政府、锡林郭勒盟行署和有关部门要抓好法规的贯彻落实工作,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也将继续关注和监督法规的实施。 会议还表决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旗委宣传部获悉:当日起,位于该旗境内的元上都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门迎客”。 公开资料显示,位于内蒙古正蓝旗境内的元上都遗址,曾是世界历史上最大帝国元王朝的首都,始建于公元1256年;亦是中国大元王朝的发祥地,忽必烈在此登基建立了元朝。 2012年6月29日,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正式宣布,中国元上都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据介绍,元上都遗址博物馆...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