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元上都遗址考古队在对元上都御天门瓮城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一座元代武库和堆放在武库中的200余枚石弹。有关专家认为,这些考古发现证明了元代炮弹的实心形态,并体现了元上都当时的防卫状况。 据内蒙古文物局文物处处长王大方介绍,最新发现的石弹呈圆形,采用较软的石料磨制而成,每个石弹的直径为12至15厘米,重0.5至1公斤,它们既可以由卫兵用手向城下投掷,也可装在抛石机上进行...
记者日前从有关方面了解到,经过14年的努力,中国元上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目前进入冲刺阶段。6月,内蒙古将正式向国家提出元上都申遗的国际标准文本,之后由国家文物局组织国内著名专家学者进行论证及再修改,9月将翻译成英文和法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元上都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草原,距今已有740多年的历史。内蒙古1996年启动元上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当年被国家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目...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
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上都镇东北约20公里处,地处滦河以北,龙岗山以南,金莲川腹地。 作为元朝的陪都,元上都兴建于草原与农耕区的边线附近,从1256年兴建,至1358年被毁,历经100年有余。有元一代,元上都是沟通蒙古和林与中原大都的中转站,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确保了蒙元政权在政治与军事上便于北控草原,南制中原。 元上都本身的城市建筑布局,既与身处草原的和林城不同,也与...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批准了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元上都遗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地质遗迹保护项目,目前正在进行治理施工设计及施工单位招投标工作,预计3月中旬治理工作全面展开。 元上都位于内蒙古正蓝旗上都镇东20公里处的金莲川草原上,距今已有740多年的历史。公元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建都于此,1264年在燕京(今北京城)建立元大都后,确立了两都巡幸制度。元上都和元大都成为元王朝交替使用的两个首都,历经11...
记者1月27日从自治区元上都遗址申遗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2010年元上都申遗任务已经明确,自治区将在今年通过国家文物局向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呈报《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进行初审。今年春天化冻后将开工建设元上都遗址博物馆,并将对元上都遗址进行深入考古发掘。 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处处长王大方告诉记者,自治区元上都遗址申遗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会同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
内蒙古自治区正在加快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步伐,力争使世界上保存最为完好的草原帝国都城早日恢复昔日的辉煌景象。 元上都位于内蒙古正蓝旗草原,距今已有740多年的历史。公元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建都于此,1264年在燕京(今北京城)建立元大都后,确立了两都巡幸制度。元上都和元大都成为元王朝交替使用的两个首都,历经11帝100余年。 元上都是世界草原游牧民族建立的为数不多的几座都城之一,...
1月16日,元上都遗址博物馆设计方案评审会暨展陈研讨会在内蒙古博物院召开,自治区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专家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文化厅副厅长、文物局局长刘兆和,内蒙古博物院院长、专家鉴定委员会委员塔拉,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局处长王大方,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局副处长陈雅光,自治区考古所所长陈永志,内蒙古博物院副院长付宁,内蒙古博物院高级工程师韩俐,呼和浩特市建筑设计院副院长刘海波等专家出席会议,旗委常...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完成了对元上都宫城中的重要殿阁--穆清阁进行的专项考古发掘工作。据了解,这是元上都被毁以后发掘清理出的保存最完整的元代建筑基址。 由成吉思汗之孙、元世祖忽必烈初建的元上都,作为元朝的陪都,从1256年兴建至1358年被毁,历经100年有余,在中国及世界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特别是在1260年至1272年间,上都城是元朝的临时首都,从忽必烈开始,元朝共有11位皇帝...
记者近日从正蓝旗旗委宣传部获悉,自治区发改委近日批准了正蓝旗元上都遗址博物馆的建设项目。元上都遗址博物馆拟建在元上都遗址西北方向的哈登台山脚下,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包括遗址博物馆馆藏用房及其附属设施。项目总投资3100万元,其中自治区投资200万元,地方自筹2900万元,计划2009年开工建设,2010年建成投入使用。 据悉,元上都遗址博物馆的开工建设,将对改善现有展陈、文物库房等基础设施,...
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为配合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邀请内蒙古文物考古所80余人进驻元上都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最大的考古收获是首次考察清楚了明德门及其护城河、外城西门护城河和穆清阁的范围以及局部结构,并有5处新发现。 这次是元上都遗址发掘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考古发掘,规划发掘面积8000平方米,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发掘3个月以来,有5处新发现。一是穆清阁是在一处排干水的湖沼区修建起来的,这与史书记载...
记者从内蒙古文物部门了解到,作为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游牧民族珍贵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目前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此前内蒙古曾提出,争取在2011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申遗文本。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的元上都遗址是自治区唯一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文化遗产。据了解,正蓝旗会同盟、自治区有关部门从1996年正式启动元上都遗址申遗工作,目前申遗文本、图板、幻灯片、电视片等基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