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目前,麻辣烫已经成为国内众多美食爱好者热衷的餐品选择,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所以目前国内的麻辣烫品牌数量非常庞大。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美食的喜爱,麻辣碗约麻辣烫加盟也在全国各地开花,掀起了一轮轮的加盟热潮。 麻辣碗约麻辣烫作为地道的美食代表,成为了当下最具特色的麻辣烫加盟品牌。它突破了传统麻辣烫的制作工艺与食用方法,将麻辣烫进行重新演绎,结合流行与时尚、营养与健康,让普通的麻辣烫重新成为...
9月6日,记者从四川巴中市平昌县委宣传部获悉,近日该县镇龙镇镇龙中学在扩建、搬迁一处坟地时,意外发现两座清代中晚期的碗墓。 镇龙镇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墓葬位于镇龙中学操场外右侧,距县城约95公里,地处一处椭圆形台地上。墓葬坐东北朝西南,整体面宽2.5米,距地面1.1米,为夫妻合葬墓。 据介绍,墓葬的男主人朱明善是巴中平昌县人,清代秀才,以教书为业,在镇龙当地育人无数。据...
图中这件宋代景德镇窑青白釉印婴戏纹碗,重296克,口径19.0厘米,足径6.2厘米,高4.4厘米,除碗外壁脱釉外,整体保存基本完好。 此碗内壁印有纹饰,为4片蕉叶纹及4个光头圆脸的孩童图案。碗内底打一圈,碗心微凸。碗内外施青白釉,釉色偏白,釉莹润光洁,口沿及足沿露胎,胎色白中泛黄,胎体极轻薄,胎质细腻、坚实。
嘉德四季第49期拍卖会将于明天开始至9月1日举办预展,9月2日至4日开槌。届时,近5000件拍品将集中亮相。 此次拍卖的瓷器工艺品部分,一件“明宣德内模印外青花缠枝莲纹斗笠碗”尤为引人注目。专家介绍,明宣宗朱瞻基具有极高的艺术修养,当时的宫廷艺术品成就非凡,如瓷器、铜炉、佛造像等都被后世作为典范。宣窑瓷更以品格超群,器类之丰富,品种之广泛,装饰之多变被后世所追慕,此次上拍的这件瓷器就堪称宣窑...
黄釉划花双龙纹碗高7.5cm口径16.1cm足径7.1cm宣统一朝时间很短,其官窑瓷器传世品不多,非常珍贵。该碗造型为圆唇口、深腹口以下缓收,微垂腹,圈足,外壁划刻双龙纹,黄釉釉色纯正,釉面匀净,是宣统时期官窑瓷器中的精品。现藏上海博物馆。
南宋·哥窑葵口碗。口径20cm该碗口沿造型为六瓣葵口式,是常见的宋代碗类造型。但其通体开冰裂纹。“金丝铁线”特征明显,亦属于典型的传世哥窑器物,特别珍贵。1992年参加中国文物精华展览。现藏上海博物馆”。 金·白唇黑釉油滴盏。宋、金时期,福建建阳窑生产的黑釉盏最为著名,称“建盏”。其器型主要有两种:一为敞口浅腹盏,一为敛口深腹盏。其胎色青黑,胎釉均厚,下部垂釉严重。由于窑变作用,釉色品种有兔...
景德镇窑釉里红三鱼碗。高9.2cm口径22.4cm足径9.1cm该碗胎釉细腻,釉里红呈色鲜艳,碗外壁绘三尾釉里红鳜鱼。底足内青花双圈“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书款,是雍正官窑器中的精品。现藏上海博物馆。 粉彩莲花纹盖碗。通高9.6cm口径11.5cm足径4.6cm该碗将整个器形装饰成一朵盛开的莲花,花纹细腻规整,色泽娇艳柔美,口沿、纽等部位装金,碗底有“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是道光官窑瓷...
宣德一朝窑业兴盛,上承永乐之品质,于短暂的十年里却铸就中国陶瓷史上最为辉煌的一段传奇,为有明一代官窑瓷器艺术之典范,开创之功甚伟,集古今之菁华,融中外之风格,器类式样之丰富,釉色装饰之广泛,为此前所未经见,隽品迭出,尤为精绝,其中青花一项,色泽深翠,式样精妙,备受后世推崇。 中拍国际2011瓷珍雅玩拍卖会中推出的此件“明宣德 青花折枝花果纹葵口碗”即为此中之佳例,为斗笠葵口式,造型别致,自见...
明宣宗朱瞻基为史上寥寥可数擅长文艺和献身于仁政的儒家君主,执政十年,“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史称“仁宣之治”。每于万机之暇,宣宗皇帝寄情于各式文玩,以致彼时雕漆、 范金、织绣、制墨、埏埴等诸类宫廷工艺品成就斐然,皆称后世同类之典范。其御瓷一项,承前朝之辉煌,更为精进,其选料、制样、画器、题款无一不精,创新发明极...
口径15.5厘米。通体以青花五彩为饰,内心绘正面龙纹,外壁绘仙人渡海图,描绘出一幅天外仙境。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明万历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此碗为万历五彩瓷代表作,胎体轻薄,画面构图饱满,线条粗犷,红黄绿诸色纯正,对比强烈,加之浓艳的青花相托,更显五彩缤纷,绚丽多姿。
碗径16厘米,撇口,斜直腰、深腹、浅窄圈足,胎质细白,内外施满釉,釉层莹润,釉色亮青,外壁釉下用青花饰连续莲瓣纹和对称的两条卷草龙纹,碗内底饰团龙纹,青花呈色蓝艳,浓重处为棕褐色结晶斑,纹饰画工流畅生动。应为明代成化时期景德镇民窑烧制,同样的官窑青花瓷器曾见于博物馆和景德镇明代官窑遗址。在北京和南京等地也曾有此类窑器的残片出现,但私人收藏的此类民窑青花完整器很少见,尤其这是一对品相完好、胎白釉莹,...
与越窑一致,婺州窑的鼎盛期在于唐宋。在当年婺州区域(今浙江金华、衢州江西玉山一带)已发现窑址400多处。陆羽《茶经》有精典评价:“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列全国第三。可见当时婺州窑瓷品为筵宴茶道所广用,品位很高。 2010年秋末,金华市区东孝街道一座宋代早期古墓,出土一件青釉瓷碗。口径21.8厘米,底径7.5厘米,高7厘米。敞口,腹缓收,平底。碗的线条显得比越窑丰满,又兼之越窑灵秀,具...
从古至今,碗一直是人们饮食中所需的重要器皿,常见的碗为圆口,身宽而底窄。明清时期,审美意识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趋势,倭角碗、四方碗、菱形碗等各类形制的瓷碗较为流行。友人所藏的这只粉彩花鸟菱形碗(图1),造型独特,把玩之中,让人心情愉悦。 菱形碗最长处长20.2厘米,最宽处宽10.9厘米,高5.2厘米,碗口口沿描金,向外微撇,碗身收腹,看上去带有一定的弧度,两侧碗角对称,相互间和谐统一。此碗胎细质...
碗径15厘米,撇口,口沿略外翻,直腰深腹、圈足略高,胎质细白,内外施满釉,釉层厚润呈色亮青,碗外壁釉下用青花绘荷花纹和连续波浪纹,内底绘人物纹青花呈色深蓝,有结晶斑,用笔流畅,形象生动,应为明代弘治时期由景德镇民窑烧制。现市价在5000元左右。
碗径16厘米,直口微内敛,深腹。底内凹呈鸡心状,宽厚圈足,足墙略外撇,圈足内有乳突状凸起,胎体较薄,胎质较细,胎色土黄,碗内施满釉,碗外壁施釉不到底,釉层较厚,呈半透明状深天青色,尤其是碗口沿处有两块紫红色斑纹,发色美丽,结合其器型,胎釉、釉层呈色等方面特征分析,应为元代北方窑场烧制的钧窑系产品,且碗无破损,品相,发色完好。市价在3万元左右。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