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鉴赏人:梁晓新(苏富比艺术学院中国前首席代表、资深中国古代艺术品鉴赏与投资顾问。) 我2010年从伦敦私人藏家处购得此碗,现在在北京正观堂收藏。此碗作宫碗样式,深弧腹,微唇口,直圈足,造型优美大方,胎质轻盈洁白,碗内罩白釉,碗心双圈内绘一团青花海礁灵芝,弧壁上再画四组折枝花卉;外壁则以鲜明的黄彩为地,以极细的针剔划出轧道式凤尾卷草纹为锦地,再画四个圆形开光,开光内各绘一丛粉彩花卉,与内壁上...
清乾隆款御制矾红三清茶诗瓷碗 清朝历代皇帝嗜茶,宫廷饮茶之风盛行,宫廷内务府专门设有“御茶房”。其中以乾隆皇帝嗜茶闻名,品茶鉴水有独到之处。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于乾隆八年 (1743)规定,每年正月从初二至初十之间择吉日在重华宫举行茶宴,宴请文武百官,场面宏大,“列坐左厢,宴用盒果盃茗”,饮茶品茗,联楹赋诗,在宴会上,乾隆圣制《三清茶》诗,最后还会赏赐给近臣宫廷御制的“三清茶碗”以示恩宠。 ...
霍州窑原称霍县窑,也称“霍窑”或“彭窑”,窑址在今山西省霍州市陈村南。霍州窑是见诸明代文献记载的元代瓷窑,明初曹昭《格古要论》霍器条云:“霍器出山西平阳府霍州。”同书彭窑条亦载:“元朝戗金匠彭均宝效古定器,制折腰样者甚整齐,故名曰彭窑,土脉细白者与定器相似……卖古董者称为新定。”而晚明时人谷应泰《博物要览》中则进一步明确指出:“元时,彭君(均)宝仿定窑烧于霍州者,名曰霍窑,又曰彭窑。效古定折腰制者...
清 康熙 高7.6厘米、口径15.6厘米、足径6.1厘米 碗撇口,弧壁,深腹,圈足。外壁以黄釉为地,珐琅彩绘缠枝牡丹纹,四朵富丽的牡丹花俯仰盛开,色彩绚丽,其间点缀数朵各色小花。花朵硕大饱满,枝蔓缠绕,寓有“年年富贵”吉祥之意。内壁施白釉,外底蓝料彩双方栏内书“康熙御制”四字双行款,字体笔画粗宽,挺拔端庄。 珐琅彩是康熙时期创烧的名贵彩瓷品种之一,康熙三十五年(1696)始制,其...
盖碗,传为唐蜀相崔宁之女所创,李匡义《资暇录》卷下《茶托子》:“建中……崔宁之女以茶杯无衬……取碟承之……乃以蜡环碟子之央,其杯遂定……用于世”,到明清时期盖碗广为流传。笔者要介绍的这件盖碗(见图),原为四川王禹成在1929年所置办。 由四川宣汉县档考证,王禹成为四川宣汉人,在1949年重修了四川宣汉王氏宗谱二卷(木刻本),在民国时期只有族长或由族长委派族里德才兼备有较高地位等级的人员才能编...
清 康熙年间 高7.7厘米 口径17厘米 足径7厘米 碗口外撇,弧壁,深腹,圈足。器施以红、黄、黑等彩料的五彩装饰,外壁绘仙人图,人物以红彩勾勒轮廓,加以平涂敷色,碗心绘折枝桃纹,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康熙年制”楷书六字双行款。五彩是明清时期御窑厂生产的重要彩瓷品种之一,到康熙时期,釉上蓝彩和黑彩的运用,使五彩瓷更加绚丽多姿。陈浏《陶雅》记:“康熙官窑彩碗上画过海八仙,而并无海水,面目秀异,...
最近我看到旅美工艺美术大师曹平的旧作莲纹玉碗,其精美程度无法用文字来表述,仿佛是天上仙人之物,堪称玉中精品。 莲纹玉碗共有两只,是典型的痕都斯坦工艺。莲纹玉碗壁厚一毫米,内壁晶莹光滑,外壁薄意莲花,透过光线,从内壁也能清清楚楚看见外壁的莲纹图案,在每个碗外壁镶上四颗红宝石,就好比白雪中盛开的红牡丹,白红相配,恰到好处。 前几年,曹平在创作一件玉雕作品,需要将该作品内部镂空,当掏出白玉中...
宋代斗茶盛行,茶盏在吸取唐代茶盏优点的基础上,进而出现了一种敞口,斜腹壁呈45度角,小圈足的容器,形似倒置的斗笠,因此这种茶盏被称之为斗笠盏或斗笠碗。宋代“斗茶时所用的茶盏,除了南方烧造的厚胎黑釉 “建盏”,北方各大名窑如钧、汝、定等均有烧制,北方瓷窑烧造的薄胎茶盏在设计上极具极简主义风格,把优雅简单的造型发挥到了极致。 吉州窑位于江西吉安县永和镇境内,现今永和镇就是古"东昌"县县城的所在地...
此碗敞口,厚唇,深腹,下腹内收,下承极浅的隐圈足;胎薄而坚细,除圈足及口沿内侧一周芒口外,通体施白釉,釉薄而流动性大,釉层厚处呈现出白中闪黄的象牙色泽,外壁光素无纹,碗心至内壁刻划折枝卷叶萱草纹一株。 此器形体较大,端庄持重,釉色沉静内敛,划花纤细流畅、收放自如,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定窑精品。 在2014中国嘉德秋拍中,拍得103.5万元。
此碗胎质细洁致密,胎体厚重。 通体施白釉,釉面光亮温润。碗底青花书“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碗外壁、碗心均以青花绘缠枝灵芝托八宝纹,缠枝灵芝细枝疏叶,错落有致。灵芝托八宝分布均匀。 青花发色浓翠,蓝中泛紫。
定窑创烧于唐代中期,勃兴于晚唐、五代,鼎盛于宋金时期,衰落于元代,历时七百余年,是我国最为著名的白瓷窑场。定窑在装饰工艺方面,早期以刻花、后期以印花最具代表性。而为了提高产量,定窑最先发明了覆烧技术,出现了芒口碗、盘等产品。本文要介绍的这件定窑白釉印花犀牛望月纹芒口碗,正好涵盖了上述定窑产品的几大特色。 定窑白釉印花犀牛望月纹芒口碗 局部“犀牛望月”纹饰 定...
这只青花碗,初看极为普通,细品方知大有文章,原来,它是一只明代供器青花净水碗。 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已盛传,唐朝时极盛,作为佛前供器的净水碗也应运而生,从其形制看有高足和低足两种,高足净水碗仿汉唐时的陶豆。从流传下来的实物,看自唐以后各地窑口均有生产。带供养款式的器物最早出现于五代时期,为青瓷。如一件藏于浙江考古研究所,花口,碗内壁刻有“弟子吴徒初舍入风林庙供养”供养款。为五代越窑器,是迄...
传世黄釉始见于宣德,弘治、正德达到巅峰。以娇艳欲滴、恬淡飘逸著称的弘治黄釉,其审美价值、烧造水准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弘治黄釉釉色纯正,釉面平整,滋润娇嫩,光泽度好,又称“娇黄”、“鸡油黄”。加上采用浇釉工艺,即将釉料直接浇在白釉釉表或素胎之上,故又名“浇黄”。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大明弘治年制”款黄釉碗(图1),就是其间的经典之作。 弘治黄釉主要特征:一是色调恬淡,妩媚娇嫩;二是造型规整,修...
青玉是和田玉四大类别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端的昆仑山脉。在和田玉发展的整个历史中,和田青玉在中国千年历长河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青玉由淡青色到深青色,颜色变换众多,和田青玉在和田玉中是硬度最高的。 青玉玉质细腻温润、玉色纯正,从古至今一直都是国玺的主要选材,所以玉器界都称和田青玉为“帝王之玉”。 “乾隆工”是乾隆时期精美玉器的代名词。“乾隆工”的标准有两条:一是有落款的,...
早些年,笔者收藏了一件清代粉彩八方碗,口沿描金,经过研究,读懂了纹饰是王羲之爱鹅。这种清代粉彩八方碗造型较少见,凝似当年曾成对或成套,值得把玩。 王羲之,字逸少,祖籍琅邪临沂,西晋末年随晋室南迁,永和元年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后,就定居会稽。绍兴是王羲之第二故乡。 王羲之爱鹅的故事来自他曾给一位山阴道士书写了《黄庭经》而“笼鹅而归”,而又拓了“鹅”字而家喻户晓。王羲之更有情趣的爱兰却流传...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