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在黄河西岸司马迁故里韩城市的梁带村两周遗址及其墓地,陕西考古工作者经勘探和试掘,发现一个面积达500亩的高等级贵族墓地。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在墓地中央地带仅仅50亩的小面积勘探中,又意外发现103座两周(西周、东周)时期的古墓葬和17座车马陪葬坑。今天,陕西省向媒体公布了这一重要新发现。 该大型墓地位于黄河西岸一处高台上,东距黄河河道400多米。百余座墓葬中,有“中”字型大...
宁杭高速公路郭庄段近日在施工中发现一个古代人类生活遗址,据考古人员介绍,这是新石器时期良渚文化遗址,距今已有5000年历史。 这处遗址位于郭庄镇甲山村东岗头松树山周围,宁杭高速公路从山旁穿过。由于在此前的挖掘中发现了大量的考古遗存,高速公路的施工已经停止。 据考古人员介绍说,这是一处新石器时期良渚文化遗址,里面深埋着从新石器时代到商周时期的考古遗存。他们预测,整个遗址总面积近3万平方米,中...
精美的壁画人物头像 今年3月到12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陕西省潼关县西北10公里的高桥乡税村发掘了一座大型隋代壁画墓,揭取保存完好的墓道壁画72平方米,出土各类彩绘陶俑等珍贵文物200余件、线刻石棺1具,专家称这一隋代壁画墓是我国隋唐考古史和美术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是迄今为止发掘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隋代墓葬,为隋代乃至南北朝至唐代的美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这座墓是长斜坡墓道多天井的...
据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介绍:广州南海神庙日前发掘出一处战国至南越国时期的遗址,出土大量几何印纹陶片。更重要的收获是,在广州南海神庙西门南侧旧河涌发掘出一处古代的石砌码头和路桥遗址。 战国至南越国时期的遗址位于广州南海神庙西门南侧,目前已出土有陶瓮、陶罐、陶三足盒、陶碗等遗物,陶器纹饰为几何印纹,年代大约被推断为战国时期。这是首次在珠江岸边发现几何印纹陶器。 石砌码头和路桥遗址由码头、道路和小桥...
万年前的稻米遗存,成排木柱构成的建筑基址……上山遗址更多的谜,被一一揭开。上山遗址第三期发掘接近尾声,专家们认为,“上山文化”是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新源头,浙江文明史可提前到万年前。昨天,记者探访了这个神秘遗址。 秦始皇兵马俑修复工赶来修陶器 在浦江黄宅镇渠南村村支书周来水家的三楼平台上,摊着一堆大大小小的陶片,来自西安、曾为秦始皇兵马俑做修...
十七日,来自郑州市巩义文物局的消息称,他们在进行文物普查过程中,发现三处保存完整的宋末元初时期的山寨。 据介绍,这三座山寨分别是:黑风山寨、鹿耳山寨和穆桂英山寨,它们都位于巩义市新中镇浮戏山一带。由于山势陡峭,给文物考古带来一定难度,三座山寨的地理坐标、海拔、面积等数据还在进一步勘察、测绘中。文物部门工作人员表示,这三座山寨的具体价值将在普查工作结束后才能有定论。 “这三座山寨不仅...
在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程中,考古人员在河南省新郑市唐户村发现了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的裴李岗聚落遗址,遗址对研究我国早期聚落形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遗址内目前已发现裴李岗时期的房址5座,灰坑15个,墓葬1座,冲沟和壕沟各1条,出土遗物有三足钵、三足壶、罐形鼎、甑等陶器,以及石刀、石磨盘、石磨棒等石器。 已发掘的5座房址均为半地穴式,平面呈椭圆形或圆角方形,坑口四周有圆形或椭圆形的柱洞,房子...
在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程中,考古人员在河南省中牟县三官庙村发现了一个东周时期的聚落遗址,出土了十分丰富的遗物。 遗址中已发现东周时期的灰坑570个,分布十分密集。从中出土了大量东周时期具有典型特征的陶器,如豆、鬲、盆、盂、罐、碗等,还有骨器、石器及铜削、铜镞等。 遗址的东周文化层上部还叠压着汉代及唐宋时期的遗迹,如陶窑、墓葬、道路、古井等,出土的随葬品有铜镜、饰盒、铜簪、瓷碗、瓷盂、铁剪、铁...
考古人员在距今2500年前的新疆吐鲁番洋海古墓中发现了一根保存完好的葡萄藤。专家称,这将吐鲁番地区葡萄种植的历史向前推了半个世纪。 这根古葡萄藤深褐色,长115厘米。专家认为,这根葡萄藤的具体年代应在公元前500年前,这相当于春秋战国时期。 吐鲁番文物局局长李肖博士说:“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吐鲁番地区种植葡萄最早的实物见证。” 李肖说:“而且当时的人们已经...
11月8日下午5时30分,扶风县城关镇五郡西村6位农民一铁锹铲下去,一个青铜器窖藏惊现在眼前。当地文物部门立即进行抢救性清理,共出土青铜器27组件,共有铭文255字。文物专家称这些文物为研究当时社会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依据。 发现经过 六位农民整夜护宝受称赞 8日下午5时30分左右,五郡西村在村子北边已经修了几天的水渠快要完工了,6位农民拉完最后一车土也准备收工。可在铲土的过程中他们听...
记者从河北省有关部门获悉,泥河湾考古又有重大发现。河北省文物工作者在泥河湾盆地马圈沟遗址第三文化层之下,又发现了第四、第五和第六文化层,将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文化年代向前推进了10万年。 马圈沟遗址发现于1992年,其第三文化层的年代,专家根据地磁学研究结论认为,应距今166万年。去年7月至11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重点组织了对泥河湾盆地旧石器考古的调查,同时对马圈沟遗址第三文化层之下进行了发掘。发...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继2002—2004年分别对长乐宫二号、四号和五号建筑遗址进行发掘后,2005年10—12月又对长乐宫六号建筑遗址进行了部分发掘,钻探发掘表明,6号建筑遗址是迄今钻探到的长乐宫内规模最大的一座建筑遗址,部分发掘发现了最为完美的排水系统。结合前面的发掘钻探,汉长安城长乐宫的总体布局已初步展现在人们面前,其大气恢弘、精致有序的建筑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大汉时期高贵奢华的...
一块一块,一片一片,支离破碎,大者如杂志大小,小者如指甲一般,碎渣无数。就是这些碎渣般的残片,使1700多年前的世界最早汉文佛经《诸佛要集经》被发现了。《诸佛要集经》著于西晋元康六年(公元296年)。3年前,辽宁省旅顺博物馆的房学惠作为一名参与佛经残片整理工作的研究人员,她与几个同事要将上万张残片一一粘贴成册。为了保护残片,研究人员在其中间用一张纸条过渡,残片成册后用特殊技术糊的纸盒加上蓝布,制成...
考古专家在香港西贡发现一个有近4万年历史的远古人类活动遗址。专程前来的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张森水1月11日对新华社记者说,这一新的重大考古发现,不仅改写了香港有人类活动的历史,也给考古专家提出一个全新的课题。 这个遗址位于西贡黄地峒,是一个距今3.5—3.9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器制造场,面积达8000平方米,迄今已出土了6000多件器物。 ...
西安考古工作者近日在汉长安城最大的宫殿长乐宫遗址内发现了一座大型建筑遗址,发掘成果表明该建筑遗址是迄今发现的长乐宫规模最大的一座建筑遗址。有关专家称,从目前出现的一百余个柱础点来看,其建筑布局有序、结构精巧,展现出了大汉皇宫的巍峨壮丽。 据了解,长乐宫是在秦离宫兴乐宫基础上改建而成的西汉第一座正规宫殿,位于长安城内东南隅,为皇太后居住生活的地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继二00...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