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7月3日从北京市平谷区文物部门获悉,考古人员在北京平谷区兴谷开发区河道治理工程的先期考古勘测过程中,发现汉墓14座,明清墓6座,窑址2个。 据平谷区文物研究所所长龚顺宝介绍,从已发掘的9座汉墓中出土了大小陶器70余件。其中,最珍贵的文物为陶马、陶鸽子、陶猪、陶鸡、陶鸭等仿牲畜陶器。 “以前很少出土陶马,即使有也残缺的很厉害。这次出土的相对完整陶马上,还骑着一位穿汉代...
记者从广西南宁市邕宁区有关部门了解到,近日,邕宁区发现一处保存完好的摩崖石刻群。 据介绍,摩崖石刻群位于邕宁区那楼镇那良村雷婆岭山顶上一个宽20米、长数百米的悬崖中,距南宁市区45公里,岩壁上众多的文字石刻内容大致为赞颂当地风貌风光、记载当时社会政治状况的文字和一些佛教经文等。 经文物专家初步考察,摩崖石刻多为清代作品,共有书法石刻上百幅,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科学研究价值,...
记者8月2日从西平县文物部门获悉,该县出山镇李园沟村新发现一处战国时期冶铁遗址,出土一个残冶铁炉。 西平地处伏牛山余脉,为战国、汉晋时期著名冶铸重地,战国时期著名的棠溪、龙泉、干将、莫邪等名剑均在此铸造。该县出山镇酒店村有酒店战国冶铁遗址,是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考古专家介绍,冶铁遗址是西平县出山镇李园沟村村民在修路时发现的,此处距酒店战国冶铁遗址只有数千米,出土的冶铁炉只剩...
经专家考证,近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新发现的古长城为战国秦昭王长城。 据宁夏博物馆原馆长、副研究员周兴华介绍,新发现的古长城位于国家4A级景区--宁夏沙坡头南区,采用大石块人工垒砌、石块间缝隙黄土填充的方法夯筑而成,与景区上世纪80年代发现的黑沟梁秦皇长城仅隔一道山沟,并行却不连接,距离约600米。目前,考古人员在此处已新发现3段古长城和一处大型烽火台,3段古长城建在沿黄河山脊豁口处,各...
记者从河南省上蔡县文物部门获悉,该县日前发现一处面积为3平方公里的特大型周代蔡国贵族墓地。目前文物部门正在对墓地进行发掘。 据介绍,该墓地位于河南上蔡县故城内看花楼村、前后翟庄附近,墓葬和车马陪葬坑分布十分密集,文物专家推测,极可能是考古工作者一直在寻找的蔡国侯级墓葬。 河南省文物考古发掘队对其中一座“甲”字积炭大墓和一座小墓进行试掘,小墓虽经盗扰,仍出土一...
昨日,考古人员再次来到通州区武夷花园二期工地东侧的古墓现场勘查。此前,工人施工时发现包含5个墓地的墓群,经北京市文物局和通州区博物馆的考古人员发掘,初步鉴定为汉代古墓。 昨日下午,武夷花园二期工地内已经挖出一个长50余米,宽20余米,深近3米的大坑,10多名工人正在坑内作业。一旁,设置了一条约5米长的警戒线。 记者在警戒线外看到,正在挖掘的5个墓葬造型横竖各不相同,且均已画好了白线...
河北省的考古人员在满城县荆山遗址中发现8座汉墓,出土文物1600多件,包括铜镜4面,其中两面上分别铸有“三羊作镜自多兹除去不羊宜古市兮”和“三羊作镜真大巧(好)”等铭文。 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漕河渡槽项目建设,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会同满城县文物保管所对荆山遗址进行了大规模抢救性发掘,共发现战国、汉代、明清等多个时期的灰坑、沟、墓葬等遗迹26个,...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专家近日对阿尔寨石窟壁画留有的《圣教度母二十一种礼赞经》考证后认为,这部经文是以前从未发现的蒙元版本。 据阿尔寨石窟研究专家、现任内蒙古鄂托克旗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巴图吉日嘎拉介绍,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圣教度母二十一种礼赞经》木刻本是1431年之北京木刻本,当今世界仅存一套,现藏法国吉美博物馆。同一经文也保留在阿尔寨石窟第32号窟中,而且其中包含有北京版木刻本中所没有的内容。 ...
12月27日,四川省蒲江县再次发现战国船棺,这已是当地近期发现的第三座船棺葬。目前考古人员正在对两座船棺进行考古发掘,并出土了珍贵的“巴蜀图语”印章等陪葬文物。 记者在蒲江县鹤山镇飞龙村的考古发掘现场看到,新发现的船棺位于之前的两座船棺葬之间,考古人员正在小心地清理船棺上的泥土。 蒲江县文管所考古专家龙腾介绍,考古人员在对现场进行勘探时发现了2号船棺,随即展...
考古工作者日前在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段——河南省淅川县仓房镇东南方向徐家岭附近发现一座大型楚国贵族墓葬。截至2006年12月31日,共发掘出土铜鼎、铜壶、铜矛、铜斧、玉珩等弥足珍贵的楚国早期文物210余件。 徐家岭楚墓为一座“甲”字形墓,由墓道和墓室两部分组成。由于年代久远,墓室中的棺椁已经腐朽,从残存的遗迹看,为三棺二椁。外椁为长方形,东西长4.40米,南北宽3.70米,墓...
考古人员近日在西安市三环路西段一处基建工地发现了3座盛唐时期的古墓葬,虽然其中一座将军墓已多次被盗,但是从另一座砖室墓中出土的骑马俑仍能让人体会到盛唐的飒爽军威。 参与考古清理工作的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副研究员王自力说,2006年12月中旬考古队进入了这处基建工地,发现了一座被多次严重盗扰的古墓,此墓虽有石椁,但其四壁石板竟然被全部盗走,墓室的铺地砖也被翻开拿走了。 王自力说:...
日前,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人员对贺兰山山嘴沟发掘出土的大量古代文献进行了整理与研究,发现西夏时期的佛经文献《妙法莲华经集要义镜注》为泥活字印刷书籍。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孙昌盛介绍说,《妙法莲华经集要义镜注》中的一页佛经清楚记载了印刷该经的几道工序,有校对、取字、作字兼作字丁、刷印。虽然仅有十余字,但已概括了活字印刷所经历的必要工序,也证明西夏文《妙法莲华经集要义镜注》为活字印本。 ...
河北省考古专家日前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经区域——易县七里庄遗址发掘中,发现了五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其中第三阶段遗存为西周之前的土著燕国文化,被命名为七里庄三期文化。这是我国考古学界首次发现大规模且清晰的土著燕国文化遗存,出土了一批标志性文物,填补了土著燕国文化考古上的许多空白。 据介绍,2006年4月至11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七里庄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新石器至商周时代等5个时期的文化...
记者今日从考古部门获悉,考古人员最近在河南省南阳市南水北调水源地丹江口库区考古中,发掘一处战国楚大夫墓,出土文物五十余件。 据介绍,这一战国时期的士大夫墓葬,位于南阳市淅川县西南四十七公里的仓房镇沿江村徐家岭。这是一座“甲”字形墓,由墓道和墓室两部分组成。墓道内填充有黄褐色的五花土。墓室位于墓道西部,平面长方形,深十点五米。墓室的棺椁已经腐朽,仅残留一些黑色的痕迹。从...
嵊州市文物管理处日前征集到的唐咸通二年(公元861)砖刻墓志铭,将剡县改名为赡县的历史提前四十七年,校正了方志的缺漏。 此砖墓志出土于剡湖街道一处土名为高清塘的地方,砖墓志长39厘米,宽39.5厘米,厚7.5厘米,行书,直刻十六行,满行16字,每行字数不等,共计214字。砖墓志说:“府君,即公之长子也,享年三十有七,咸通二年正月一日,终于婺州东阳县石室乡崇化坊之旅舍。以当年三月四...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