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新华网郑州4月9日电 (记者 李丽静) 河南省焦作市文物考古人员近日在温县南张羌镇徐沟村北发现一个大型古墓葬群,目前探明的墓穴已超过50座。 据介绍,这一古墓群位于当地徐沟村和冉沟村北部,在南水北调工程主干渠工程之外的取土区,是一个以两汉时期墓葬为主的古墓群。3月中旬以来,焦作市文物工作队和温县文物管理所对已发现的 墓穴进行抢救性发掘,目前已发掘墓穴12座,出土陶、铜、铁、料珠等各种质地文物...
经过对24个入围项目的最终评选,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文物报社和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2006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昨天在北京揭晓。 此次入选“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项目分别是:云南富源大河旧石器洞穴遗址、广东深圳咸头岭新石器时代遗址、河 南灵宝西坡新石器时代大型墓地、广东高明古椰贝丘遗址、山西柳林高红商代遗址、福建浦城管九村土墩墓、甘肃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甘肃礼县大堡子山遗...
本报讯 (记者吴波、王纳、鲍文娟)昨日傍晚6时25分许,“200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在北京揭晓。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古椰贝丘遗址和深圳咸头岭新石器时代遗址双双入选。评选活动结束后,本报记者第一时间获得了该喜讯,并对赴北京作陈述报告的古椰贝丘考古发掘项目领队崔勇教授进行了电话采访。 匿名投 票产生“十大” 崔教授告诉记者,根据评选活...
新华网贵阳4月5日专电(记者 周芙蓉)古生物专家、贵州省地矿局总工程师王尚彦5日向记者展示了在贵州兴义发现的两个体长仅23毫米-25毫米的贵州龙化石。据称这是迄今世界上最小的贵州龙化石。 记者看到,在一块长230毫米、宽180毫米的石块上,分布着三个贵州龙化石,一个大化石长200毫米,两个小化石分别长23毫 米和25毫米。这两个贵州龙幼体化石呈蜷缩状,整个外形似两个刚从母体分离的卵。 对古生物...
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消息:地球上最早的动物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根据古生物界之前的研究显示,2004年由南京地质与古生物所陈均远教授发现、已经有5.8亿岁的“小春虫”是最古老动物化石。时隔3年,这一结论要被改写了。以南京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尹磊明研究员为首的研究小组,在湖北宜昌地区发现了迄今最古老 的动物化石,它的年龄已经达到了6.32亿岁,意味着动物起源的时间又向前推进了5...
记者从北京市文物局了解到,勘测人员不久前在北京北部山地发现了一段建于北齐时期的长城,这一发现将当地北齐长城的长度从17.5公里“拉长”到了23.5公里。 北京市文物局文保处处长王玉伟介绍,这段新发现的北齐时期长城,位于北京北部的: 昌平区内,长6公里。 由于年代久远,目前已成一段“野长城”。此前,有关部门对于此段长城没有相关记录。 北京市...
阳都故城遗址位于沂南县砖埠镇,近日,当地一位农民在自家田场。 地里发现大量古代青砖和汉画像石。经过考古人员实地勘察推断:地下很可能是一座汉代墓葬。在上报上级文物主管部门后,相关单位组织人员对此墓实施抢救性发掘。 3月31日,记者在沂南县砖埠镇古墓发现地点看到,一片青青的麦田里,一座古代墓葬的雏形已经被勾勒出来。古墓周围拉上了保护线,考...
新华网呼和浩特4月2日专电(记者 李泽兵)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部门近期在对和林格尔县土城子古城附近一经济园区地下古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过程中,共清理发掘战国至元代不同历史时期的古代墓葬385座。 这些墓葬中战国墓数量最多,有285座,其余为秦汉时期、魏晋时期和辽、金、元时期的墓葬。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陈永志介绍说,这次抢救性发掘收获颇丰,出土陶器、铁器、玉器、石器、铜钱等文物达500...
本报讯(记者丁肇文)北京时间明天出版的国际知名学术刊物《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披露:中外科学家最近完成了对北京周口店遗址田园洞人类化石的研究,发现了一批距今大约4万年早期现代人化石,这也是迄今在欧亚大陆东部所测出的最早的现代型人类遗骸,化石表明现代人“走出非洲”并非像通常想象得那么简单。 今天 中午,记者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了解到,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
昨天,南京市雨花台区西善桥拆迁工地上的明代贵族大墓,在考古人员、民警、保安严密保护下,两扇大石门被打开,结果仅出土了一件永乐年间的梅瓶,和两处精心掩盖的盗洞。根据墓志铭,证实墓主是明代开国功臣航海侯张赫。 </font> 墓顶发现两处盗洞 该墓是春节前两天在拆迁时被发现的。经清理发现,大墓主体部分长10米宽4米高3米,为砖砌券顶。整个大墓从南向北依次为墓道、墓志、封门墙、甬道、...
为配合新建铁路石家庄至郑州客运专线工程建设,河北省文物工作者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在这条客运专线沿线进行了勘探,共发现商周至明清时期文化遗存35处。 记者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了解到,35处古代文化遗存中,包括遗址22处,墓葬10处。石家庄段发现遗址7处,墓地3处。邢台市段发现遗址6处,墓地4处,具有遗址和墓葬双重性质的文物遗存1处。邯郸市段发现遗址9处,墓地3...
——读明十三陵“城墙—古树”报道有感 据报载(《京华时报》,2006-11-29,A03版),明十三陵永陵城墙上生长的一些古树,已危及城墙安全。城墙是文物,古树亦是文物。此时的遗产保护,使两者择一还是两者全保,形成了解决“城墙—古树”问题的两难。这一报道值得从发展我国遗产科学的角度,进行关注、认识和评论。 1、关于遗产保护概念 明十三陵的&...
在人类考古学领域,骨骼化石一直是科学 家们追寻人类祖先足迹的重要工具,骨骼化石能够告诉我们,远古人类何时开始直立行走、何时学会制造工具。可是,人类的老祖宗何时学会穿衣、说话、思考呢?现在,科学家又引入了一位新“助手”:DNA数据。美国纽约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在今年2月最新开放了一个人类起源展厅。在展厅里 DNA数据被置于与化石一样高的研究地位。 通过研究DNA,...
图为敦煌莫高窟北区洞窟群。完整的敦煌莫高窟由南区和北区构成。 近日,从敦煌研究院传出消息:敦煌莫高窟北区经过先后6次发掘,证明了北区洞窟是莫高窟石窟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非此前讹传的画工塑匠窟,而是僧人的禅窟和生活窟。其中文物数量达7万多件,经过鉴定并陈列的文物有1451件,其中不乏首次发现的珍贵文物,填补了考古学领域的诸多空白。 据负责北区考古研究工作的敦煌研究院研究员彭金章介绍,北区探明...
新华网成都3月21日电 (记者 苑坚)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金沙遗址工作站21日宣布,历时一年的考古发掘,一处修建于商朝末期的大型建筑遗址被完整出土。 考古专家认为这处距今近3000年的大型建筑遗址有可能是古蜀高级贵族宅第,也可能是祭祀场所或大型宗庙。 这处大型建筑遗址位于金沙遗址东北部600米的一建筑工地,面积超过200平方米,房间面积是普通民宅的15倍,大量使用直径达30厘...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