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西班牙科学家宣布,日前在西班牙北部阿塔普埃尔卡山区发现的人类牙齿化石证实,人类在欧洲生活的历史超过了120万年。 据埃菲社报道,发现化石的洞穴距1994年发现“先驱人”的地点不远,这一新发现把人类出现在欧洲大陆的时间提前了40万年。 考古项目负责人何塞·德卡斯特罗说,此次发现的牙齿化石是第二下前臼齿,牙齿很干净,磨损程度不大,可能属于一个年龄在20岁至25岁的...
北京时间7月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埃及文化部长胡斯尼和最高文物委员会秘书长哈瓦斯日前宣布,考古人员目前已经找到了古埃及最著名女法老哈特舍普苏特的木乃伊。哈特舍普苏特生前根本不是传说中美丽的埃及艳后,而是一位已经秃顶、长有胡须并且身体肥胖的50岁女人。 埃及古代文物高级委员会秘书长扎希-哈瓦斯最近宣称,在帝王谷古墓KV60中发现的一具女性木乃伊已被证实为公元前15世纪的古埃及女著名法老哈特谢普...
一块树化石,直径约55cm,高40cm,重100多公斤,表面上有大大小小的虫状物,再现当年虫子啃食树木的情景,其完整的姿态吸引了许多市民看稀奇。这块被市民马先生从塔山搬运回来的虫啃树化石,其年轮已被有关专家鉴定为1亿年。 7月3日下午,记者在铁东区原联合化家属区的马先生家里见到了这块虫啃树化石。从表面看上去,这块树化石布满了虫状物,大大小小的虫—子爬在树木上,像是正在啃食着树木,但已经被石化。树...
七月三日,河南新发现的白垩纪恐龙化石模型受到关注。当日,在郑州召开的河南白垩纪恐龙化石群发掘研究成果新闻发布会透露,中国最近在河南境内新发现汝阳黄河巨龙——洛阳中原龙动物群和栾川以小型兽脚类恐龙为主的动物群,其中发现十种以上恐龙,多数为新属种。 记者从今日在郑州召开的河南白垩纪恐龙化石群发掘研究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中国最近在河南境内新发现了汝阳黄河巨龙——洛阳中原龙动物群和栾川以小型兽脚类恐龙...
昨天下午,婺城区雅畈镇村民何小勇,携带一袋重达三四十公斤碑铭碎块来到报社,想通过本报捐献给文物局,并呼吁广大市民共同保护文物古迹。 据何小勇介绍,他家住婺城区雅畈镇雅畈三村上街,他是一位瓷器收藏爱好者,对收藏文物有很高的兴致。十几天前,他在丈母娘家金东区东孝街道下于村探亲时,得知附近高带山西侧的一座古墓在修路时被推掉了。而且据村里的老人讲,这座古墓的主人曾在朝廷做过大官,村里干部已经将坟墓内的骸...
北京时间7月4日消息,考古学家表示,他们在伊朗的切拉巴德盐矿发现另一具“天然木乃伊”,有1800年的历史,是因为盐的防腐性自然形成的,所以也可以将其称之为“盐人”。 科学家们相信,这个“盐人”应该是古罗马帝国时代的一名盐矿工人,是在一次地震中被崩塌的岩石砸中后不幸遇难的。“盐人”一直被视为科学界的无价...
或许,中山门外的卫岗该有一个新名字——卧龙岗。前天,在卫岗东坡下进行下马坊遗地公园改造工程施工的工人们挖出了一块长6米、宽1.5米、厚0.5米的巨型石,上面雕着一条鳞爪飞扬的巨龙。经专家鉴定,这个大家伙是明孝陵神烈山碑碑亭的石构件,制于明嘉靖十年(1531年),距今已有476年了。 现场:老槐树压住了“老龙头” 记者在现场看到,卧龙石的发现地点紧挨着路边的明孝陵神烈山碑...
据国外媒体报道,日本一博物馆研究员日 前称该博物馆目前珍藏的鲸鱼化石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鲸鱼化石,距今已经有至少500万年的历史了。这块鲸鱼化石也是目前仍然在地球上生存的动物中最久远的化石了。 来自日本长野的研究员们称,这是一块脊美鲸的化石,其头骨和下颌部分保存的相当完好。据初步估计这块化石形成了距今500万到600万年前。 目前,这块世界上最古老的鲸鱼化石正在一家博物馆中进行展览,该博物馆...
湖南、重庆两地考古专家近日在酉水河中上游进行考古工作时,惊喜地发现一处距今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和墓葬群。专家认为,在与巫山大溪遗址相距千里且有重山阻隔的酉水上游首次发现大溪文化遗存,填补了酉水文化序列中新石器时代的空白,丰富了酉水流域古代文化的内涵,把这一地区人类文明的历史上推到了6000年前。 曾是远古人类的石器制造厂 此次发现的笔山坝遗址位于重庆市酉阳县酉酬水电站工程库区,发掘面积约...
新华网呼和浩特7月4日专电(记者 丁铭)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学院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获悉,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深刻地揭示出这样一个历史事实:西辽河流域是中国最早出现龙崇拜的地区,中华民族崇龙的习俗,应该追溯到红山诸文化。 目前所知,早在距今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 化时期,中国人就已经出现了龙神崇拜。其中查海遗址和白音厂汗遗址曾发现有崇龙迹象。查海龙迹发现在两块精工制作的陶...
新华网呼和浩特7月5日电1993年秋冬之交,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会同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文物部门组成的考察组,在内蒙古西部区石窟考察中,首次发现了成吉思汗征战遗迹及元代蒙、藏、汉多民族人物共同绘于一图的壁画,为蒙元史研究提供了新的珍贵资料。 位于伊克昭盟西部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的百眼窑石窟,始建于北魏,历经西夏、蒙古汗国、元代乃至明代,是一座大型藏传佛教石窟寺。多年前,历史考古研究人员曾先后考...
西班牙发现百万年前的人类牙齿 腾讯科技讯据国外媒体报道,西班牙科学家日前宣布,他们在西班牙的阿塔普埃尔卡地区最新发现的一块人类牙齿化石,将人类出现在欧洲大陆的时间提前了40万年,证实人类在欧洲的生活历史超过了120万年。 这项考古项目负责人之一的贝穆德斯·德卡斯特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西班牙上一次发现远古的人类化石是在1994年,那一次的发现成果被称为“先驱人”...
这是7月2日拍摄的位于秘鲁北部城市奇克拉约的一座古墓。秘鲁考古学家发现的这座古墓距今约为1700年,属莫奇卡文化时代的墓葬。
日前,贵阳八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在对青岩镇迎宾路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现了一座古墓。 古墓是工人施工时发现的。当挖掘机挖到1米多深的时候,就发现了整块整块非常规则的石块。3座墓穴全部用石块砌成,均为长方形。其中两座为合葬墓,占地约30平方米。 据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初步判断,墓葬时间约在明朝年间,现正在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
近日,张家口市宣化区文保所工作人员在宣化区大东门外一施工现场发现了一处明代家族墓葬群。 该墓葬群墓穴坐北朝南,呈东西并列状,平顶石室多墓,墓内共葬有六人。棺木内陪葬物品丰富,包括了三枚金币,以及数量不一、形状各异的玉饰品、陶器、木器和铁器,做工精细考究。从墓志铭上的记载得知:墓主人是明代名人杨百之,与杨百之同葬的是他的父母和三位夫人。 据悉,该明代墓葬群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近年来宣化考...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