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左宗棠题写碑文的中法战争名将贝锦泉之父贝元畦的坟碑 近日,漳州文物专家组在对万松关古迹勘察过程中,发现清代石壁篆刻“纪事刻铭”。经汤毓贤等文物专家考证,此碑为清朝名臣左宗棠所撰所书,弥足珍贵,对了解“南方太平天国”(太平军后期)在闽南地区活动的史实以及左宗棠在漳的政治活动提供宝贵的文物依据。 万松关附近发现“纪事刻铭” ...
记者从安徽省文物考古部门获悉,正在进行的凌家滩遗址第五次发掘中,一座神秘墓葬出土玉石器随葬品达200多件,数量之多令人感觉“千年一遇”。 安徽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杨立新告诉记者,此座墓葬长3.6米、宽2.1米,墓口距地表深0.9米,墓底距墓口深0.55米。此前,重达88公斤的“中国第一玉猪”即在此被发现。 杨立新说,墓坑内摆满了随葬品,有200多件,...
最近,安徽省著名古陶瓷专家李广宁在池州市考古调查,发现一处唐代专烧黑陶瓷的窑址,陶瓷釉色晶莹,资质偏高。 该窑址位于贵池区涓桥镇金星村,属丘陵地带,因近村修桥铲土露出碎瓷片堆积层。从断面看,窑址堆积层最厚处有1米多。 李先生现场采集到瓷器标本有罐、瓶、钵、执壶等,釉色主要为黑釉,黑亮滋润,形体厚重,应为民间用瓷。瓶、罐类器物多为四系、小盘口,执壶均是短流、带形鋬手,这些都是唐代瓷器造型。专家认...
据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近日报道,考古学家在伊朗的切拉巴德盐矿发现一具“天然木乃伊”,其历史已有1800年。由于他是在盐中自然形成的,所以也将其称为“盐人”。研究人员认为,这具木乃伊可能是罗马帝国时期的一位采盐工人,在一次地震中,被崩塌的岩石砸中后不幸遇难的,其尸体掉在盐矿里保存至今。 由于盐阻止了细菌生长,还起到了干燥剂的作用,这个不幸的遇难者成了一具...
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主席哈瓦斯22日宣布,英国剑桥大学一支考古队日前在埃及南部卢克索的帝王谷发现了一具约3000年前的古埃及太阳神阿蒙的大祭司的木乃伊。 哈瓦斯说,这具木乃伊在帝王谷99号陵墓被发现,其制作时间可追溯到约3000年前的古埃及第18王朝。同时,此次挖掘还发现了一具独特的女性木乃伊,这具木乃伊全身被包裹在泥膏中。 据悉,大祭司通常被认为是仅次于法老的重要人物,代表法老行使职权、主持宗...
近日,新郑市文物局勘探队在龙湖镇柏树刘村郑州大华公司服装市场一期工程考古时发现了一个唐代平民古墓葬群。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新郑市文物局共同对这个墓葬进行勘探,初步探明共有古墓葬6座。据专家介绍,所挖掘古墓结构均为土洞墓,构造基本相似,墓内有单棺或双棺,并有陶罐、瓷瓶、瓷罐、瓷碗及唐代标识铜币等多种陪葬物品,从墓葬的形式、规模以及所陪葬物品,可初步断定,这批古墓为唐代墓群,墓主人属平民阶层。这...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7月10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美国的考古学家宣称他们在南墨西哥瓦哈卡谷的两个干燥岩石洞穴(纳克兹洞和西尔维亚洞)中发现了一些干辣椒。这些保存了1500年的干辣椒可被用作香辣食物的调料,同时,也向科学家们揭示了前哥伦比亚的农业生活状况。 这些干辣椒包括现代的墨西哥胡椒和安可辣椒、以及以塔巴斯哥辣椒最为出名的朝天椒。这两种辣椒类似于今天的塔巴斯哥辣椒和卡宴辣椒。由于保存...
新华网南昌7月11日电(记者沈洋)江西省考古人员在赣州市会昌县发现了明清时期大型客家墓葬群。日前,这座客家墓葬群的考古发掘工作初步完成。专家认为这是江西省内发现的最完整、最能科学揭示客家丧葬习俗的客家墓葬群。 据现场考古发掘领队、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杨军介绍,这个明清大型客 家墓葬群位于赣州市会昌县西江镇大田村马尾湾瑞金-赣州高速公路建设工地,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共有大小墓穴20...
西伯利亚发现万年猛犸干尸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位驯鹿牧人最近在亚巴尔半岛的西伯利亚冻土带发现了一具猛犸象木乃伊。这具猛犸象木乃伊历经1万多年的时间却保存非常完好,看上去就像是一只熟睡的小象。科学家们甚至希望能够从它的身上提取DNA,以便让这种已经绝迹数万年的动物重见天日。 这具新发现的猛犸象木乃伊身上披着软软的毛,四肢和微微上卷的象鼻保存完整,双目紧闭且完好无缺,看上去就像一只熟睡着的小...
考古人员对唐代墓砖进行测量 昨日下午5时许,李先生致电晨报热线反映,下淀小学附近的白云大道工地发现一座古代墓穴,施工单位已经报告了文物管理部门。 记者在现场看到,墓穴坐落在道路北侧,已挖出的大坑周围散放着许多青砖。青砖长28厘米,宽12厘米,厚6厘米。赶到现场的徐州博物馆考古部工作人员李先生告诉记者,根据现场初步勘查,这是一座典型的唐代船形墓葬。墓门南向,长3.6米,宽2米左右,深度尚不清楚。...
9日,记者从拉萨市文物局获悉,文物专家近日在拉萨柳梧新区发现吐蕃时期的遗迹。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制定文物保护方案。 7月3日上午,拉萨市文物局和自治区文物局的有关人员到实地进行了调查,证实该处的文物是吐蕃时期的寺庙遗迹建筑遗迹,周围还有4座佛塔遗迹和一块断裂的石碑。拉萨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专家目前正在收集和研究相关的资料。
羊台山深处发现炮楼 专家称很罕见,推断其建于1920年 晶报讯(记者吴思静通讯员范明李邵平/文、图)羊台山翠绿的龙溪谷掩映着一座记录了百年沧桑的炮楼。近日,在我市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考古专家们在羊台山发现了一座三层架构的炮楼,专家兴奋地称“炮楼隐藏深山很罕见”。 炮楼隐藏深山实属罕见 昨天,记者随大浪街道工作人员爬上羊台山。从羊台山森林公园拾级而上400余米,便可看到...
6月18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月刊发表了中美考古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发现,在我国广西乐业地区发掘出土的距今大约200万年前的一种大熊猫头骨化石,是迄今发现的最完整的早期大熊猫头骨化石;这种名为大熊猫小种的原始的大熊猫已喜食素食,体型较小,脸部较长,模样更接近于熊。 国宝大熊猫是我国独有的珍稀动物,大熊猫憨态可掬深受人们的喜爱。2001年5月由中国科学院地学、生物学专家和英美等国的...
图为M五0二墓葬现场四个角落的人形木俑 M五0二墓葬现场角落的人形木俑 新华网西安6月11日电(记者任珂冯国)继2005年和2006年发掘工作取得较大成果后,陕西省韩城市梁带村两周墓葬考古今年发掘各类墓葬20座,其中两座很可能是国君与国君夫人之墓,一座墓室还出土了迄今时代最早的彩绘木俑,比秦兵马俑早五百多年。 记者9日在考古现场看到,十几座小型墓葬中除了尸骨之外出土东西很少,而两座带墓...
墓葬群发掘现场 发掘出的陪葬物品 昨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会昌县西江镇大田村王江湾小组马尾湾瑞赣高速公路建设工地发掘出一处明清时期的大型客家墓葬群。据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领队、副研究员杨军介绍,这次发掘出的墓葬群共有大小墓穴20个,大多为长方形砖石墓,是一许姓家族的家族墓葬。其中既有一次葬的墓穴,也有二次葬的墓穴,既有同穴合葬墓,也有异穴单室墓。据了解,二次葬是客家人一种久远的葬俗,是南...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