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北京时间7月2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考古学家们最近在埃及亚历山大市的地表下发现了一个隐藏数千年的古城,这座古城早在公元前1000年就已经存在了,并且一度是当时最繁华的都市之一。 在即将于8月份出版的《今日美国地质协会》杂志上,考古学家们将公布他们的最新发现。美国史密森尼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考古学家金-丹尼尔-斯丹利称,他们在埃及亚历山大市下发现了一些地下水的痕迹,这证明亚历山大市下隐藏着一个古老...
近日,考古人员在莱西市武备镇发现一处地下洞室建筑,地下建筑位于武备镇中心小学院内。经调查考证获知,此建筑建于上世纪30年代。地下建筑距离地面1米深,全为青砖砌筑,洞口用石条封闭。从洞口沿台阶而下,为东西向走廊,长约10米,高2米,宽1.5米,其南侧设有4个洞室,每个洞室长5米,高2米,宽1.5米。据介绍,这一地下建筑群能容纳70人,在战争时期主要用于保护学生和教职人员。 据悉,该建筑是研究这一时...
昨天下午,首先发现门头沟白龙沟大量冰川遗迹的地质专家、中国水文地质工程勘察院高级工程师王洪杰带领本报记者爬上了高达5.5米、留有第四纪冰川擦痕的巨石,现场揭开了擦痕形成以及历经漫长岁月保存至今的秘密。 目前已经有多位地质专家相继肯定这一地区存在第四纪冰川遗迹。据估计,在发现冰川遗迹的白龙沟东侧可能还存在一个冰川谷。 发现 一块巨石揭开一条冰川之谷 在斜河涧村白龙沟,一块高5.5米、长7米、...
河北省文物工作者在修缮正定县开元寺须弥塔时,在塔顶的天宫内发现4000多件文物。经文物部门鉴定认为,这些文物中有3件属于国家二级文物,109件属于国家三级文物。 记者从正定县文保所了解到,这些文物主要有铜器、银器、漆器、玉器、蚌器、珐琅器、金器及经书等10多种,为清朝初期重修开元寺须弥塔时人们捐献之物。 据正定县文保所副所长郭玲娣介绍,3件被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的文物是元代青玉螭纹带扣、明代银鎏...
位于地中海附近的尼姆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也是全法国保存最好的罗马时代古城遗址。有人说,在尼姆,无论你身在何处,只要掘地一米,就会发现古迹。 最近,法国的考古人员就在尼姆市中心发掘出了两片古罗马时代的马赛克,据估计它们制造于约2000年前。 这两片马赛克的大小分别是35平方米和50平方米,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00年。据负责这项考古挖掘的科学家介绍,其中较小的一片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保...
据保加利亚《劳动报》11日报道,保加利亚考古学家日前在保南部佩尔佩里孔地区发掘出两个公元前3世纪至1世纪时期的珍贵陶制图腾及大批祭祀用品。 报道援引考古学家奥夫恰罗夫教授的话说,这两个图腾一为长着鬃毛、嘴巴张开的龙图腾;一为眼镜蛇图腾,眼镜蛇显 得颇具攻击性。从发现地点看,它们属于保加利亚罗多彼山区采皮纳文化。 奥夫恰罗夫教授说,在采皮纳文化中,眼镜蛇被认为是地下世界的守护神,与色雷斯神话中的...
新快报综合报道一名韩国渔民日前意外地发现了一批沉睡海底近900年的青瓷器,而为他带来这一好运的竟然是他捕捞到的几条张牙舞爪的章鱼。 据韩国媒体报道,现年58岁的渔民金永哲(音译)当天捕获的第一条章鱼脚底吸盘上黏附着几块青色物品,他起初以为是贝壳碎片,仔细察看后发现竟是青瓷碎片。接下来,他又捉到了几条章鱼,吸盘上也都吸附着青瓷碎片。最后他又捕获一条,捞上船一看,它竟用脚底吸盘吸住了一个完整的青瓷碟...
据国外媒体7月25报道,亚历山大城曾是古埃及强盛的象征。在希腊-罗马时代时,亚历山大城成为埃及的首都和希腊文化的中心。在法老时期,亚历山大城已经以文化象征闻名于世了,在那里法老建造了传奇性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灯塔。亚历山大城也是埃及女王克利欧-佩特拉和马克安东尼相爱的一个场景。然而,2千多年来,地震、洪水、战争都毫不留情地侵蚀着这些文化遗迹,使古城受到了重创,史书上记载的给船只导航的巨型灯塔早已...
2007年7月13日,河北长城资源调查队在赤城县独石口乡进行调查时,发现一处大规模的窑址群。 窑址群位于独石口乡西门外村西部山坡下部,所处为白河西岸一级黄土台地,东、北侧地势低缓,西南侧为黄土陡坎,东400米处为独石口古城,遗址与古城之间为白河干道,白河由北向南纵穿其间。 遗址分布范围约一万余平方米,现暴露窑址十余处,种类齐全,初步确定的有砖窑、瓦窑及烧制各类生活器皿的窑址,部分窑内尚可见到砖...
据2007年6月30日《海峡都市报》报道, 漳州云霄今年4月出土的4件四面石佛,近日被证实是距今800多年的宋代文物。 专家称,漳州首次发现的这4件四面石佛,作为佛教经幢的标志性建筑构件,将有助于研究宋代南方佛教传播史和造像艺术,并为南宋时期闽南佛教盛行提供力证。 今年4月,省考古队和云霄县博物馆,对云霄县列屿镇西鹫山麓擘峰岩遗址进行考察时,在宋代地层中发现了4件四面石佛。石佛由褐色花岗岩浮雕...
7月21日,记者从中国社科院考古所获悉,为配合唐大明宫含元殿御道保护工程建设,考古人员在百官上朝的含元殿南百米处发现了唐代水渠道、桥梁、道路等遗址,因新发现遗址与含元殿及其朝堂的重要关联性,为人们进一步认识唐代大明宫、中国古代宫殿制度史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从勘探得知,在御道拆迁范围的东西两侧,该水渠道还有延伸部分。水渠道南北宽3.65米—4.0米,深1.6米左右,东段略浅,西段略深...
蓬莱城内出土 清朝著名古桥 近日,蓬莱市文物局接到报告,在原驻军木器厂十字路口处的工地上,发现蓬莱城内的著名古桥——草桥。 据蓬莱市文物考古人员现场勘查,古桥位于地下1米处,南北走向,长6.4米、宽4.6米、高2.1米,单拱横跨密汾河故道,发现时保存完好,东部中间券石上刻有“草桥”二字。另外,在桥头券石上还刻有“光绪丙申草桥宋宫保捐修”文字。 ...
CCTV.com消息(环球时讯):考古学家在埃及沙漠中发现古代人类留下来的一座城市,包括房屋的遗迹以及一些陶器的碎片,显示当时这里已经有相当高的文明程度。根据初步断定,这座城市可能是存在于公元前2687-2191年,当年曾是一块肥沃的绿洲。
生活日报7月24日讯 今天上午,在经十东路一处全运会建筑场馆施工工地,发现一座济南地区罕见的明代夯筑壁画双室墓,这对研究济南地区墓葬沿革和相关历史,很有研究和考古价值。 据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李铭介绍,该墓是施工人员在安装自来水管道时发现的。墓葬有前后两室,比较宏大,墓门还没有打开。从显露的墓墙看,它是用三合土夯筑而成,工艺比较复杂,也非常坚固,浸泡在1米深的积水里,没有出现塌方和裂痕。在墓墙...
记者7月19日从有关方面获悉,长治市平顺县北社村发现一座南北方向的古墓,山西省考古专家初步勘察后认为,此墓为唐代砖室古墓,墓室形制极为罕见。 从考古资料看,一般唐代砖室墓大多是四壁弧形结构,这是隋唐断代的主要标志,但此墓除南北壁稍有弧度外,其余三壁均为方形,这在唐墓中极为少见,对研究唐代墓葬形制很有价值。据了解,这个墓是平顺县北社村一村民不久前在挖掘宅基地时发现的。在古墓发掘清理过程中出土了墓志...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