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瑞士一名考古爱好者近日在边境小镇弗里克发现一处恐龙化石坑。考古学家此后的研究认为,这里可能是欧洲地区迄今最大的恐龙“群葬地”。 弗里克恐龙博物馆古生物学家莫妮卡·鲁厄姆贝里说,化石发现地近期正在建造房屋,一名考古爱好者经过那里时意外发现两头板龙的骨骼化石,由此引起古生物学家的注意。 路透社9日援引鲁厄姆贝里说,弗里克镇以经常发现板龙化石而闻名,但这次发现证明,...
昨天(30日)上午,“南海一号”探摸人员从海底抽起的淤泥中“淘”出4枚宋代铜钱,以及一些宋代瓷器碎片,这是超过10天的探摸工作中首次发现文物。 船身清泥近半露出20余米 探摸现场的省考古研究所魏峻博士告诉记者,昨天探摸队开始对“南海一号”古沉船的船头位置进行抽淤泥的工作,上午10时左右,工作人员在过滤所抽出的海底淤泥的滤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日前对汉长安城的建章宫遗址首次进行了科学考古勘探与部分发掘,发现了一处建筑考究的皇室宫殿院落。 汉长安城工作队在西安市未央区六村堡街道办事处东柏梁村东南约250米处,发现了命名建章宫一号建筑的遗址。经对遗址进行考古勘探,明确这处建筑遗址位于建章宫内的太液池西岸。 经发掘,这处遗址面积达2420平方米,由南向北由三部分组成,即南部庭院、主体建筑与北部庭院。南...
墓葬角落发现了人形木俑 502号墓葬 韩城市梁带村两周古墓遗址的考古发掘获得重大发现,考古人员在502号墓葬的角落发现了4具人形木俑,考古人员判断这是我国发现最早的俑。 在502号墓葬的角落,考古人员发现了4个人形木俑,由于年代久远,木俑已经完全腐朽成为泥俑。 陕西考古研究院商周研究室主任张天恩博士介绍说,用俑陪葬是中国古代墓葬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变革,殷商时期普遍流行使用活人殉葬,到...
原以为最早的青田石雕是1700多年前的卧猪,但是今天青田市民徐足敏向青田石雕博物馆捐赠的一块“玉石”,却把青田石雕历史推前了4000多年,它是出土于崧泽文化时期的石璜。 专家介绍,崧泽文化属新石器时期,它上承马家浜文化,下接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重要的文化阶段。这一时期出土的陶、玉、石、骨类器物很多。 但利用叶腊石制作的璜却十分罕见,而湖州一带不产叶蜡石,其他叶蜡...
距安顺市文物部门在安顺开发区幺铺镇歪寨村清理发掘完第一座“铜线裹尸”墓不到一个月,歪寨村再次发现了一座类似的墓葬。昨日,安顺市文物专家对该墓进行了清理。 这一墓葬比上一次清理发掘的墓葬大得多,墓主的尸骨也相对保存完好,且除了双臂上戴有螺旋状的铜线——条脱外,大家还惊奇地发现,墓主的双腿上也戴有条脱,这完全证实了村民们此前“铜线裹尸”的说法。 此次...
据国外媒体报道,考古学家在匈牙利东北部的布卡布兰尼发现了一个有800万年历史的柏树林,有些部分保存完好,并没有形成化石。 当地的奥托·赫尔曼博物馆考古部门主要负责人塔玛斯·普斯泰负责这个发掘项目,他表示:“有些柏树依然保持着木质地,不仅没有变成煤,还没有被石化。这是一个罕见的发现。”考古学家开展挖掘工作几天后,发现一些神秘的池杉——沼泽柏露了出来,他们...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圣路伊斯大学的地质学们日前宣布,他们发现了地球上一些最早期生物留下的痕迹--这是一种居住在海洋深处的微生物,生活在大约14.3亿年前的海底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为古老的生物之一。 科学家们表示,这些微生物的遗迹发现于中国一处矿井中的古老火山裂缝之中。其形成时间比此前在水下火山中发现的最古老的生物还要早10亿年。 地质学家提莫吉·卡斯基表示:“新发现的这些古...
近期,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十里乡凤凰村村民杨安武、黄仲庆等人将其在该村凤凰山垃圾场附近邬家圩发现的3块墓志,其中明代2块,清代1块,运送到市博物馆,博物馆对他们的行为表示高度赞扬,并给予了一定的奖励。明代两块墓志为青石,均有残损,从残存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出,此为一汪姓男性墓志,落款为赐进士第通口大夫加正三品服俸太常寺少卿前吏科给事中入侍经筵奉,文尾有两方印,为阮大成印,下为丙辰进士。阮大成(约1587...
近日,浙江自然博物馆副馆长金幸生研究员等专业人员与中国地质科学院、日本福井县立恐龙博物馆等单位的专家合作,在国际权威杂志地质学报英文版《ACTA GEOLOGICA SINACA》(SCI) 2007年第三期上发表论文,认为2000年在丽水市联城镇白前村发掘的恐龙化石为恐龙家族的新属新种,并定名为丽水浙江龙——Zhejiangosaurus lishuiensis。 2000年春,丽水文物部门在...
印度次大陆上规模最大的哈拉巴时期墓葬群(约公元前2200年——前1800年)近日在印度北方邦被发掘出土。墓葬群位于北方邦境内巴格帕特地区紧邻萨瑙利村的亚穆纳河岸。 印度考古协会在其通讯上披露了这一考古发现。 该协会主席古普塔博士说,“在印度,这样的遗址还从没被发现过。遗址区在一片甘蔗园里,没人会想到那里会有这么大规模的墓群,可实际上,已经有116个墓穴被发掘出来了,可能还会有更多。...
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考古人员日前在多良遗址挖掘到一个“外圆内方”类似古代钱币的铸模。研究员李坤修说,这个铸模距今1300年相当唐朝时期,是台湾岛内发现最早的钱币铸模,中原地区“外圆内方”的钱币铸模怎么会在台湾东部出现令人玩味? 据“中央社”报道,史前馆考古团队曾经在旧香兰遗址挖出许多铸模,包括小狗、乌龟、青铜刀柄等铸模,以及冶...
经过近一周的时间,江宁宋代大墓M1号墓室的清理工作终于进行到了棺椁部位。昨天,市博考古队基本上都在清理椁板和清除墓室内的积水,不过令人颇为遗憾的是并没有发现重要的陪葬品以及墓志铭,倒是有一件特殊的铁器向市民展示了南宋墓葬形制没有墓道的特点。 墓室内积水都要过滤 墓室积水是江宁宋墓遗址一直都有的问题,因此昨天考古队员们始终在清除积水。“现在积水基本上只在墓室的底部,抽水机也无法使用。...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日前在渭南临渭区辛市镇马渡村发现一处仰韶时期文化遗址,整理、抢救出40多件在地下埋藏了4000多年的精美陶器。考古专家表示,马渡遗址的发现为仰韶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和证据,填补了历史空白。 遗址位于国家重点工程内 国家重点工程———郑西铁路客运专线从辛市镇马渡村穿境而过。去年10月,省考古研究所郑西铁路客运专线考古队在此发现了仰韶文化遗址,去年11月开始发掘。由于这处遗址此前...
这是一个斜坡式门道双间式房址,由门道、东室、西室三部分组成。门道西南向,房屋分东、西两间。画面上方较小的圆坑为储藏室,下方左侧为灶台,右侧为卧室。在当时,这应是一座“豪宅” 在发掘区西南部的一处集中的房址,发现居住排水系统1条。该排水系统的发现,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懂得利用自然地势来建造排水设施,反映了较为先进的建筑理念 一个刚刚发掘出来的先人遗骸 考古...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